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网广域同步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低压配电网广域同步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同步测量 低压配电网 DSP 全相位FFT UM220 ADS8364 GPU22C
【摘要】:我国的低压配电网结构复杂多变,运行时状态变化迅速,而目前我国对电网的监测主要分布在电厂和发输电侧,因此难以对配电网整体形成有效的实时监测。在复杂电力系统运行状况下,不能及时得到配电网的实时信息,发生突发状况时难以对配电网实施最优的控制策略,导致对用户用电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针对我国配网自动化研制程度不高的现状,亟待开发一种基于配电网的同步测量装置,用以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增加电网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减少电网状态变化对用户产生的不良影响,得到大量配电网实时运行的状态信息,为电网的调度运行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说明了目前我国低压配电网运行情况复杂多变,监控难以大面积覆盖的现状,指出研制低压侧同步测量装置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同步测量装置的研发历史以及国内在同步测量技术方面的进展。(2)介绍了同步相量测量基本原理;阐述了电力系统测量的主要算法,并指出其中的优缺点;解释了广域同步测量系统的整体构成,提出同步测量装置的整体构成思路,并详细描述了装置不同硬件模块所实现的功能。(3)在同步测量装置中引入了全相位FFT算法,从算法的原理、特性以及算法在同步测量装置中的实现方法几个方面对全相位FFT算法进行介绍。将全相位FFT算法应用在同步测量装置中,提高了同步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4)对同步测量装置的硬件进行了设计,装置的主要硬件组成包括负责电压采集部分的信号调理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ADS8364模数转换模块、负责进行程序整体控制以及数据处理的TMS320F2812最小系统、负责进行人机交互的GPU22C液晶显示及按键模块、负责和上位机进行数据通信的CAN转以太网模块以及负责为装置提供统一采样时间与秒脉冲的同步时钟模块。(5)详细阐述了同步测量装置的软件设计流程,主要包括系统初始化程序、同步时钟模块的时间解析程序、秒脉冲生成程序、模数转换程序、全相位FFT计算程序、CMD空间分配程序以及人机界面的控制程序。(6)通过装置的整体校准,来提高装置测量的精确性;对装置进行分模块的调试和试运行,验证装置的稳定性;在完成装置的整体调试以及试运行之后,将装置安装到电压变化复杂的监测节点进行持续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过CAN转以太网模块传输至上位机数据中心,对得到的测量数据进行综合解析,并将处理结果进行显示。测量结果说明了低压侧同步测量装置能够准确反映监测点的电压频率波动情况。
【关键词】:同步测量 低压配电网 DSP 全相位FFT UM220 ADS8364 GPU22C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33.31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18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12-14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4-17
- 1.2.1 国外研究动态14-15
- 1.2.2 国内研究动态15-17
-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17-18
- 第二章 同步相量测量基本原理及监测装置总体方案18-26
- 2.1 同步相量测量原理18-19
- 2.2 相量测量算法简介19-23
- 2.2.1 过零检测法19-20
- 2.2.2 离散傅里叶算法20-21
- 2.2.3 小波变换21-22
- 2.2.4 S变换22-23
- 2.3 广域同步测量系统的简介与总体方案23-25
- 2.4 本章总结25-26
- 第三章 全相位FFT计算方法26-34
- 3.1 全相位FFT算法的原理26-27
- 3.2 全相位FFT的数据预处理27-28
- 3.3 全相位FFT和传统FFT的对比28-31
- 3.3.1 单频复指数信号的对比28-30
- 3.3.2 多信号对比30-31
- 3.4 全相位FFT在DSP中的实现31-32
- 3.5 结果验证32-33
- 3.6 本章小结33-34
- 第四章 同步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34-54
- 4.1 监测装置的总体框架34-35
- 4.2 信号调理模块的设计35-38
- 4.2.1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35-36
- 4.2.2 抗混叠滤波电路36-37
- 4.2.3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37-38
- 4.3 ADS8364在监测装置中的应用38-41
- 4.3.1 ADS8364的基本特性38-39
- 4.3.2 ADS8364与DSP的接口设计39-40
- 4.3.3 ADS8364的使用要点40-41
- 4.4 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41-45
- 4.4.1 TMS320F2812的基本特性41
- 4.4.2 时钟电路41-42
- 4.4.3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42-44
- 4.4.4 复位电路设计44
- 4.4.5 JTAG电路设计44-45
- 4.5 基于UM220和X1226的同步时钟模块的设计45-49
- 4.5.1 授时模块选型45-46
- 4.5.2 X1226时钟模块46-48
- 4.5.3 授时模块的构成48-49
- 4.6 人机交互模块的设计49-52
- 4.6.1 人机接口模块的选型50-51
- 4.6.2 液晶显示屏的指令解析51-52
- 4.7 通讯模块的设计52-53
- 4.8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同步测量装置的软件设计54-76
- 5.1 软件设计的整体框架54-57
- 5.2 时钟同步模块的软件设计57-61
- 5.2.1 NMEA-0183协议解析57-58
- 5.2.2 时钟同步模块程序设计58-61
- 5.3 模数转换模块驱动程序设计61-63
- 5.3.1 复位ADS836462
- 5.3.2 时钟脉冲62
- 5.3.3 采样脉冲62
- 5.3.4 读取模数转换芯片数据62-63
- 5.4 数据处理程序设计63-66
- 5.4.1 快速傅里叶变换63-65
- 5.4.2 数字量和模拟量之间的转换65-66
- 5.5 人机接口程序设计66-69
- 5.5.1 显示输出子程序66-67
- 5.5.2 按键判断程序67-68
- 5.5.3 液晶显示子程序68-69
- 5.6 通信服务程序设计69-71
- 5.7 程序的存储运行以及FLASH程序设计71-75
- 5.7.1 程序的存储模块设计71-73
- 5.7.2 程序的运行模块设计73-75
- 5.8 本章小结75-76
- 第六章 同步测量装置的调试运行76-86
- 6.1 实验室调试76-82
- 6.1.1 北斗模块接收调试76-77
- 6.1.2 同步时钟模块的调试77-79
- 6.1.3 人机界面的调试79-80
- 6.1.4 装置的整体校准80-81
- 6.1.5 整机联调81-82
- 6.2 实际电网中运行82-85
- 6.3 本章小结85-86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86-88
- 7.1 主要成果86-87
- 7.2 下一步研究方向87-88
- 参考文献88-92
- 致谢92-9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红;;CSS-200/1分布式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应用实例[J];自动化应用;2015年10期
2 王宾;孙华东;张道农;;配电网信息共享与同步相量测量应用技术评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3 王志伟;赵庆生;郭贺宏;刘玲;张学军;;混合基FFT在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5年04期
4 王泽;杨洪耕;袁晓冬;;IEC框架下非同步采样时的谐波和间谐波测量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3期
5 程遥;;基于FPGA的全相位FFT和相位推算法频率测量[J];电子科技;2015年01期
6 段刚;严亚勤;谢晓冬;陶洪铸;杨东;王立鼎;赵昆;李劲松;;广域相量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1期
7 张乐然;王志超;;北斗导航芯片UM220+ZigBee的无线终端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4年10期
8 陈群伟;赵庆生;郭贺宏;;单相220V电网频率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6期
9 胡明明;王红;谭贤四;苏刚刚;;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校时系统[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王玲;徐柏榆;盛超;赵艳军;王昕;张涛;王新华;叶李花;;高采样率数字化变电站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东阳;电网实时动态监测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曹U,
本文编号:710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1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