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PIC电路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SEPIC电路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算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伏系统 SEPIC电路 MPPT 改进电导增量法
【摘要】:光伏发电是对太阳能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不同工作环境下,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是不同的,但是都存在唯一的最大功率点。因此,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把光伏发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获得光照和负载变化下光伏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为研究目标,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分析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讨论光伏电池的数学建模以及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工程计算方法,根据此工程计算方法在仿真平台Matlab中搭建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进一步研究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2)详细介绍了目前常见的几种MPPT算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包括固定电压法、扰动观察法、电导增量法等。在分析MPPT算法的基础上,提出直接通过调整SEPIC电路开关器件占空比来达到跟踪最大功率点的目的,去掉了传统MPPT算法控制中的PI控制环节。基于SEPIC电路在Matlab仿真平台中搭建光伏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扰动观察法以及扰动观察法结合固定电压法的跟踪性能进行仿真。(3)光照和负载发生变化时,都会影响光伏电池的工作点,传统的MPPT算法针对光照或负载变化时的跟踪性能并不理想。本文在传统电导增量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导增量法,详细分析了改进电导增量法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算法流程图。在Matlab仿真平台中搭建了带MPPT控制器的光伏发电系统仿真模型,MPPT控制器分别采用改进电导增量法和占空比直接控制的定步长电导增量法、变步长电导增量法。分别改变光照和负载,得到不同MPPT算法下的仿真结果。从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两个方面来分析三种不同算法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后的电导增量法相比于其他两种算法,对光照和负载变化的响应速度更快,缩短了跟踪时间,减轻了系统的功率振荡,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光伏系统 SEPIC电路 MPPT 改进电导增量法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15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6
- 第一章 绪论16-23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16-17
- 1.2 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国内光伏概况17-19
- 1.2.1 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现状17-18
- 1.2.2 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现状18-19
- 1.3 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研究现状19-21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21-23
- 第二章 光伏电池建模及输出特性研究23-35
- 2.1 引言23
- 2.2 光伏电池工作原理23-24
- 2.2.1 PN结23-24
- 2.2.2 光伏电池工作原理24
- 2.3 光伏电池建模24-27
- 2.3.1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24-25
- 2.3.2 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工程计算方法25-27
- 2.4 光伏电池仿真模型的建立和验证27-30
- 2.4.1 光伏电池在Matlab中的建模27
- 2.4.2 光伏电池输出特性仿真结果分析27-30
- 2.5 光伏发电DC/DC变换电路30-34
- 2.5.1 DC/DC变换电路拓扑选择31
- 2.5.2 SEPIC变换电路工作模态分析31-32
- 2.5.3 SEPIC变换电路参数计算32-34
- 2.6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光伏MPPT控制算法研究35-46
- 3.1 引言35
- 3.2 MPPT工作原理35-36
- 3.3 MPPT控制算法介绍36-42
- 3.3.1 固定电压法36
- 3.3.2 扰动观察法36-38
- 3.3.3 电导增量法38-40
- 3.3.4 扰动观察法结合固定电压法40-42
- 3.4 MPPT算法仿真分析42-45
- 3.4.1 扰动观察法的仿真43
- 3.4.2 扰动观察法结合固定电压法的仿真43-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占空比直接控制的电导增量法的研究和实现46-58
- 4.1 引言46-47
- 4.2 占空比直接控制的定步长电导增量法47-50
- 4.2.1 算法设计流程47-48
- 4.2.2 占空比直接控制的定步长电导增量法仿真分析48-50
- 4.3 占空比直接控制的变步长电导增量法50-55
- 4.3.1 算法设计流程50-52
- 4.3.2 占空比直接控制的变步长电导增量法仿真分析52-55
- 4.4 定步长与变步长算法仿真结果对比55-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改进电导增量法的研究和实现58-82
- 5.1 引言58
- 5.2 改进电导增量法的工作原理58-66
- 5.2.1 基于SEPIC电路的光伏系统特性58-61
- 5.2.2 改进电导增量法工作原理分析61-66
- 5.3 改进电导增量法的设计流程66-68
- 5.4 改进电导增量法仿真分析68-81
- 5.4.1 光照变化下三种控制算法的仿真分析68-77
- 5.4.2 负载变化下两种控制算法的仿真分析77-81
- 5.5 本章小结81-82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82-84
- 6.1 总结82-83
- 6.2 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培诺 ,王长贵;2002年世界光伏电池产量[J];太阳能;2003年03期
2 王长贵 ,于培诺;2003年世界光伏电池产量[J];太阳能;2004年04期
3 胡建明;高效低耗的光伏电池[J];可再生能源;2005年01期
4 ;光伏电池设备:关注大尺寸自动化[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年07期
5 ;我国获取提高聚合物光伏电池性能新方法[J];工程塑料应用;2008年03期
6 ;奥开发出电动车专用光伏电池系统[J];硅酸盐通报;2010年02期
7 吴晓莉;;浅述光伏电池的研究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22期
8 ;未来的光伏电池能源[J];技术与市场;1997年03期
9 ;透明光伏电池光电效率提升一倍[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4期
10 ;日本开发新光伏电池技术[J];电力与电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牛;鲁广昊;黎立桂;;利用结晶实现塑基光伏电池形态的控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傅望;郭珂;周林;;光伏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研究[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翟小锋;赖建军;;包含近场热传递的热光伏电池系统的性能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耿新华;;973项目-低价、长寿命新型光伏电池的基础研究[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徐琴芳;忽满利;李听昕;赵佩;高平安;梁磊;向光华;孙浩;;光伏电池表面周期性微结构减反特性分析与计算[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魏怀鑫;李艳青;唐建新;;有机光伏电池中的界面效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景悦林;曹莉;;有机光伏电池进展[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8 苑舜;吴桐;蔡志远;;基于Matlab/Simulink的光伏电池特性仿真研究[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印寿根;杨利营;;聚合物薄膜光伏电池[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10 印寿根;陈永胜;;石墨烯材料光伏电池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方方;限制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将破坏全球清洁能源健康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2 王菁 编译;斯坦福大学团队研发出自冷却光伏电池[N];中国电力报;2014年
3 广西 退休教师 赵春霆;光伏电池的应用与实践[N];电子报;2014年
4 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 杜海文邋张瑾;光伏电池设备:关注大尺寸 自动化[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瞧 收集整理;拓日新能8.5亿元投资光伏电池[N];中国工业报;2009年
6 刘钢 黄国栋;奥地利开发出电动汽车专用光伏电池系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7 顾定槐 王晓岚;霍尼韦尔推出晶硅光伏电池新材料[N];中国化工报;2010年
8 王佑;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8吉瓦[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记者 吴芳兰 编辑 祝建华;拓日新能拟斥8.49亿再建光伏电池生产线[N];上海证券报;2009年
10 邢佰英;拓日新能8.5亿投资光伏电池[N];中国证券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成元;平面结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光伏电池界面层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张伟;光伏电池表面微结构制备及其抗反射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3 罗新泽;多酸/ZnO光伏电池的构建和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彭新村;锑化物热光伏电池材料的MOCVD生长特性研究及其器件模拟[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彩珍;太阳能级硅(SOG-Si)光伏电池中多孔硅吸杂工艺及其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印晶;自动气象站用太阳能高效控制系统的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郭婷婷;光伏电池单二极管模型显式建模方法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付营飞;基于MPPT控制器的光伏系统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常琛;基于CFD模拟下太阳能光伏通风玻璃窗应用于建筑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5 周华;采用自适应区间扰动MPPT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刘一欣;数字式光伏电池模拟器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7 王璐;具有MPPT功能的太阳能发电并网逆变器[D];燕山大学;2015年
8 李晓磊;CPC耦合PV/T系统设计及其热电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孙传杰;便携式光伏电源控制器及其关键技术[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王雅岑;微尘传感环能回收装置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0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9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