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区某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其参数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太原地区某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其参数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用户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供电需求得到满足,而对供电能力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截止到2013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城乡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6%,其中农网供电可靠率99.852%。虽然供电可靠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互供能力差,供电范围广,线路绝缘化率低,布局不合理,与城市总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等问题。而太原市配电网供电率则低于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城网结构薄弱,城网管理粗放以及配网自动化水平不高所造成的。因此,推动可靠性研究工作,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已迫在眉睫,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太原市某配电网可靠性进行评估。本文首先介绍了前推回代潮流算法,并通过IEEE 33节点网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在阐述了配电系统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可靠性研究的几个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和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可靠性研究的假设、可靠性模型及计算公式等,为后文具体可靠性评估的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在深入分析由多条分支馈线组成复杂中压配电系统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级子网络故障扩散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法,该方法以隔离开关或断路器等开关对为分割点,将复杂配电网络分成几个子网络。然后利用网络等值法算出各子网络的等效可靠性参数,通过各等效子网络发生故障后,子网络内部以及上下级扩散关系求得各负荷点及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该模型和算法将开关设备与备用电源的影响考虑在内,计算量少,精度高,适用于复杂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计算。通过运用该评估算法对太原市某中压配电系统进行可靠性计算,并得到了具有良好精度的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对四种不同的接线方式和可靠性参数变化进行灵敏度分析,分析了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最后,本文提出了具体对应措施来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主要是从减小故障维修时间、降低元件故障率和提高配网自动化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网络等值 多级子网络 故障扩散 可靠性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主要任务11-12
- 1.3 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12-16
- 1.3.1 国外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12-14
- 1.3.2 国内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14-16
- 1.4 本文研究内容16-18
- 第2章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基础18-31
- 2.1 前推回代潮流算法18-20
- 2.1.1 辐射性配电系统潮流计算的特点18
- 2.1.2 配电系统潮流计算的前推回代原理18-19
- 2.1.3 算例分析19-20
- 2.2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20-24
- 2.2.1 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20-22
- 2.2.2 元件组故障率分析22-23
- 2.2.3 系统的可靠性指标23-24
- 2.3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常见方法24-29
- 2.3.1 模拟法25-26
- 2.3.2 解析法26-28
- 2.3.3 混合法28-29
- 2.3.4 人工智能算法29
- 2.4 本章小结29-31
- 第3章 基于多级子网络故障扩散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法31-40
- 3.1 配电系统可靠性计算的一些条件假设31-32
- 3.2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32-35
- 3.2.1 配电系统简化等值模型原理32-33
- 3.2.2 多级子网络定义33
- 3.2.3 多级子网络编号33-34
- 3.2.4 负荷支路等效参数的计算34
- 3.2.5 子网络开关信息矩阵34-35
- 3.3 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计算35-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太原地区某中压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实例分析40-58
- 4.1 太原市配电系统概况40-47
- 4.1.1 配电系统可靠性计算分析过程42-43
- 4.1.2 系统可靠性评估结果43-47
- 4.2 系统接线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47-52
- 4.2.1 接线方式147-48
- 4.2.2 接线方式248
- 4.2.3 接线方式348-49
- 4.2.4 结果分析49-52
- 4.3 元件参数的改变对可靠性的影响分析52-55
- 4.4 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措施55-56
- 4.4.1 减小故障维修时间55
- 4.4.2 降低元件故障率55-56
- 4.4.3 完善网络结构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56
- 4.5 本章小结56-58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8-60
- 5.1 结论58
- 5.2 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录63-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66-67
- 致谢67-68
- 作者简介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景星;侯艳红;;桥梁可靠性评估综述[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张家常;指控设备与系统的可靠性评估[J];舰船科学技术;1995年05期
3 李美珍;;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网络等值法模型实验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31期
4 刘洋,周家启;大电网可靠性评估最优负荷削减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0期
5 钟杰峰,陈旭,吴宝英,黄金凤,万官泉;广东500kV主网可靠性评估[J];华东电力;2004年03期
6 周正伐;对“威布尔型产品可靠性评估方法应用中的几个问题”一文的几点看法[J];质量与可靠性;2004年02期
7 柳亦钢;易仕敏;杨华;;发电厂可靠性评估的解析方法[J];云南电力技术;2005年05期
8 周源泉,王健,常煜辉;某型冲压发动机的可靠性评估(续)[J];质量与可靠性;2005年01期
9 李国庆;于海承;李奇;邱爱华;;地方供电网可靠性评估[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张士峰;杨华波;张金槐;;小样本成败型设备可靠性评估方法[J];核动力工程;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三可;李祥臣;齐俊臣;彭道勇;;可靠性评估中指数型数据向成败型数据的折合[A];2009第十三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正良;;同步可靠性评估方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3 夏秀华;;结构可靠性评估方法[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姚新民;孙伟;刘忠卿;陈以方;;新装备初期部署阶段的可靠性评估[A];2012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四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德民;雪喜兵;孙秦;羊妗;;复合材料梁架结构的可靠性评估[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贾晓红;;典型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和分析[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秦纪平;刘前进;;基于成功概率的配网可靠性评估[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吴开贵;周家启;;线性优化神经网络在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尹锁柱;敖发良;;猫跳河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可靠性评估[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10 王玉明;;最大熵可靠性评估方法的改进[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松;基于分离特征样本的核岛主泵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技术研究[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可新;动车组可靠性评估及维修策略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王昕伟;含风电区域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模型与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4年
3 杨圆鉴;基于退化模型的机械产品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小燕;发输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建模与仿真[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方艮海;产品可靠性评估中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程皖民;基于小子样复杂信息集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任淑红;民航发动机性能可靠性评估与在翼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何禹清;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及重构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宋晓通;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钟波;基于软计算理论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旗;基于相似机床信息的CXK5463的可靠性评估[D];燕山大学;2015年
2 毕利锋;基于网络模型的复杂机电系统可靠性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陈明钿;铁路轨道“设备—单元—线路”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唐磊;含间歇性电源的电力系统的规划与可靠性评估[D];浙江大学;2016年
5 魏贵添;泉州某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改造的检测鉴定与可靠性评估[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小军;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大规模风电并网可靠性评估[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7 王国平;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可靠性评估及故障诊断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梁玉芬;计及风功率调整的发电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9 崔家文;光伏发电系统性能及可靠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10 陈龙;太原地区某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其参数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701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01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