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STATCOM谐波和无功电流检测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STATCOM谐波和无功电流检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STATCOM 电流检测 改进检测法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锁相环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消耗无功功率的负载也日渐增多。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凭添了些许弊端,比如谐波涌现以及无功功率损耗大等。为保证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研究热点。目前进行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主要装置是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静止同步补偿器在进行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关键在于对于谐波和无功电流实现实时精确的检测,这也是后续完成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第一步。它的检测原理是基于被普遍认可并大规模应用的“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基于该理论派生出来的两种传统检测方法ip-iq法和p-q法也在市场中得到大规模应用。该方法能够在三相电压不发生畸变的情况下且负载保持对称时,实时精确的完成对谐波和无功电流的检测。然而,如果电网中电压发生畸变或不对称的情况下,p-q法存在严重的检测误差;而ip-iq法由于受到锁相环的影响,导致无法将无功电流从检测电流中分离出来,无法完成检测。针对传统检测法的局限性,本文以“瞬时无功功率”为理论指导,在传统方法检测原理以及优越性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为改进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改进检测方法。该方法不含有锁相环,采用数学运算模块代替锁相环完成对基波电压角频率和初相角的获取,以此避免了ip-iq法在电压畸变时由于锁相环而导致的对无功电流检测的影响,并使得检测电路更为简化。将传统检测方法在电压无畸变时和电压发生畸变时的两种情况下进行对比,分析了两种传统算法在不同情况下的检测精确度和产生误差的原因。对于本文所提出的改进算法也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仿真分析,并将检测结果分别与传统方法不同情况下的检测结果对比,最后将对比结果汇总成表格的形式进行分析。本文在Matlab中的Simulink条件下进行模型搭建,通过仿真结果对比了传统检测方法在电压无畸变和电压畸变情况下的检测精度,并在同一仿真条件下对于改进检测方法在以上两种假设条件下完成仿真,经过与传统检测方法仿真结果的对比,证实了该方法在电压畸变情况下仍然可以实现谐波和无功电流的精确检测。
【关键词】:STATCOM 电流检测 改进检测法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锁相环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14.3;TM933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引言11-12
- 1.2 谐波问题及研究现状12-15
- 1.2.1 谐波的定义及其产生12-13
- 1.2.2 谐波的危害与治理13-15
- 1.3 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基本概念与标准15-17
- 1.3.1 电力系统谐波的有关定义15
- 1.3.2 谐波的相关标准15-17
- 1.4 无功的产生与影响17
- 1.5 谐波和无功电流检测方法的现状分析17-18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20-30
- 2.1 无功补偿装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0-22
- 2.1.1 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现状20-21
- 2.1.2 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趋势21-22
- 2.2 STATCOM国内外的应用现状22-24
- 2.3 STATCOM的工作原理24-29
- 2.3.1 不计及损耗的STATCOM24-25
- 2.3.2 考虑损耗25-26
- 2.3.3 多重化结构26-27
- 2.3.4 多电平技术的STATCOM结构图27-29
- 2.3.5 混合级联式多电平STATCOM电路结构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30-41
- 3.1 α-β坐标系下的瞬时无功功率理论31-36
- 3.2 dq0坐标系下瞬时无功功率理论36-39
- 3.3 本章小结39-41
- 第四章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和无功电流检测法41-55
- 4.1 p-q检测法41-47
- 4.1.1 p-q检测法的原理41-43
- 4.1.2 p-q检测法的仿真分析43-47
- 4.2 ip-iq检测法47-53
- 4.2.1 ip-iq检测法的检测原理47-48
- 4.2.2 ip-iq检测法的仿真分析48-53
- 4.3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53-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第五章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无锁相环改进检测法55-68
- 5.1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及其存在问题55-58
- 5.2 无锁相环的改进检测方法58-66
- 5.2.1 改进检测法的原理58-61
- 5.2.2 仿真模型61-63
- 5.2.3 改进检测法的仿真结果对比分析63-66
- 5.3 本章小结66-68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68-70
- 6.1 论文总结68-69
- 6.2 论文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齐荣,蒋霞,梁旭,陈学宇;大容量STATCOM装置的非线性特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邓瑶;关于STATCOM的系统仿真[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3 蔡维;张建;;STATCOM改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应用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年14期
4 HOSSEINI Mehdi;SHAYANFAR Heidar Ali;FOTUHI-FIRUZABAD Mahmud;;Modeling of D-STATCOM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load flow[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n International 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Journal);2007年10期
5 叶华;张宁;刘玉田;牛新生;;STATCOM自定义建模及动稳态调压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5期
6 汤海;孙晓娟;;STATCOM的控制方法研究[J];电子技术;2008年07期
7 司建伟;李林容;马秀英;;STATCOM的稳态和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09期
8 本刊编辑部;;南方电网东莞200 MVA STATCOM完成现场过负荷试验[J];南方电网技术;2012年02期
9 王存平;尹项根;梅文哲;唐萍;张鑫;;新型DT-STATCOM原理分析与结构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8期
10 王存平;尹项根;张哲;文明浩;刘健;熊卿;;配电变一体化STATCOM结构设计及其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WU Felix F;AkihikoYokoyama;;The nonlinear internal control of STATCOM: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Nekoui Mohammad Ali;Valipourearkhloo Amin;;An LQR/Pole Placement Controller Design for STATCOM[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袁愿;吴笃贵;;STATCOM装置在佛山电网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王书强;;配电系统STATCOM的数学模型及其仿真[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朱约章;吴春芳;鄂飞;程汉湘;;基于定质电力技术的D—STATCOM的硬件实现[A];第十六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素英;刘华干;丁坚勇;;STATCOM改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研究[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曾光;薄志刚;张静刚;;基于STATCOM的无功电流检测与实现[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李强波;李鑫滨;;STATCOM的最终滑模控制器设计[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同向前;张新闻;张岩燕;;电网电压畸变对STATCOM的影响分析[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华东;;STATCOM治理电弧炉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伟;荣信自主研发出中国首套电铁系统STATCOM[N];鞍山日报 ;2007年
2 MEB 记者 王淑梅;全球最大容量STATCOM投运荣信无功补偿技术再获突破[N];机电商报;2011年
3 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科技创新 引领发展[N];上海科技报;2006年
4 史明明 袁晓冬;国内首套移动式SVG装置研制成功[N];国家电网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榕;H桥级联STATCOM非线性控制策略及系统实现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杜少通;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李宁宁;带蓄电池储能的STATCOM控制策略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赵学华;基于LCL滤波的级联STATCOM控制策略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刘钊;风力发电系统中链式STATCOM关键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唐杰;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熊卿;配电变压器一体化静止无功补偿器(DT-STATCOM)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苗长新;中压级联型多电平STATCOM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9 宫力;级联H-桥多电平STATCOM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胡应宏;级联H桥多电平STATCOM的控制策略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媛媛;基于模糊PI控制器的STATCOM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朱约章;配电系统STATCOM的分析及控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3 刘义亭;D-STATCOM智能控制策略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4 何刚;百兆乏级STATCOM的可靠性分析[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5 杨海姣;STATCOM/BESS平抑风电场功率控制器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曹尚;非正常状态下D-STATCOM保护策略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7 余克生;南方电网±200MVar STATCOM的工程实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秦斌;级联型H桥STATCOM直流电压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王烨;电流源型STATCOM控制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海青;基于实测数据的STATCOM建模及对风电场群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3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79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