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组串型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11:38

  本文关键词:组串型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伏并网发电 组串型 交错并联双Boost H5拓扑结构 谐振控制器 最大功率跟踪 共模漏电流


【摘要】: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毋庸置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主题之一,太阳能的清洁、高效已使其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能源领域重点开发的新能源之一。而光伏并网发电已成为近年来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最重要的形式,因此国内外电力电子领域对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也变得炙手可热。本文就目前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比较了传统集中式并网逆变器和组串型并网逆变器的优缺点。就组串型非隔离并网逆变器系统进行了前级DC/DC变换器的拓扑研究比较,深入地研究了交错并联双Boost拓扑结构作为组串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前级DC/DC变换器对减小光伏输入纹波的理论依据,并对交错并联双Boost电路进行了小信号建模分析,得出其小信号模型以便进行调节器设计。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交错并联双Boost电路对输入纹波的抑制作用。对并网侧,本文研究了其小信号建模,推导出相关传递函数,进行了谐振控制器(PR)的设计。同时,本文研究了非隔离逆变系统中共模漏电流的产生原因,分析了H5拓扑结构对共模漏电流的抑制作用。给出了本文所设计的组串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框图及设计参数。最后,进行了2.5KW原理样机的搭建和调试,并展示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不同输出并网功率下均能达到并网要求,PR控制器下,谐波含量低至0.8%,整机效率最高达到96.9%,且实现了最大功率跟踪(MPPT),单位功率因数并网到感性和容性无功功率因数并网的平滑切换,抑制了共模漏电流。
【关键词】:光伏并网发电 组串型 交错并联双Boost H5拓扑结构 谐振控制器 最大功率跟踪 共模漏电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15;TM4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10-11
  • 1.2 传统集中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11
  • 1.3 组串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结构11-13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13-15
  • 第2章 交错并联双BOOST DC/DC变换器的研究15-24
  • 2.1 前级DC/DC变换器分析15-16
  • 2.2 交错并联双Boost DC/DC变换器的研究16-23
  • 2.2.1 交错并联双Boost DC/DC变换器拓扑16-17
  • 2.2.2 交错并联双Boost变换器模态和主要波形分析17-19
  • 2.2.3 交错并联双Boost DC/DC变换器纹波分析19-21
  • 2.2.4 交错并联双Boost DC/DC变换器仿真分析21-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H5 DC/AC逆变器的研究24-32
  • 3.1 非隔离并网逆变器中共模漏电流的分析24-28
  • 3.1.1 非隔离并网逆变器寄生电容分析24-25
  • 3.1.2 非隔离全桥并网逆变器共模漏电流的产生25-26
  • 3.1.3 抑制共模电流的非隔离并网逆变器拓扑及其特性26-28
  • 3.2 H5非隔离并网逆变器28-31
  • 3.2.1 H5逆变器模态和抑制共模电流原理分析28-30
  • 3.2.2 H5逆变器抑制共模电流的仿真实验30-31
  • 3.3 本章小结31-32
  • 第4章 组串型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控制方法32-50
  • 4.1 组串型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总体控制框图32
  • 4.2 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MPPT)的控制方法及比较32-38
  • 4.2.1 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MPPT)的原理32-34
  • 4.2.2 恒电压跟踪方法34-35
  • 4.2.3 扰动观测法35-37
  • 4.2.4 增量电导法37-38
  • 4.2.5 MPPT的其他方法38
  • 4.3 交错并联双Boost小信号模型分析及其调节器设计38-44
  • 4.3.1 交错并联双Boost电路小信号建模38-42
  • 4.3.2 交错并联双Boost电路调节器参数设计42-44
  • 4.4 并网侧控制器分析和设计44-48
  • 4.4.1 电流环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设计44-46
  • 4.4.2 电压环控制器设计46-48
  • 4.5 逆变器中的功率解耦控制模块48-49
  • 4.6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组串型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平台的设计50-59
  • 5.1 组串型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主电路图50
  • 5.2 主电路功率开关器件的选择50-52
  • 5.2.1 交错双Boost电路功率开关器件的选择50-51
  • 5.2.2 H5逆变器功率开关器件的选择51-52
  • 5.3 交错双Boost电路电感的设计52-53
  • 5.4 并网侧LC滤波设计53-54
  • 5.5 辅助供电模块中反激变换器的设计54-57
  • 5.5.1 60W反激变换器的设计54-56
  • 5.5.2 20W反激变换器的设计56-57
  • 5.6 组串型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实物图57-58
  • 5.7 本章小结58-59
  • 第6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59-70
  • 6.1 实验平台介绍59
  • 6.2 H5功率开关器件的驱动信号分析59
  • 6.3 PI控制器下不同并网功率时的实验结果分析59-62
  • 6.4 PR控制器下不同并网功率时的实验结果分析62-64
  • 6.5 最大功率跟踪(MPPT)的实现64-67
  • 6.5.1 启动瞬间最大功率跟踪实验64-65
  • 6.5.2 稳态过程中输入电压突变时的最大功率跟踪实验65
  • 6.5.3 稳态过程中电网电压突变时的最大功率跟踪实验65-67
  • 6.6 抑制共模漏电流实验分析67-68
  • 6.7 单位功率因数并网到感性和容性无功功率因数并网的切换实验68-69
  • 6.8 本章小结69-70
  • 第7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70-71
  • 7.1 全文总结70
  • 7.2 工作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75-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t;逆变器技术的发展趋势[J];船电技术;1997年04期

2 雷跃;谭永红;;工频小功率逆变器的设计与制作[J];电子制作;2010年04期

3 杨巧玲;张海平;;无刷直流电机逆变器故障诊断仿真研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2年01期

4 杨巧玲;张海平;;逆变器故障诊断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2年02期

5 付备镖;;大容量泵、风机用逆变器调速时的注意事项[J];电工技术;1986年09期

6 曾卫国,陈坚;;40kVA UPS IGBT逆变器的保护[J];电工技术学报;1993年03期

7 刘大勇,孟繁荣,李殿璞,曲军;n相逆变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的通用仿真模型[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8 赵树军;陈志刚;董宏伟;;浅谈逆变器与驱动互锁保护的设计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年01期

9 郁百超;;微功耗直流逆变器[J];电源学报;2012年03期

10 代跃春;;逆变器专用电动机运行故障及对策(三)(续)逆变器驱动电动机的过载及对策(下)[J];电工技术;199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强;徐殿国;马洪飞;;压源逆变器驱动电机系统过电压滤波器设计[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崔博文;;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逆变器功率管开路故障诊断[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上海 张楠森;光电耦合器将被淘汰[N];电子报;2014年

2 张闻;安川推出小型可变速同步电动机[N];中国纺织报;2006年

3 小曹;稀土小型高效可变速同步电动机开发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安群涛;三相电机驱动系统中逆变器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苏娜;光伏逆变器地电流分析与抑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黄劲;基于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电机驱动系统EMC及可靠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明正峰;新型谐振过渡软开关三相PWM逆变器[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5 吴迪;开绕组电机双端级联式五电平逆变器调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光冬;离网型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许宇豪;电压输出控制型逆变器按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3 黄湛钧;基于E类逆变器的胶囊机器人无线供电系统研究与设计[D];东北大学;2014年

4 李斌;组串型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郭艺丹;串联谐振逆变器谐振回路及负载匹配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6 林斌;混合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王立朋;基于新型五桥臂逆变器的多机传动系统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8 安芳;基于级联逆变器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9 王磊;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及输出性能改善[D];重庆大学;2011年

10 郭群;风光互补逆变器串联发电系统功率平衡控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47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47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2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