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QC在变电站电压无功调节的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VQC在变电站电压无功调节的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控制原理 电压无功综合控制 九区控制策略 MATLAB仿真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电能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仅仅通过调节发电机端电压、改变变压器变比、投切电容器组等单一的操作已经不能满足调压要求,保证系统在电压接更近额定值保持高功率因数运行已经成为各种控制方法的最终目标。本文提出将VQC嵌入到监控系统中去,利用监测到的电流、电压等电网运行数据,经过处理分析,选择控制策略,实现电压无功的自动调节。本文介绍了常用的无功功率电源,发电机、调相机、电容器、静止补偿器和静止调相机,阐述了单独利用这些元件进行电压调整的原理。通过对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的介绍,分析了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原理,提出了保证电压、无功功率在合格的范围以及优化控制装置的调节措施的控制目标,并设计了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实现方案。按电压和无功的上、下限将电压—无功平面划分为九个区域,对九区图控制策略的各个区域的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系统的设计参数和目标,本文对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的装置进行了选型,设计了控制装置的主电路、模拟量采集电路、开关量输入电路等。本文以110kV/10kV降压变电站系统作为控制对像,采用MATLAB建立变电站系统模型,采用九区控制策略对VQC进行数字仿真,发现变电站通过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使原本不在9区工作的状态转移到9区。通过仿真表明,基于九区控制策略的VQC能够使电力系统在电压接近额定值时,保持高功率因数运行,控制效果较好,性能稳定。
【关键词】:控制原理 电压无功综合控制 九区控制策略 MATLAB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1 绪论14-30
- 1.1 选题背景14
- 1.2 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现状14-15
- 1.3 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15-17
- 1.3.1 无功功率负荷15-16
- 1.3.2 变压器的无功功率损耗16-17
- 1.3.3 传输线路上的无功功率损耗17
- 1.4 无功功率电源17-22
- 1.4.1 发电机17-18
- 1.4.2 电容器和调相机18
- 1.4.3 静止补偿器和静止调相机18-21
- 1.4.4 并联电抗器21-22
- 1.5 无功功率平衡22-23
- 1.6 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23-26
- 1.6.1 无功功率电源的最优分布24-25
- 1.6.2 无功功率负荷的最优补偿25-26
- 1.7 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26-29
- 1.7.1 调整电压的必要性26
- 1.7.2 调整电压的措施26-29
- 1.8 研究任务29
- 1.9 本章小结29-30
- 2 变电站电压无功的自动控制30-44
- 2.1 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的概况30-33
- 2.1.1 确定控制策略30-31
- 2.1.2 选择电容器的投切方式31-32
- 2.1.3 电压无功自动控制功能32-33
- 2.2 电压无功控制的原理33-35
- 2.3 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的目标35-36
- 2.3.1 保证电压在合格范围内35
- 2.3.2 维持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平衡35-36
- 2.3.3 优化控制装置的调节措施36
- 2.4 九区域控制策略36-40
- 2.5 无功调节判据流程框图40-41
- 2.6 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的实现41-43
- 2.6.1 后台VQC工作原理41-42
- 2.6.2 基本控制功能42
- 2.6.3 控制方式42
- 2.6.4 闭锁和报警功能42-43
- 2.6.5 配置文件说明43
- 2.7 本章小结43-44
- 3 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44-62
- 3.1 系统的总体结构44
- 3.2 变电站VQC装置硬件组成44-46
- 3.3 控制装置主电路部分的设计46-54
- 3.3.1 补偿电容器的选择46-51
- 3.3.2 变压器的选择51-53
- 3.3.3 断路器的选择53
- 3.3.4 串联电抗器的选择53
- 3.3.5 放电线圈的选择53-54
- 3.3.6 避雷器的选择54
- 3.4 控制装置主体部分的设计54-58
- 3.4.1 控制部分装置的设计要求55-57
- 3.4.2 运行状态的控制57-58
- 3.5 数据采集、处理与控制58-61
- 3.5.1 模拟量输入58-59
- 3.5.2 开关量输入59-61
- 3.5.3 开关量输出61
- 3.6 本章小结61-62
- 4 变电站电压无功仿真分析62-68
- 4.1 仿真环境介绍62
- 4.2 变电站MATLAB仿真分析62-67
- 4.3 本章小结67-68
- 5 总结及展望68-70
- 5.1 总结68
- 5.2 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6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苡庄;;变电站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09期
2 郭蕾;农村35kV变电站电压质量管理探讨[J];农村电气化;1998年08期
3 李岩;;初探变电站选址的规划研究[J];商;2013年22期
4 李铁玲;路文梅;;模拟变电站实训基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年04期
5 邓健;卢静;;如何提高变电站的电压合格率[J];大众用电;2008年06期
6 李敏;林莉;刘斌;郭光路;王军兵;牟道槐;孙才新;;配电变电站实时调压控制的计算模型与算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07期
7 王丽;李钧超;;浅谈变电站土建基础设计及处理技术[J];河南科技;2013年14期
8 陈露露;;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变电站电压合格率[J];科技风;2013年17期
9 邸剑;肖军;王春新;李栋华;;基于物联网的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应用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3年08期
10 郑文波;林孝义;叶少珍;;变电站电压和无功的微机决策控制[J];控制与决策;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玲;冯涛;杨雄;马庆业;梁戈;殷洁敏;;云南电网绿色变电站方案的设想与实践[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漆文辉;;变电站电压质量监测系统的研制[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袁玲;冯涛;杨雄;马庆业;梁戈;殷洁敏;;云南电网绿色变电站方案的设想与实践[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4 袁玲;冯涛;杨雄;马庆业;梁戈;殷洁敏;;云南电网绿色变电站方案的设想与实践[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5 朱重德;;上海市变电站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覃日升;陈禹谋;蒋伦山;李振然;;基于遗传算法的变电站电压和无功综合自动控制[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7 季万丰;;降低变电站损耗的主要措施[A];山东省石油学会油田电力、通信及自动化技术研讨会优秀工程技术论文集[C];2009年
8 高红亮;赵洪山;;基于Petri网的变电站电压协调控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季万丰;;油网35kV变电站电压异常现象分析比较[A];山东省石油学会油田电力、通信及自动化技术研讨会优秀工程技术论文集[C];2009年
10 时圣雨;黄永;;实现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配置[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一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俊杰 谢战胜;变电站真的那么可怕?[N];中国环境报;2013年
2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黄小耘;500千伏变电站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经济和管理效益显著[N];中国电力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世举;考虑供电能力提升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变电站优化规划[D];天津大学;2015年
2 路志英;变电站智能规划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涛;地区电网变电站功率因数与电压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刘颖;基于“五区图”变电站电压无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史方芳;基于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软件VQC设计开发[D];山东大学;2015年
4 吴国权;智能变电站运维及操作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喻晓东;变电站无功平衡与电压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曹兴杰;变电站选址组合模型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管裕金;江西广电中心变电站数据通信及监测系统的设计[D];南昌大学;2015年
8 钱浩;VQC在变电站电压无功调节的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9 王慧玲;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变电站选址与定容的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刘肇熙;蓝牙无线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1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82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