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作用下海上风机单桩基础动力学与疲劳分析
本文关键词:风浪作用下海上风机单桩基础动力学与疲劳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单桩式海上风机 桩基础 动力学分析 疲劳损伤
【摘要】:海上风机在工作期间,经常遭受风、浪等各种动力荷载作用,对风机基础结构的动力特性与疲劳损伤特性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对风机基础进行动力学分析与疲劳分析,可为风机的优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以NREL5MW单桩式海上风机为研究对象,分析风、浪作用下桩基础结构的动力特性与疲劳损伤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计算不同工况下作用在海上风力发电机叶轮与塔架结构上的风载荷。利用谐波叠加法进行脉动风速的模拟,再进一步计算塔架上的随机风荷载,并应用叶素动量理论计算作用在风轮上的随机空气动力载荷。二、计算不同工况下作用在海上风力发电机桩基础结构上的波浪载荷。利用线性波浪叠加法与Morison公式计算得到波浪力。三、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海上风机单桩式支撑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支撑结构的模态分析,并将已经计算出的叶轮上的风机载荷、塔架上的风载荷与桩基上的波浪载荷加载到有限元模型上,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到风机支撑结构的自振特性与关键位置的动力响应。四、根据具体的结构与环境,选用合适的S-N曲线,并按照雨流计数法与Miner线性疲劳损伤分析方法,对风荷载与波浪荷载单独作用下的桩基础疲劳损伤进行计算,最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比分析结构在风浪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疲劳损伤值并得出比较合理的疲劳寿命估算值。
【关键词】:单桩式海上风机 桩基础 动力学分析 疲劳损伤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8-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动力学分析研究现状10-11
- 1.2.2 疲劳分析研究现状11-13
- 1.3 主要研究内容13-15
- 第2章 动力学分析与疲劳分析的基本理论15-22
- 2.1 引言15
- 2.2 结构动力学理论基础15-16
- 2.2.1 模态分析15-16
- 2.2.2 瞬态动力学分析16
- 2.3 疲劳分析16-21
- 2.3.1 疲劳分析的基本概念16-19
- 2.3.2 本文的疲劳分析方法19
- 2.3.3 雨流计数法19
- 2.3.4 平均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19-20
- 2.3.5 S-N曲线20-21
- 2.3.6 Miner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21
- 2.4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风机环境载荷分析22-34
- 3.1 引言22
- 3.2 风载荷的模拟和计算22-31
- 3.2.1 风速的模拟22-27
- 3.2.2 叶轮风机载荷的计算27-30
- 3.2.3 塔架风载荷的计算30-31
- 3.3 不规则波浪载荷的计算31-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基于ABAQUS的风机结构动力学分析34-47
- 4.1 引言34
- 4.2 建立海上风机单桩结构模型34-37
- 4.3 模态分析37-38
- 4.4 瞬态动力学分析38-45
- 4.4.1 风载荷下的动力响应39-42
- 4.4.2 波浪载荷下的动力响应42-44
- 4.4.3 风浪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44-45
- 4.5 本章小结45-47
- 第5章 海上风机单桩基础疲劳分析47-54
- 5.1 引言47
- 5.2 风、浪载荷单独作用下的疲劳损伤计算47-52
- 5.3 风浪共同作用下的疲劳损伤计算52-53
- 5.4 本章小结53-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永锦,何水清;单桩——地基系统的动态特性[J];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2 王守忠;单桩基础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1993年02期
3 靳军伟;杨敏;王伟;王其标;;海上风电机组单桩基础模态及参数敏感性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4 兰韵静;桩基础满足单桩极限承载能力检算程序[J];广西土木建筑;2001年01期
5 舒翔,李镜培;单桩轴向刚度理论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建筑;2002年06期
6 韩东晓;曹辉;张熙;;水平动力荷载下单桩动力分析模型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04期
7 李炜;郑永明;孙杏建;罗金平;赵生校;;加装稳定翼的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数值仿真[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8 张蔚田;;动力触探估算单桩垂直允许承载力[J];工程勘察;1983年05期
9 索富珍;周国钧;;对北京地区预制桩单桩容许承载力的选用问题的意见[J];建筑技术;1980年02期
10 吴广苏;荷载偏心对单桩受力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竹昌;王建华;;矩阵递推法预估单桩刚度[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2 胡安峰;肖志荣;宋桂亭;刘洋;;考虑桩顶附加质量时的单桩水平动力响应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杨学林;李翼祺;;单桩-土体系竖向非线性振动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4 武科;孙岩;李术才;;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单桩基础水平承载力数值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5 康宪泉;王欣华;杨兴起;;天津市某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单桩竖承载力问题浅析[A];预制混凝土木桩学术论文集[C];2004年
6 邓安福;王闪闪;邓璞;;竖直荷载下单桩的受力变形性状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孙军;应后强;;深搅桩单桩复合体空间轴对称有限元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雷林源;唐晓东;;单桩轴向极限承载力的神经网络预测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蒋镇华;龚晓南;曾国熙;;成层非线性弹性土中单桩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10 李蓓;唐海峰;董建国;;单桩轴向荷载—沉降曲线的一种半理论半经验算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忠;单桩横向非线性动力响应简化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杰;单桩承台的配筋分析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亚尊;寒区地下水对单桩力学特性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3 姚栋;成层土中部分埋入承台—单桩系统初期瞬态响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4 马明泊;循环荷载下海上风电单桩基础水平承载性能退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赵晓东;单桩试桩应力应变的数值模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樊惠燕;风浪作用下海上风机单桩基础动力学与疲劳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圆圆;基于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单桩动力反应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8 陈铖;单桩纵向非线性响应简化分析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9 范建兵;冻融环境下单桩的沉降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李亚丹;水平地震作用下单桩横向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90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90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