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谐波责任定量计算及其评估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18:37

  本文关键词:谐波责任定量计算及其评估指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谐波责任 评估指标 等值电路 划分原则 混合整体最小二乘法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等非线性类设备的广泛应用和经逆变器接口的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谐波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在正弦波形畸变的电力系统中,谐波污染是由若干非线性负荷共同作用产生的。针对某一非线性用户,如何区分用户方和供电方在电网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PCC)处各自应承担的谐波责任,是实现谐波污染经济奖惩和治理的前提。目前,国内外针对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进行谐波责任划分之前,必须先明确采用何种评估指标。本文首先对几类传统谐波责任评估指标进行了综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引出进行谐波责任定量计算必须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谐波分析等值电路的求取和谐波责任划分的原则。然后,针对系统侧的戴维南等值模型,利用PCC点处同步获得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数据,提出了基于混合整体最小二乘法(LS-TLS)参数估计的方法,与复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比较分析,在谐波数据存在较大误差时,混合整体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结果更优、误差更小。对于用户侧采用诺顿等值,首先由公共连接点的基波电压和基波电流得到用户基波阻抗,然后根据PCC点谐波数据得到用户侧并联谐波电流源。最后,根据得到的系统侧和用户侧谐波分析等值电路模型,利用叠加定理,明确了谐波责任划分的物理含义并重新定义了基于幅值比例加权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责任划分原则,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谐波责任定量评估指标,包括限制类的责任评定指标(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责任指标或谐波电流发射值责任指标,总谐波电压畸变率责任指标)、设备容量类的责任评定指标(非基波视在功率责任指标)、损耗类的责任评定指标(谐波附加损耗责任指标),相应地给出了谐波责任定量评估总体流程。利用PSCAD/EMTDC软件搭建IEEE-14节点系统进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系统侧和用户侧等值参数的计算具有较高的精度,运用谐波分析综合等值电路模型能够合理地进行谐波责任划分;各项谐波责任定量评估新指标更加全面合理地阐释了谐波责任的具体含义,对工程实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谐波责任 评估指标 等值电路 划分原则 混合整体最小二乘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传统谐波责任评估指标12-13
  • 1.2.2 系统侧等值电路参数计算方法13-14
  • 1.2.3 用户侧等值电路参数计算方法14-15
  • 1.3 论文主要工作15-17
  • 第2章 谐波责任评估基础问题17-31
  • 2.1 引言17
  • 2.2 传统谐波责任评估指标分析17-26
  • 2.2.1 临界阻抗值指标17-20
  • 2.2.2 非有功功率指标20
  • 2.2.3 非线性电流指标20-22
  • 2.2.4 相似电流指标22-23
  • 2.2.5 基于叠加投影原理的指标23-25
  • 2.2.6 各类指标汇总分析25-26
  • 2.3 谐波责任划分的正确认识26-30
  • 2.3.1 谐波责任划分的物理含义26-28
  • 2.3.2 国内谐波责任划分的误区28-29
  • 2.3.3 谐波责任定量计算的总体思路29-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系统侧和用户侧谐波等值参数计算31-42
  • 3.1 引言31-32
  • 3.2 基于混合整体最小二乘法的系统等值参数估计32-40
  • 3.2.1 最小二乘法原理(LS)32-34
  • 3.2.2 谐波数据误差分析34-35
  • 3.2.3 混合整体最小二乘法原理(LS-TLS)35-37
  • 3.2.4 两种方法比较37-38
  • 3.2.5 算例验证38-40
  • 3.3 用户侧等值参数的计算40-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谐波责任评估新指标及评估总流程42-50
  • 4.1 引言42
  • 4.2 谐波责任评估新指标42-46
  • 4.2.1 谐波责任划分新原则42-44
  • 4.2.2 基于新原则的评估指标44-46
  • 4.3 谐波责任定量评估总流程46-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谐波责任定量评估仿真算例分析50-59
  • 5.1 引言50
  • 5.2 谐波分析等值电路算例验证50-54
  • 5.3 谐波责任评估指标算例验证54-58
  • 5.4 本章小结58-59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6.1 结论59-60
  • 6.2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薇;供电网络的谐波污染与谐波抑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高洪峰;配电网的谐波及其测量[J];节能与环保;2005年02期

3 潘艳,姚国灿;华东电网500kV系统背景谐波研究[J];电网技术;2000年09期

4 芦伟;电网中谐波的监督管理及限制谐波的标准[J];甘肃科技;2003年11期

5 阳若宁;;谐波的产生、危害及抑制[J];工程设计与研究;2003年02期

6 蔡维;王建伟;;时变性谐波的测量评估方法[J];华北电力技术;2007年12期

7 徐民;陈江华;;浅谈对谐波的认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06期

8 李学信;;秦皇岛供电地区的谐波概况[J];华北电力技术;1991年09期

9 林海雪;关于电气化铁道的谐波标准[J];河北电力技术;1993年05期

10 华回春;贾秀芳;安海清;;背景谐波波动情况下的谐波责任定量计算[J];电测与仪表;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熊瑞屏;;低压谐波滤波技术的发展[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盛望群;;浅析客运专线谐波标准及计算方法[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铁龙;徐公林;陶霞;;谐波抑制与滤波装置的应用[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贺建闽;;基于G5/4的电气化铁道谐波评估[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娴;吴燎兰;橐晓宇;倪奕麟;;谐波标准差异对吸尘器认证测试影响探讨[A];电波科学学报[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解绍锋;电气化铁道谐波过程分析与推荐限值制定思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刘聪;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抑制性能优化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昌瑞;谐波对建筑电气设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陈龙;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谐波传递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肖坤;电动汽车充电站谐波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博;低压配电网谐波对网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5 韩宏伟;三相谐波电能提取电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家铭;基于特征向量的配电网混合谐波分离方法、实验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王嘉毅;风电场谐波数据分析及其谐波模型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16年

8 贺勇凯;基于DFAGTAF位置策略的射线型配电网整体谐波衰减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9 窦翔宇;配电网中谐波责任的量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0 章家义;谐波责任定量计算及其评估指标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786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86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f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