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馈风电机组电磁暂态解析及Crowbar拓扑研究
本文关键词:双馈风电机组电磁暂态解析及Crowbar拓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Crowbar电路 电磁暂态分析 低电压穿越 双馈电机 风力发电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了重视。如今,风机装机容量逐年增加,对电网的穿透率也在逐渐上升。双馈电机(DFIG)由于其控制灵活、成本低、可变速恒频运行等优点,使其成为了大功率风电机组的主流机型。然而,由于DFIG特殊的控制拓扑结构使其对电网的扰动较为敏感,如何高性能地实现低电压穿越(LVRT)已成为双馈风电机组关键性技术问题。本文以电网故障下双馈风电机组的电磁暂态特性以及Crowbar保护电路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第一,建立了不同坐标系下DFIG的数学模型,并简要叙述了DFIG的运行原理和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搭建2MWDFIG仿真模型,对其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仿真验证。第二,双馈风电机组LVRT问题之所以复杂,难以有效地解决,其问题根源在于电网电压发生跌落等变化时所激起的DFIG复杂的电磁暂态过程。对这一电磁暂态过程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是该问题研究和解决的基础,同时也是分析研究机组对电网影响,尤其是对电网短路电流影响的关键。为分析DFIG这一复杂高阶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本文从DFIG数学模型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叠加原理的解析分析方法,全面、准确地实现了DFIG电磁暂态过程的解析计算。该解析计算不仅囊括了通常进行的基于撬棒(Crowbar)瞬间投入假设的流行简化分析方式,而且对Crowbar投入前以及Crowbar延迟投入等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分析和描述,完成了电磁暂态过程的相关特征分析与仿真验证。第三,本文将一个由低成本、高可靠性可控硅(SCR)器件和功率电阻构成的Crowbar电路融合于转子侧驱动变流器之中,并利用转子侧变流器相应IGBT开关器件的通断实现SCR的强迫换流关断,进而实现主动式Crowbar功能,并据此研究了两种基于SCR器件实现的主动Crowbar方案。本拓扑结构的改造能够采用低成本、高耐冲击力的SCR实现通常需要IGBT等高成本、低耐冲击能力的全控器件才能实现的主动式Crowbar功能。第四,在实验室搭建11kW DFIG实验平台,对DFIG矢量控制、电磁暂态解析以及Crowbar保护电路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分析与设计的正确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Crowbar电路 电磁暂态分析 低电压穿越 双馈电机 风力发电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14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8
- 第一章 绪论18-29
- 1.1 课题研究背景18-20
- 1.2 风力发电机的主要类型20-22
- 1.3 风电机组实现LVRT的意义22-23
- 1.4 LVRT的研究现状23-27
- 1.4.1 硬件方案24-27
- 1.4.2 软件方案27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7-29
- 第二章 DFIG变流系统的建模与控制29-52
- 2.1 DFIG的数学模型29-41
- 2.1.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DFIG数学模型30-33
- 2.1.2 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DFIG数学模型33-36
- 2.1.3 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DFIG数学模型36-38
- 2.1.4 DFIG数学模型的矢量形式38-41
- 2.2 DFIG的运行原理及其矢量控制策略41-51
- 2.2.1 DFIG的运行原理41-44
- 2.2.2 DFIG的矢量控制44-51
- 2.3 本章小结51-52
- 第三章 电网故障下DFIG电磁暂态过程分析52-91
- 3.1 电网电压故障类型52-60
- 3.1.1 对称分量法52-53
- 3.1.2 电网电压故障的不同类型53-60
- 3.2 电网故障时DFIG电磁暂态响应分析60-64
- 3.2.1 DFIG的电磁暂态物理概念及定性分析60-62
- 3.2.2 电网故障下DFIG的等效物理模型62-64
- 3.3 基于CROWBAR保护的电网故障时DFIG电磁暂态过程分析64-72
- 3.3.1 电网故障时DFIG的暂态响应65-69
- 3.3.2 解析结果的仿真验证69-72
- 3.4 计及转子电流控制动态的电网故障时DFIG电磁暂态过程分析72-79
- 3.4.1 电网故障时DFIG的暂态响应72-77
- 3.4.2 解析结果的仿真验证77-79
- 3.5 CROWBAR延迟投入情况下DFIG电磁暂态过程解析79-89
- 3.5.1 近似解析80-85
- 3.5.2 精确解析85-89
- 3.6 本章小结89-91
- 第四章 基于SCR的主动式CROWBAR电路及其控制91-112
- 4.1 常见的CROWBAR电路91-94
- 4.2 SCR CROWBAR电路原理分析94-102
- 4.2.1 结构一95-98
- 4.2.2 结构二98-102
- 4.3 SCR CROWBAR电路的性能102-110
- 4.3.1 与常规IGBT Crowbar电路的对比102-105
- 4.3.2 基于SCR Crowbar电路的LVRT运行仿真105-110
- 4.4 本章小结110-112
- 第五章 DFIG的实验研究与分析112-136
- 5.1 实验平台介绍112-119
- 5.1.1 DFIG系统实验室模拟平台结构概述112-115
- 5.1.2 硬件电路115-119
- 5.1.3 控制算法119
- 5.2 DFIG矢量控制实验研究119-123
- 5.3 DFIG电磁暂态解析的实验验证123-128
- 5.3.1 Crowbar瞬时投入的情况123-124
- 5.3.2 Crowbar不投入的情况124-125
- 5.3.3 Crowbar延迟投入的情况125-128
- 5.4 SCR主动式CROWBAR电路及LVRT运行的实验研究128-135
- 5.5 本章小结135-136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136-137
- 参考文献137-144
- 附录A144-1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1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健;唐恒海;周作春;袁清芳;王海云;杨楠;;基于图形化系统的机电暂态模型到电磁暂态模型的自动生成方案研究[J];电气应用;2013年S1期
2 司大军,陈学允,束洪春;复杂电力系统电磁暂态数字计算关键技术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2期
3 韩民晓;丁辉;陈修宇;林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磁暂态建模[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8年04期
4 王成山;李鹏;王立伟;;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算法研究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7期
5 张广斌;束洪春;朱子钊;邬乾晋;;复杂电磁暂态故障自动仿真方法[J];云南电力技术;2010年03期
6 孙浩;张曼;陈志刚;刘志文;谢小荣;姜齐荣;;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通用性机电暂态模型及其与电磁暂态模型的对比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03期
7 束洪春,司大军,高峰,葛耀中,陈学允;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及操作电磁暂态数字计算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20期
8 束洪春,司大军,陈学允;复杂电力系统电气故障电磁暂态数字计算方法研究[J];电网技术;2003年12期
9 陈水明;黄璐璐;谢海滨;余占清;;互联系统电磁暂态交互作用研究,Ⅱ:交流侧系统等值及稳态调试[J];高电压技术;2011年03期
10 王天钰;李龙源;和鹏;王晓茹;;直流机电暂态与电磁暂态模型在低频振荡分析中的比较[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磊;王晶芳;赵兵;卜广全;刘文焯;;西藏电网全电磁暂态建模仿真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王婧;哈恒旭;;投影变换理论在电磁暂态分析中的应用[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岳程燕;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与机电暂态混合实时仿真的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宇鹏;含电力电子器件的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徐家俊;基于ADPSS的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赵俊越;绥中改接后高岭直流输电工程华北侧动态稳定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周天保;双馈风电机组电磁暂态解析及Crowbar拓扑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5 方毅;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建模仿真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代文良;多直流落点系统电磁暂态建模与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商莹;电磁暂态算法比较及非线性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李承;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与机电暂态程序的混合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毅苇;电磁暂态计算非线性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都红;涉及非线性电感电力网络电磁暂态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03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803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