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用新型自支撑复合电解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用新型自支撑复合电解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全固态锂电池 活性填料 硫化物锂离子导体 钠离子导体结构
【摘要】:锂二次电池的安全性是下一代高容量电池发展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与液体电解质相比,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能够有效避免电解液泄露带来的安全隐患,但是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较低、电化学窗口较窄,本文选取硫化物电解质Li10GeP2S12(LGPS)和NASICON结构的Li1.5Al0.5Ge1.5(PO4)3(LAGP)作为活性填料与聚氧乙烯(PEO)进行复合,制备了多种具有较高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的新型自支撑复合电解质膜。1.将具有高电导率和高电化学稳定性的硫化物电解质LGPS引入PEO基聚合物电解质中,制备获得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实验发现LGPS的加入对PEO基聚合电解质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化学稳定性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DSC测试复合电解质的相转变行为,讨论了LGPS对提高复合电解质电导率的作用因素。测试复合电解的电导率,结果显示最佳比例的复合电解质在60oC下电导率为4.29×10-4S·cm-1,电化学窗口为5.2V。以新型复合电解质组装的LiFePO4/Li固态电池具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60oC 0.5C下充放电5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2.5%,60oC时0.1 C,0.2 C,0.5 C和1 C倍率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58,148,138和99mAh·g-1。这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有潜力应用于未来固态锂金属电池中。2.将三种不同工艺制备的LAGP颗粒与PEO基聚合物电解质进行复合,对比不同LAGP颗粒对复合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对复合电解质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相转变行为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结晶度高、粒径小的LAGP颗粒与PEO复合效果最好。相对于纯的PEO基聚合物电解质,最佳比例的复合电解质60oC下锂离子电导率提高了184%,同时电化学窗口增加至5.3V。但是PEO-LAGP复合电解质对锂界面阻抗较大,为了提高界面兼容性,在与金属锂界面处引入PEO-LGPS复合电解质,测试结果显示不仅对锂界面阻抗有了明显改善,电池性能也有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全固态锂电池 活性填料 硫化物锂离子导体 钠离子导体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317;TM9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7
- 1.1 引言11-12
- 1.2 固态锂二次电池简介12-16
- 1.3 无机固体电解质16-20
- 1.3.1 氧化物固体电解质17-18
- 1.3.2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18-20
- 1.4 聚合物电解质20-25
- 1.4.1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20-21
- 1.4.2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21-22
- 1.4.3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22-25
- 1.5 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25-27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27-33
-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27-28
- 2.2 材料表征28-29
- 2.2.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28
- 2.2.2 X射线衍射分析(XRD)28
- 2.2.3 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28-29
- 2.3 电解质电化学性能表征29-31
- 2.3.1 电解质膜电导率29-30
- 2.3.2 电解质膜锂离子迁移数30
- 2.3.3 电解质膜电化学窗口30
- 2.3.4 电解质膜对锂稳定性30-31
- 2.4 电池组装和测试31-33
- 2.4.1 电极制备31
- 2.4.2 电池组装和测试31-33
- 第3章 Li_(10)GeP_2S_(12)与PEO基聚合物电解质复合33-46
- 3.1 引言33-34
- 3.2 复合电解质的制备34
- 3.3 测试结果和讨论34-44
- 3.3.1 LGPS的形貌和对ACN的稳定性分析34-36
- 3.3.2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热力学性质36-37
- 3.3.3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分析37-40
- 3.3.4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分析40-41
- 3.3.5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对锂稳定性分析41-42
- 3.3.6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池性能分析42-44
- 3.4 小结44-46
- 第4章 Li_(1.5)Al_(0.5)Ge_(1.5)(PO_4)_3与PEO基聚合物电解质复合46-61
- 4.1 引言46
- 4.2 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46-47
- 4.2.1 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46-47
- 4.2.2 多层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47
- 4.3 PEO-LAGP复合电解质测试结果和讨论47-57
- 4.3.1 不同LAGP颗粒的形貌及对ACN的稳定性分析47-49
- 4.3.2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分析49-53
- 4.3.3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热力学性质53-54
- 4.3.4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分析54-55
- 4.3.5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对锂稳定性分析55-56
- 4.3.6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池性能分析56-57
- 4.4 多层复合电解质性能测试与分析57-60
- 4.4.1 多层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对锂稳定性分析57-58
- 4.4.2 多层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池性能分析58-60
- 4.5 小结60-61
-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7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71-72
- 致谢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致远,王占良;聚丙烯腈基聚合物电解质[J];化学通报;2002年06期
2 袁云兰;郑冬芳;;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研究[J];浙江化工;2006年09期
3 程弈星;;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1期
4 谭斌;马先果;黄心蓝;杨克润;邓正华;;PEO-LiClO_4-Li_4Ti_5O_(1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研究[J];电源技术;2013年01期
5 余晴春,黄海燕,吴益华;增塑剂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1年02期
6 李汝雄,王建基;离子液体与相关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2年09期
7 赵峰,钱新明,汪尔康,董绍俊;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J];化学进展;2002年05期
8 古宁宇,钱新明,赵峰,董绍俊;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行为及电导率的测定[J];分析化学;2002年01期
9 王占良,唐致远;一种新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制[J];高分子学报;2003年06期
10 王占良,唐致远;一种新型聚合物电解质中离子传递及界面性质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海军;王钢;潘春跃;;无机粒子掺杂含硫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2 范丽珍;赵淑金;南策文;;PEO-LiClO_4-SiO_2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徐先华;潘春跃;冯庆;;PEO/LiClO_4/TiO_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陈作锋;姜艳霞;孙世刚;;分子筛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及其与负极相容性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5 李志明;魏建功;单峰;郑震;王新灵;;多孔氟硅胶表面沉积纳米SiO_2粒子新型聚合物电解质[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6 徐先华;潘春跃;冯庆;;PEO/LiClO_4/TiO_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稀土专辑[C];2004年
7 梁亮;王玮;吴惠康;房晶瑞;鲍玉胜;;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与进展[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4)[C];2007年
8 金兰英;姜艳霞;廖宏刚;孙世刚;;离子液体增塑的聚合物电解质红外透射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9 户献雷;容敏智;阮文红;章明秋;;本征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黄兴兰;杨克润;谭斌;马果;王公应;邓正华;;一种特殊球状结构的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的制备方法[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成都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通过鉴定[N];今日信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朝庆;锂硫电池用具有选择锂离子通过性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胡敏;介观太阳能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和钙钛矿材料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杨凌云;环糊精/聚氧乙烯碱金属盐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核磁共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凌志军;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酯型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5 王立仕;锂离子电池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王占良;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李雪莉;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及锂负极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高昆;微孔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增强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杜洪彦;二次锂电池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表征及其离子导电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张鹏;新型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制备及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兰英;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徐晨;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改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尚昕;多相结构纳米SiO_2类复合电解质的制备与应用[D];南昌大学;2015年
4 秦炳胜;聚合硼酸锂盐基电解质的制备、表征和高温性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肖时英;纤维素类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6 张珍珍;PAN/PEO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刘骥驰;掺杂液晶离聚物的PEO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导电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8 赵江辉;新型聚合物电解质在高比能量锂电池中的应用及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9 赵嫣然;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用新型自支撑复合电解质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朱昌宝;离子液体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13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81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