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基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和磁性
本文关键词:Mn基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和磁性
更多相关文章: 铁磁形状记忆合金 交换偏置效应 马氏体相变 巨磁热效应
【摘要】:Ni-Mn-X(X=In,Sn,Sb)铁磁形状记忆合金被报道以来,该体系由于丰富的物理内涵和其多功能特性称为材料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磁热效应、巨磁致应变效应、磁电阻效应、压热效应等的发现,使这类材料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在磁致冷中作为制冷剂、作为磁驱动器的驱动材料、磁电传感器等。本论文主要由以下两部分内容:1.Fe掺杂对Mn50Ni41-xFexSn9合金的相变、磁热效应和交换偏置效应的影响通过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Mn50Ni41-FexSn9(x=0,2,4)合金,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综合物性测试系统(PPMS).振动样品磁强计(VMS)对合金的晶体结构、相变、磁热效应和交换偏置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Fe掺杂含量的增加,马氏体转变温度逐渐降低、马氏体和奥氏体居里温度逐渐增加。Fe的加入使材料马氏体相变附近的磁化强度的变化增加,从而使其具有较大的磁热效应。另外,Fe的加入使材料的交换偏置场逐渐降低,这可以用Fe掺杂导致的铁磁交换作用的增强来解释。2.熔体快淬法制备Mn50Ni49X(X=Sn,In)合金条带及其磁性研究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Mn50Ni41 In9合金和Mn50Ni41 Sn9合金条带。这种方法得到的样品具有较小晶粒,其尺度在3微米左右。Mn50Ni41 Sn9合金条带在低温下表现为金属自旋玻璃行为,具有较大零场冷交换偏置效应。零场冷交换偏置效应对最大磁场非常敏感,只有磁场高于临界值时才出现零场冷交换偏置效应,说明单向各向异性可以在初始磁化过程中建立。随温度的增加,交换偏置场和矫顽力逐渐减小。而Mn50Ni41 In9合金条带则不具有明显的自旋玻璃行为,其场冷交换偏置效应非常小,同时不具有零场冷交换偏置效应。
【关键词】:铁磁形状记忆合金 交换偏置效应 马氏体相变 巨磁热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2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25
- 1.1 引言7-8
- 1.2 晶体结构和相变8-12
- 1.3 多功能特性12-20
- 1.3.1 磁热效应13-16
- 1.3.2 磁电阻效应16-18
- 1.3.3 磁致应变效应18-20
- 1.4 低温磁性与传统的交换偏置效应20-21
- 参考文献21-25
- 第二章 样品制备和性能表征25-30
- 2.1 样品制备25-26
- 2.1.1 真空熔炼25-26
- 2.1.2 熔体快淬26
- 2.1.3 真空退火26
- 2.2 性能表征26-30
- 2.2.1 X射线衍射(XRD)26-27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7-28
- 2.2.3 物理特性测试系统(PPMS)28-29
- 2.2.4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29-30
- 第三章 Fe掺杂对Mn_(50)Ni_(41-x)Fe_xSn_9合金的相变、磁热效应和交换偏置效应的影响30-39
- 3.1 引言30
- 3.2 实验30-31
- 3.3 结果与讨论31-37
- 3.4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39
- 第四章 熔体快淬法制备Mn_(50)Ni_(49)X(X=Sn,In)合金及其磁性研究39-57
- 4.1 引言39
- 4.2 实验方法39-40
- 4.3 Mn_(50)Ni_(41)Sn_9合金条带的结构、相变和交换偏置效应40-49
- 4.4 Mn_(50)Ni_(41)Sn_9合金条带的结构、相变和交换偏置效应49-54
- 4.5 两种材料交换偏置效应的对比54
- 4.6 小结54
- 参考文献54-57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7-59
- 5.1 总结57-58
- 5.2 展望58-59
- 致谢59-61
- 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工作及相关成果61-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神奇的形状记忆合金[J];科技信息;2001年06期
2 王征,陶宝祺,梁大开;用形状记忆合金的强度自适应智能复合材料初探[J];实验力学;1994年04期
3 曹名洲;智能化金属——形状记忆合金[J];百科知识;1996年03期
4 小刚;;神奇的形状记忆合金[J];科学世界;1999年01期
5 ;科学问答[J];科学世界;2003年02期
6 彭向和,韩勇,黄尚廉;形状记忆合金拟弹性行为的热力学描述[J];应用力学学报;2000年01期
7 刘爱荣,潘亦苏,周本宽;形状记忆合金的本构模型及其有限元实施[J];力学季刊;2001年02期
8 亚历山大·拉佐夫;一种引人注目的新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英文)[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1年01期
9 朱yN国,吕和祥,杨大智;一个新的形状记忆合金模型[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2年09期
10 董军辉,薛素铎,周乾;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玉萍;兑关锁;;磁控形状记忆合金变体重定向的细观力学模型[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周星;樊荣;张文娟;朱明;梁建辉;毛协民;;人工食管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细胞毒性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冯燕忠;孙丽;张雯;;形状记忆合金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探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春雨;涂福泉;许仁波;;磁控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进展[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5 董治中;王德法;刘文西;陈金铭;高银露;;微量硼对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的性能影响[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秦添艳;;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谢诗芳;刘锦文;;添加元素对Cu-11.46Al-2.86Ni形状记忆合金韧性的响影[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8 赵连城;蔡伟;;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戴自怡;刘晓霞;;形状记忆合金纺织品及其开发[A];第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纺织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于东;张博明;梁军;武湛君;戴福洪;;形状记忆合金混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模拟与实验分析[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有观;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发展动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2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换位思考别有一番洞天[N];科技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华凌;金属家族里的“变形金刚”[N];科技日报;2012年
4 记者 李鹏;4D打印:开启材料的自我组装时代[N];北京科技报;2014年
5 褚幼义;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新贵族[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6 李况;新型建筑电子化[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7 仲欣;新材料让建筑更“聪明”[N];中华建筑报;2003年
8 敖宏;记忆合金研发 北京走在前列[N];北京日报;2000年
9 中国科学技术馆 李春才 ;会记忆的金属材料[N];大众科技报;2004年
10 彭新建;日开发出超强磁性制品形状记忆合金[N];中国冶金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记立;柱状晶组织Cu_(71)Al_(18)Mn_(11)形状记忆合金的性能及制备加工基础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2 陈翔;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特性的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王永军;含形状记忆合金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玉龙;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界面力学特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陈斌;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宏细观力学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鲁军;磁控形状记忆合金电磁—机械可逆转换及应用基础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明高;TiNi形状记忆合金与不锈钢的连接[D];吉林大学;2006年
8 周博;形状记忆合金的本构模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竺致文;用形状记忆合金对转子系统进行主动控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朱胜利;多孔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宾;形状记忆合金振动系统分析与计算[D];天津大学;2009年
2 孟兆华;形状记忆合金复合薄板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裴丽丽;生物医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袁亭亭;基于SMA的混凝土柱智能预应力加固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杨宽;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传感器设计与信号处理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6 渠桂丽;Fe-Ni-Co基多晶形状记忆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毛伟科;新型防屈曲支撑耗能减震研究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姚康;Fe-Mn-Ga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结构和磁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李宝龙;POM/TPU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10 宾帅;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性能试验与力学模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53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5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