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分平滑策略的分布式光储并网系统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分平滑策略的分布式光储并网系统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分布式光储并网系统 四相交错变流器 新型极值搜索法 非线性微分平滑控制
【摘要】:越来越多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运行,对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随着光伏渗透率不断提高,其间歇性、随机性及非线性特点,将影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结合储能技术的新型分布式光储并网系统借助电力电子变流装置快速调节能力,成为解决光伏输出功率波动、进一步提升光伏发电渗透率的有效手段。分布式光储并网系统中,光伏变流器控制目标是:实现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储能变流器控制目标是:快速响应光伏输出功率变化,实现系统恒定功率并网;并网DC-AC变流器控制目标是:实现交流侧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及各种状态下的直流母线电压稳定。针对光伏/储能电源输出低电压、大电流,且纹波大特点,论文首先提出四相交错并联变流器拓扑,有效拓宽输出电压范围,同时抑制光伏输出电压波动。针对光伏四相交错升压DC-DC变流器,设计新型极值搜索算法(Extremum Seeking Algorithm,ESA),有效解决了传统算法MPP震荡问题,提高光照阶跃变化情况下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针对储能四相交错双向DC-DC变流器与并网DC-AC变流器的强非线性特性,提出一种新型非线性微分平滑控制策略,直接补偿系统的非线性,可在较宽的工作范围提供持续的高性能,与传统算法对比具有稳态偏差小,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可实现零超调等特点。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及RTDS在线实验分析平台,对分布式光储并网系统仿真建模,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正确性。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实现相应变流器控制目标,与传统算法仿真对比分析表明新型控制策略具有更迅速的动态性能及较小的误差。
【关键词】:分布式光储并网系统 四相交错变流器 新型极值搜索法 非线性微分平滑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电力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46;TM6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9
- 1.1 问题的提出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7
- 1.2.1 能源背景与光伏发电研究现状10-13
- 1.2.2 光储并网系统变流器拓扑发展现状13-15
- 1.2.3 光储并网系统变流器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现状15-17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17-19
- 2 光伏DC-DC变流器新型极值搜索算法MPPT控制设计19-30
- 2.1 光伏电池行为模型建立19-22
- 2.1.1 光伏电池的基本原理19-20
- 2.1.2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20-21
- 2.1.3 光伏电池行为模型建立21-22
- 2.2 交错并联变流器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22-24
- 2.3 新型极值搜索法MPPT实现24-29
- 2.3.1 传统极值搜索算法24-27
- 2.3.2 新型极值搜索算法27-29
- 2.4 小结29-30
- 3 储能DC-DC变流器非线性微分平滑控制方法设计30-37
- 3.1 非线性微分平滑控制方法30-32
- 3.2 储能DC-DC变流器非线性微分平滑控制方法设计32-36
- 3.2.1 储能变流器非线性模型32-33
- 3.2.2 平滑输出设计及平滑性分析33-34
- 3.2.3 控制系统设计34-36
- 3.3 小结36-37
- 4 并网DC-AC变流器非线性微分平滑控制方法设计37-46
- 4.1 变流器非线性模型37-41
- 4.2 平滑输出设计及平滑性分析41-42
- 4.3 控制系统设计42-45
- 4.4 小结45-46
- 5 分布式光储并网系统仿真研究与在线实验分析46-68
- 5.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光储系统子模块仿真分析46-56
- 5.1.1 光伏电池输出特性仿真验证46-48
- 5.1.2 四相交错变流器仿真分析48-49
- 5.1.3 新型极值搜索MPPT算法仿真分析49-51
- 5.1.4 储能DC-DC变流器微分平滑控制算法仿真分析51-54
- 5.1.5 并网DC-AC变流器微分平滑控制算法仿真分析54-56
- 5.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分布式光储直流系统仿真分析56-61
- 5.3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分布式光储并网系统仿真分析61-63
- 5.4 基于RTDS的分布式光储并网系统在线实验分析63-67
- 5.5 小结67-68
- 6 结论与展望68-70
- 6.1 全文总结68-69
- 6.2 工作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5
- 致谢75-7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珊珊;白纪军;刘隽;张宇;朴红艳;改传跃;;储能并网系统一体化量测装置设计与开发[J];华东电力;2013年03期
2 邵敏;孙琪;王颖梅;;太阳能光伏发电有逆并网系统项目应用[J];电子产品世界;2011年05期
3 朱文艳;易成星;杨伟;;光伏发电单相并网系统研究[J];电力学报;2013年04期
4 王斯然;姚文熙;周霞;吕征宇;;锂电池馈电并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网技术;2009年16期
5 陈中;胡吕龙;丁楠;;基于改进熵的风光储互补并网系统优化运行[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21期
6 薛媛;陈哲照;王涛;翟莎;王喜刚;;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年13期
7 杨金焕,谈蓓月,葛亮,陈中华,蒋秀丽,高兰香;光伏发电与建筑相结合技术[J];可再生能源;2005年02期
8 罗庆;晁勤;袁铁江;罗建春;;不同风力机风速突变对其并网系统影响分析[J];四川电力技术;2012年03期
9 顾为东;;风力发电非并网系统的模型试验[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魏爱娟;李茜;汤伟;;基于嵌入式光伏逆变并网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启明;陈根;李明;王鹤霖;;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中光伏电源并网系统设计[A];智能化电站技术发展研讨暨电站自动化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宋建军;闫佳会;杨建;;分散式发电监控及并网系统解决方案[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3 吴疆;高峰;高厚磊;;具有电能质量调节功能的新型光伏储能混合并网系统[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顾逸玲;上海郊区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N];东方城乡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璇;并网系统中非期望低次谐波电流分析及抑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赵杰;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辜超;基于Z源的光伏串联微型变换器并网系统的研制[D];西华大学;2015年
2 安邦;直驱风电系统建模及电压控制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李海霞;基于微分平滑策略的分布式光储并网系统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6年
4 谢三军;100kW三相光伏逆变并网系统研制[D];湖南大学;2013年
5 耿标;光伏直流准并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蒋晨;基于直流母线的串联型光伏效率优化器并网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郭亚男;太阳能发电并网系统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8 牛博彦;风电场直流并网系统的潮流及短路电流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李敏;基于ANN谐波检测的光伏柔性并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卢婷;太阳能发电并网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91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9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