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考虑特高压接入的受端电网调峰方案

发布时间:2017-08-31 02:14

  本文关键词:考虑特高压接入的受端电网调峰方案


  更多相关文章: 电网调峰 特高压 受端电网 混合整数模型 网间电力分配


【摘要】:充足的调峰能力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从调度运行角度分析,特高压大规模功率接入会改变原有电网的属性,使其显现受端特性,并很大程度上削弱系统的调峰能力,增大系统的调峰难度,加重系统的调峰压力。在此背景下,选取特高压与受端电网为对象,研究考虑特高压接入的受端电网调峰理论与方案,不仅有利于受端系统安全经济运行,而且对于特高压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论文首先从调峰理论入手,定义了适应特高压接入的受端系统可调容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时间序列与灰色预测的日负荷实时预测模型,数理分析角度表明,该组合预测法优于单一模型,针对火电、水电、抽水蓄能机组等调峰电源建立了日调峰模型并讨论了其参与调峰的运行成本;其次,针对单受端电网,以系统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了考虑特高压接入的多电源联合调峰的混合整数优化模型;最后针对多受端电网情况,考虑到特高压区间出力分配计划会直接影响其电网调峰情况,从理论上探讨了新的网间调峰调度方式和方法,以期在满足各电网调峰需求上力求总受端系统运行成本最低。本文旨在保证受端系统安全稳定前提下,根据各类调峰电源的不同成本及约束条件,决策最优的调峰电源分配方案,使单受端或总受端系统在优化调度周期内总运行成本最低。分别对多电源联合调峰模型与特高压网间出力分配模型线性化,并选取典型日基于CPLEX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特高压接入会影响受端系统的日负荷特性参数;联合调峰时,由于火电比例占优而担任主要的调峰电源,峰谷差比例大小可影响抽水蓄能电站是否运行;考虑多受端时,提出的特高压网间出力分配方法突破了现有的各时段按电量比例等比分配模式,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
【关键词】:电网调峰 特高压 受端电网 混合整数模型 网间电力分配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清洁能源发展与特高压建设10-11
  • 1.2.2 多电源联合调峰研究现状11-12
  • 1.2.3 区间出力分配研究现状12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2-14
  • 第2章 调峰理论与方法14-26
  • 2.1 概述14-15
  • 2.2 负荷特性15-18
  • 2.2.1 典型日负荷曲线15-16
  • 2.2.2 基于组合方法的负荷实时预测16-18
  • 2.2.3 等效日负荷曲线18
  • 2.3 电源调峰特性分析18-24
  • 2.3.1 火电机组日调峰模型18-20
  • 2.3.2 水电机组日调峰模型20-21
  • 2.3.3 抽水蓄能机组日调峰模型21-24
  • 2.3.4 其他电源调峰特性24
  • 2.4 调峰原则24-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特高压接入的单受端电网调峰优化26-41
  • 3.1 概述26
  • 3.2 调峰平衡条件26-27
  • 3.3 受端电网联合调峰优化27-30
  • 3.3.1 目标函数27-28
  • 3.3.2 约束条件28-30
  • 3.4 基于CPLEX的模型求解30-34
  • 3.4.1 模型线性化30-32
  • 3.4.2 GAMS软件32-33
  • 3.4.3 CPLEX求解器33-34
  • 3.5 算例分析34-40
  • 3.5.1 负荷特性34-35
  • 3.5.2 电源特性35-36
  • 3.5.3 模型求解36-39
  • 3.5.4 结果分析39-40
  • 3.6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考虑多受端的特高压网间出力分配探讨41-51
  • 4.1 概述41-42
  • 4.2 调峰平衡条件42
  • 4.3 特高压多受端间电力分配优化42-44
  • 4.3.1 目标函数42-43
  • 4.3.2 约束条件43-44
  • 4.4 基于CPLEX的模型求解44-45
  • 4.4.1 模型假设44
  • 4.4.2 线性化及求解44-45
  • 4.5 算例分析45-50
  • 4.5.1 负荷特性45-46
  • 4.5.2 电源特性46-47
  • 4.5.3 模型求解47-49
  • 4.5.4 结果对比49-50
  • 4.6 本章小结50-51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1-52
  • 5.1 总结51
  • 5.2 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不断提升驾驭大受端电网能力 “大受端电网稳定分析和安全控制策略研究”项目通过验收[J];华东电力;2009年02期

2 胡宏;韩学军;;大受端电网继电保护运行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华东电力;2007年11期

3 周坚;黄志龙;祝瑞金;曹路;杨增辉;;大受端电网稳定分析和安全控制策略研究[J];华东电力;2009年10期

4 蒋凯,肖芳,唐寅生;浅析受端电网稳定和电压支撑[J];华中电力;2005年04期

5 胥传普;周坚;刘亨铭;陈海波;;防止大面积停电 做好大受端电网安全管理工作[J];华东电力;2007年11期

6 陈兆庆;祝瑞金;;对大受端电网规划若干技术问题的思考[J];华东电力;2009年05期

7 黄志龙;杨卫东;杨增辉;曹路;徐泰山;谢传治;姚海城;董宸;;大受端电网内交直流相互影响研究[J];华东电力;2009年10期

8 田昕;钟胜;王慧来;张昌;凌煦;;大型受端电网动态无功配置[J];中国电力;2014年06期

9 钟胜;郭相国;田昕;李泰军;;哈密至郑州特高压直流对受端电网影响分析[J];中国电力;2012年11期

10 杨增辉;曹路;祝瑞金;庄侃沁;;大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研究[J];华东电力;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郭洪敏;华东大受端电网安全相关研究项目通过验收[N];国家电网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郭洪敏;不断提升驾驭大受端电网能力[N];华东电力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郝兴国 朱文 赵波 钟丽军;孙寿广:莫忽视受端电网[N];中国电力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勤勇;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直流受电规模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符茜茜;UHVDC混联多端馈入受端电网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2 陈兰兰;考虑特高压接入的受端电网调峰方案[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闫旭东;换流变编组和受端电网结构对直流偏磁电流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陈超;基于风险理论的受端电网动态无功电压支撑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范丁中;受端电网动态无功装置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6 秦文丽;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电压稳定判据与控制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邱文捷;DSM在受端电网安全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赵书楠;大容量风电接入受端电网适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2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62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d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