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火电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快速变负荷 直流炉机组 凝结水节流 除氧器水位 稳定逆
【摘要】:风能、太阳能等新型电力能源近些年来发展迅速,然而其随机性、波动性很大,易对电网造成冲击。因此不断提高传统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使得电网能够大规模地接纳新能源电力,已成为目前火电机组负荷控制系统所研究的热点。与传统汽包炉机组相比,当前应用颇为广泛的直流炉机组在锅炉侧的蓄热较小,其协调控制系统通常采用汽轮机跟随方式,负荷响应的速度较慢。因此,针对大容量高参数的直流炉机组,开展快速变负荷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研究的直流炉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稳定逆的前馈控制结构,利用燃料量指令和总给水流量的超前变化,改善锅炉侧对负荷响应的滞后。先对前人建立的直流炉机组三阶非线性模型进行简化,再利用非线性对象的稳定逆原理求解前馈控制量,使得机组的三个输出参数可以快速到达设定值附近。二是在传统“机跟炉”协调控制的基础上增加凝结水节流通道,通过调整凝结水的流量快速改变机组负荷。前人已对凝结水节流的原理及其调节机组负荷的特性作出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是改进双重控制结构,一方面有效控制快反应通道——凝结水节流环节,直接加快机组变负荷初期的响应速率,另一方面在慢反应通道——传统“机跟炉”系统负荷反馈控制环节中,增添对除氧器水位的控制,避免凝结水节流造成除氧器的水位波动过大,进而保证机组运行的安全性。除上述两点之外,为了实现对协调控制系统中另外两个输出参数的有效控制,保证整个系统的控制性能,本文还研究了一种多变量解耦控制器,用来消除汽水分离器出口蒸汽比焓与汽轮机入口蒸汽压力之间的耦合。最后的仿真试验证实:凝结水节流参与直流炉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加快机组负荷的响应速率,并且维持汽轮机出口蒸汽压力、除氧器水位等相关参数的稳足。
【关键词】:快速变负荷 直流炉机组 凝结水节流 除氧器水位 稳定逆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10-13
- 1.2.1 对于直流炉机组数学模型及其控制方法的优化10-11
- 1.2.2 对于机组蓄能利用机理的分析11-13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13-15
- 第2章 直流炉机组简化非线性模型及其前馈控制15-22
- 2.1 直流炉机组简化非线性模型15-17
- 2.2 基于稳定逆的前馈结构17-21
- 2.2.1 稳定逆理论18-20
- 2.2.2 直流炉机组的稳定逆系统20-21
- 2.3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凝结水节流调节机组负荷的原理22-29
- 3.1 凝结水节流的原理22-24
- 3.2 凝结水节流调节机组负荷的特性24-28
- 3.2.1 低压加热器特性分析24-26
- 3.2.2 除氧器特性分析26-28
- 3.2.3 凝结水泵特性分析28
- 3.3 本章小结28-29
- 第4章 凝结水节流参与的直流炉机组协调控制系统29-44
- 4.1 凝结水节流参与的机组协调控制29-30
- 4.2 直流炉机组负荷双重控制30-33
- 4.2.1 双重控制理论30-31
- 4.2.2 带有凝结水通道的双重控制31-33
- 4.3 部分反馈通道的解耦控制33-35
- 4.3.1 多变量解耦控制器的设计原理33-34
- 4.3.2 直流炉机组部分输出参数的解耦控制器34-35
- 4.4 对凝结水节流参与的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仿真验证35-42
- 4.4.1 多条负荷响应曲线的对比36-38
- 4.4.2 负荷响应曲线的详细分析38-41
- 4.4.3 除氧器水位控制曲线及分析41-42
- 4.5 本章小结42-44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44-47
- 5.1 本课题主要研究成果44-45
- 5.2 后续工作展望45-47
- 参考文献47-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移动机组最佳负荷规范的计算[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1年02期
2 焦会良;上安电厂~#1机组负荷受阻原因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1999年04期
3 王忠元,柯建新;实施机组运行优化管理的经验[J];华东电力;2000年01期
4 杨勇平,刘彤,郭民臣,刘文义;关于火电机组性能评价指标的探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5 刘红,苏同春,姚军;合肥二电厂2×350MW机组协调控制[J];电站系统工程;2003年04期
6 王维军;王时雨;;机组阀门试验中负荷摆动及之后阀门打不开的原因[J];华北电力技术;2005年12期
7 黄卫剑;陈世和;;600MW机组快速减负荷试验成功的分析[J];广东电力;2007年03期
8 杨印廷;张国栋;;330MW机组RB功能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8年05期
9 李宏;刘卫国;李泉;;600MW机组RB逻辑的分析与优化[J];浙江电力;2008年06期
10 刘欢迎;宋和斌;姜瑞红;;一起机组跳闸事件的分析及对策[J];江西电力;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秋香;;600MW机组SIS系统的应用[A];2010年全国发电厂热工自动化专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刘蕊;曹海波;万新福;;姚电公司600MW机组节能降耗综合治理[A];全国火电600MWe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任福俊;扎永强;吴涛;;耗差分析系统在200MW机组运行优化对标管理中的应用[A];全国火电100-200MW级机组技术协作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袁珍亮;王禄伟;;200MW机组节能降耗综合分析[A];全国火电200MW级机组协作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印廷;张国栋;;330MW机组RB功能的浅析[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7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金新荣;;从运行角度谈燃煤机组节能降耗[A];全国火电100MW级机组技术协作会第6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肖慧峰;孙瑞;肖伯乐;茅冬春;张泉林;庄清泉;;短时间区间最优意义的机组负荷在线经济分配[A];2004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朱庆玉;;丹东电厂350MW机组优化运行的研究与实践[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8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钱忠文;俞基安;;加强机组长周期高负荷连续运行特点的研究,确保机组稳发满发[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8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600MW机组高级控制系统优化方案研究与应用[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卿 郑瑞霞;定洲电厂1号机组健步走完“168”[N];华北电力报;2004年
2 金二学;姚孟发电多措并举扭亏为赢[N];中国电力报;2010年
3 张志红 通讯员 盛建华;老机组焕发新活力[N];中国电力报;2009年
4 丁芳;节水增发电 减碳两千万[N];东北电力报;2010年
5 记者 王方遒;哈产三峡首台国产化机组并入国网[N];哈尔滨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雷霞;喜河水电抢抓洪尾促增发[N];中国电力报;2011年
7 车志荣 任洋;三道措施把关 全员参与有保证[N];中国电力报;2004年
8 朱晶晶 记者 邹伟军;九江电厂上半年发电量同比超发3.21亿千瓦时[N];九江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牛彦君;从“欠产”到“超产”[N];甘肃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徐鑫;华能营口电厂扭亏为盈[N];辽宁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技术与政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卓旭升;亚临界燃煤机组动态建模及非线性控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惠杰;基于混合模型的机组状态重构及运行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4 靳涛;火电机组反向建模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庞昌乐;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系统控制策略和模糊综合控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6 李利平;火电机组节能在线分析与智能运行优化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7 宗伯华;拖拉机自动变速及作业机组综合控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安宏文;大容量火电机组调峰运行的轴系振动特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王玮;火电机组冷端系统建模与节能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张丛林;水—火—风互补发电系统的容量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门冉;火电机组FCB功能及其在电网黑启动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15年
2 王勇;能源机组调度智能优化方法及系统[D];东北大学;2014年
3 马俊峰;330MW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优化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6年
4 尹善耀;双馈感应风电机组参与系统调频的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林财杰;红海湾发电厂2号机组电除尘系统节能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露;火电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7 陈素娟;火电机组供热改造选型方案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8 任海彬;京能宁东国产660MW超临界机组FCB功能的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9 杨学强;600MW机组实现全厂效益最大化的性能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10 朱亚迪;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优化运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1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9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