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碳排放约束下企业清洁发电技术的投资决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1:54

  本文关键词:碳排放约束下企业清洁发电技术的投资决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约束 清洁发电技术 实物期权 投资决策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刺激了碳排放约束的产生。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其中二氧化碳(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代表。因此,以高碳为特点的电力行业必将首当其冲接受碳排放约束的挑战。从电力行业的现状来看,高碳的常规煤电技术占据并将长期占据发电主导地位,因此改造常规煤电技术,使其成为低碳的清洁发电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在不确定环境下,发电项目的投资价值存在差异,因而电力投资者在碳排放约束的环境下会面临技术投资问题。我国煤电占全国电力生产的75%,电力行业的碳排放约占能源行业碳排放总量的42.4%。在这一背景下,探讨煤电企业清洁发电技术的投资决策选择,对发电技术的创新发展、电力企业的盈利以及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整理,发现由于发电项目普遍投资大且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采用实物期权理论分析碳排放约束下发电技术投资问题较适合;继而对投资决策相关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根据模拟出不确定因素对清洁发电技术投资的影响,找出碳排放约束环境下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及方式,并基于实物期权方法建立一个两阶段复合期权并讨论各阶段的投资方式:最后,进行模型的实证分析。总体来说,即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得出论文的最终结论。论文分析结果表示,第一,清洁发电技术投资不可逆、项目建设时间较长,其投资决策会受到外部环境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碳排放约束在现阶段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第二,在碳排放约束的条件下,包括碳排放价格在内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共同作用且波动较大时更能刺激发电企业投资清洁发电技术。第三,碳排放价格波动越大,期权价值越高,越能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意愿。第四,可以利用政策补贴使得碳排放价格尽快达到投资临界值,推动发电企业更早的投资清洁发电技术。
【关键词】:碳排放约束 清洁发电技术 实物期权 投资决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 论文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15-18
  • 1.3.1 研究方法15-16
  • 1.3.2 研究框架16-18
  • 1.4 论文研究创新点18-19
  • 第2章 投资决策相关理论19-28
  • 2.1 传统投资决策理论19-21
  • 2.1.1 传统投资决策方法19-20
  • 2.1.2 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不足20-21
  • 2.2 实物期权投资决策理论21-27
  • 2.2.1 实物期权理论的提出21-22
  • 2.2.2 实物期权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2-24
  • 2.2.3 实物期权在发电投资决策中的应用24-26
  • 2.2.4 实物期权理论引入投资决策中的意义26-27
  • 2.3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基于实物期权的清洁发电技术投资决策模型28-41
  • 3.1 实物期权在清洁发电技术投资决策中的适用性28-30
  • 3.1.1 清洁发电技术相关概念28
  • 3.1.2 清洁发电技术的特点28-29
  • 3.1.3 清洁发电技术投资中所含实物期权的特性29-30
  • 3.2 影响清洁发电技术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分析30-35
  • 3.2.1 未来燃料价格的变化30-31
  • 3.2.2 碳排放政策的变化31
  • 3.2.3 未来电价的变化31-32
  • 3.2.4 不确定因素评估32-35
  • 3.3 两阶段复合期权投资模型构建35-39
  • 3.3.1 发电投资阶段投资分析36-37
  • 3.3.2 技术更新阶段投资分析37-39
  • 3.4 本章小结39-41
  • 第4章 IGCC发电技术投资决策实证分析41-52
  • 4.1 电厂基本情况简介41-42
  • 4.2 净现值方法下的投资决策分析42-45
  • 4.3 实物期权方法下的投资决策分析45-50
  • 4.3.1 相关参数设定45-46
  • 4.3.2 IGCC发电技术分阶段投资规则46-50
  • 4.4 本章小结50-52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2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5期

3 ;澳大利亚参院通过碳排放税法案明年7月起征收[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11期

4 宋婷;沈清基;;城市碳排放价值指数研究及规划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3期

5 ;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J];建材发展导向;2013年06期

6 王怡洁;;一波三折的欧盟碳排放谈判[J];汽车与配件;2014年14期

7 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途径[J];节能与环保;2007年11期

9 ;改变居住模式可以有效削减碳排放[J];能源工程;2008年02期

10 N.福特;赵艳春;;减少碳排放促使土耳其开发水电[J];水利水电快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AMZATH AHMED(阿迈德);马尔代夫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因果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杜刚;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9 欧元明;中国省域碳排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8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9 战文娟;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碳排放关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10 段康;基于重置成本法的碳排放权价值评估[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62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862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8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