适用于双馈风电场联络线的距离保护方案
本文关键词:适用于双馈风电场联络线的距离保护方案
更多相关文章: 双馈风电场 联络线保护 距离保护 保护算法 仿真分析
【摘要】:风电场联络线作为风电场向电网输送功率的重要通道,其稳定运行对于风电场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双馈风电机组故障电流特性复杂,将导致基于全波傅里叶算法的传统距离保护应用在双馈风电场联络线上时性能严重劣化,难以满足实际电网安全运行要求。因此提出一种距离保护方案。该方案以瞬时值表征的微分方程算法为基础,通过数字低通滤波、故障点电压重构和故障距离迭代计算等技术保证距离测量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距离保护方案的整体性能明显优于传统距离保护方案,可较好地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作者单位】: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联络线保护 距离保护 保护算法 仿真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7058、51077061)
【分类号】:TM773;TM614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随着风电并网容量的快速增长,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作为风力发电技术的主流方案,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3]。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DFIG难以像光伏发电机组一样实现分布式、就地并网。因此,DFIG一般采用单元接线方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士宽,彭丽静,张佳稷;供电线路的距离保护[J];煤炭技术;2005年06期
2 王海涛,李福龙;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5年23期
3 赵宇红;苏泽光;高飞燕;;智能式距离保护[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6年03期
4 王海涛;李福龙;;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的探讨[J];化工之友;2007年03期
5 薛天来;潘海涛;冯艳秋;;一种新型距离保护原理[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S1期
6 陈志鹏;边述;;基于供电线路的距离保护问题分析[J];科技风;2010年15期
7 杨帆;王攀;王洪涛;;距离保护在应用过程中的特殊问题探析[J];机电信息;2012年06期
8 蒙定中;距离保护的几个问题——1959至1973年220千伏线路距离保护的初步运行分析[J];继电器;1975年01期
9 施怀瑾;彭志炜;;数字式距离保护的程序和研究[J];贵州工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10 张之哲,陈德树;自适应式微型机距离保护理论基础的研究(Ⅱ)——自适应距离保护系统的基本问题[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天来;潘海涛;;一种新型距离保护原理[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6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郑强;黄松清;;电力系统距离保护的新型算法[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国兵;刘林林;袁晓辉;索南加乐;;基于参数识别的长线距离保护的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4 赵向辉;刘海淳;;分相式距离保护与通信复接接口设计问题分析[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侯慧;游大海;尹项根;陈卫;徐天奇;;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应用[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东峰;孙志媛;凌洪政;梁小冰;;串补线路距离保护全数字仿真[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康小宁;赵选宗;索南加乐;刘志良;谈树峰;张军民;;短线路的相间自适应距离保护[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8 陈福锋;钱国明;;线路距离保护作为变压器后备的定值整定[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琴;段建东;;利用数学形态学的双端暂态距离保护[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10 赵文静;贾清泉;王宁;袁野;姜国涛;董海艳;;基于LabVIEW的距离保护实验系统开发[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谷松林;基于关联域的距离保护防连锁跳闸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许明;继电保护数字仿真建模方法与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健;平行双回线单相接地故障距离保护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4年
2 程秋涛;基于双端电气量距离保护耐受过渡电阻性能改善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韩军强;交直流电力系统中重合时序对距离保护动作特性的影响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金平;含多直流送出交流电网故障特性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闫新;基于广域信息的振荡识别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孟江雯;输电线路距离保护新算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7 黄瀛;快速距离保护与保护测试平台[D];浙江大学;2001年
8 魏会利;微机距离保护反时限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北京)大学;2002年
9 黄智勇;输电线路新型距离保护的研究与应用[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10 胡婷;基于以太网的110kV线路距离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4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8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