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电力系统广域差动保护算法和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22:24

  本文关键词:电力系统广域差动保护算法和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广域差动保护 图论 光纤以太网 RT-LAB


【摘要】:电网大互联已成为当今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电网规模越大对继电保护的要求就越是苛刻。在对全球几次大停电研究之后,学者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只是针对单个元件的继电保护,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电网大互联的现状,因此,专家们提出了广域保护。广域保护研究方向主要分为系统稳定控制和继电保护两部分。本文主要研究继电保护方向,并且将其作为后备保护使用。广域保护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互配合能更加有效地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采用广域电流差动保护,以图论法为基础结合电网的节点.支路关联矩阵,提出了利用广域测量信号在线实时确定广域后备保护区的算法。该算法在主保护拒动、断路器失灵或者近后备保护拒动的情况下可以自动确定后备保护区,确保后备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电流差动保护对参与运算电流的“同步性”要求较高。本文提出用电流预测法解决广域测量系统不能精确同步测量或者传输数据延时和丢包的问题,提高差动电流计算精度。制作了以DSP为核心的广域测量装置和广域差动保护装置,可以测量不同线路的电流,实现广域电流差动保护。测量装置和保护装置之间通过DSP的SPI模块进行通讯。采用DSP的GPIO口发出保护的跳闸指令与报警信号。本设计测量装置与保护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的是光纤通信的方式,利用以太网模块实现装置与光电转换器的连接,采用成型的光电转化模块节省了研发时间并且上手容易性能可靠,在仿真实验中采用真正的光纤通信,使实验更加真实可靠。用RT-LAB实时仿真系统测试测量装置、保护装置和光纤以太网通信系统。在RT-LAB仿真系统建立电力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测量装置、保护装置和光纤以太网通信系统与RT-LAB仿真系统相连,进行硬件在环实时仿真测试。测试验证了保护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文研究的广域电流差动保护可以在线实时确定后备保护区,如果断路器失灵或者后备保护拒动,可以进一步扩大后备保护区,切除故障。文章以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流差动原理,提出了基于图论的后备保护方案,以DSP作为测量和保护装置核心板,通过光纤以太网通信系统共同实现了电网的广域后备保护,最后利用RT-LAB仿真实验平台验证了保护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广域差动保护 图论 光纤以太网 RT-LAB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7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6
  • 1.1 引言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4-16
  • 第2章 广域差动保护算法研究16-29
  • 2.1 广域电流差动保护原理16-18
  • 2.2 广域后备保护区判定算法18-25
  • 2.2.1 广域后备保护区判定方法18-20
  • 2.2.2 图论法简化电气接线图20-22
  • 2.2.3 广域后备保护区判定算法22-25
  • 2.3 电流预测25-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光纤通信研究29-39
  • 3.1 光纤通信的特点29-30
  • 3.2 光纤通信的基本理论30-31
  • 3.3 光纤通信硬件方案31-34
  • 3.4 光纤通信程序设计34-38
  • 3.5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基于DSP的广域差动保护装置研发39-49
  • 4.1 整体结构框图39-40
  • 4.2 广域差动保护装置硬件部分40-44
  • 4.3 广域差动保护装置软件部分44-48
  • 4.4 本章小结48-49
  • 第5章 广域差动保护硬件在环实验研究49-55
  • 5.1 RT-LAB仿真平台49-50
  • 5.2 实验平台搭建50-51
  • 5.3 系统仿真模型51-52
  • 5.4 实验分析52-54
  • 5.5 本章小结54-55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55-56
  • 6.1 总结55
  • 6.2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0
  • 在读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祥敏;黄辉;;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仿真分析[J];电工技术;2009年12期

2 苟秦晋;赵金;李海帆;张文辉;;浅析变压器的差动保护[J];经营管理者;2009年23期

3 张未央;差动保护部分校验的改进方法[J];继电器;1995年04期

4 朱声石;差动保护采用P级电流互感器的问题[J];继电器;2000年07期

5 张东升;;差动保护换型分析[J];电气试验;2000年02期

6 高国庆,王晓宏,陈学珍,陶建军;双圈变五侧制动差动保护的可行方案[J];华东电力;2001年05期

7 高国庆;双圈变压器5侧制动差动保护的实现方案[J];继电器;2001年07期

8 李干林,邓东华,黄瑛;新型差动保护判据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李建斌,张顺;变压器两种差动保护方式的比较[J];西山科技;2002年S1期

10 杨彪;国外220kV差动保护的特点原理分析[J];继电器;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华;;电力变压器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的原理及分析[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邱庆涛;;比率差动保护在南京东变电所微保改造中的问题总结[A];江苏省铁道学会2009年度获奖论文专辑[C];2009年

3 金启超;刘明辉;吉拥平;崔得志;王海兵;;比率差动保护的定值误差评价问题[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佳杰;邰能灵;胡浩;;一种发电机差动保护的新方案[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年胜;季华锋;;一次电动机差动保护故障的分析[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4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周洋;帅网兰;;发电机的差动保护[A];第九届全国内河船舶及航运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代伟;;分相差动保护试验分析[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8 李红霞;;互感器二次配线对电动机差动保护的影响[A];2009首届全国水泥企业节电新技术交流会暨鸿升科技节电新技术联谊会论文集[C];2009年

9 石恒初;翟海燕;左晓铮;赵明;李本瑜;;一起500kV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误动事故的分析[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10 文明浩;陈德树;尹项根;张哲;;等传变瞬时值差动保护分析[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西 陶波 刘学;大型电机易发差动保护故障分析与处理[N];电子报;2010年

2 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张纯岗;国外两种零序差动保护介绍[N];机电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超;大型发电机多数字源快速差动保护关键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及洪泉;基于OCT的线路差动保护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3 金明亮;大型发变组复杂异常工况下主保护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郑晓冬;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新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萍;和应涌流导致差动保护误动的原因与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董文秀;电流互感器暂态饱和特性及差动保护应对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岳凯;基于光学电流互感器的新型线路差动保护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宋馥滦;电流幅值差动保护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5 杨兰;电力系统广域差动保护算法和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6 杨青;考虑电流互感器饱和影响的差动保护新判据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7 李海涛;电流互感器饱和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及解决方案[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8 叶志刚;差动保护在上海市区电网中的应用分析及改进[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张文哲;自适应发电机差动保护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10 由伟翰;基于故障信号同步的配网差动保护技术[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9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49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8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