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温度和应变监测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力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温度和应变监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 数据采集 Labview软件设计 监测
【摘要】:电力光纤在电力系统中作为电网通信及调度、保护的信息通道,目前在国内有上百万公里,电力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对于解决电力光纤本体监测以及对光缆沿线的环境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力光纤特性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和直接的表现方式是温度和应变的变化,因此温度和应变的监测成为电力光缆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手段。而光纤中的布里渊散射与温度和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反射(BOTDR)技术设计了主要应用于电力光缆的监测系统,具有对电力光缆的温度和应变长距离、分布式监测的能力。系统主要在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上进行设计开发,涉及参数设置、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扫频设计、图形显示、数据保存、界面设计和系统测试等内容。文章首先基于BOTDR技术进行硬件平台的基础搭建,而后进行了Labview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对数据采集卡的数据采集控制,频率合成器的扫频控制,散射信号的降噪处理,为获取精确的布里渊频移而采用的不同数据拟合算法等。最后通过实验测试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达到了对光纤温度和应变的实时监测,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电力光缆可能出现的火灾、覆冰、雷击、舞动以及破坏等故障监测。
【关键词】:布里渊光时域反射 数据采集 Labview软件设计 监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6;TP21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3 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13-15
- 第二章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概述15-26
- 2.1 技术原理简介15-16
- 2.2 光时域反射(OTDR)传感技术16-20
- 2.2.1 光时域反射原理16-18
- 2.2.2 相干探测技术18-20
- 2.3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BOTDR)传感技术20-25
- 2.3.1 布里渊散射原理与传感机制20-22
- 2.3.2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22-24
- 2.3.3 布里渊散射谱提取方法24-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26-33
- 3.1 系统性能指标分析26-27
- 3.2 系统功能分析27-28
- 3.3 系统结构与模块设计28-29
- 3.4 系统软件平台29-30
- 3.5 系统硬件平台搭建30-32
- 3.6 本章小结32-33
- 第四章 数据采集设计与信号处理33-48
- 4.1 数据采集设计33-41
- 4.1.1 USB9812A高速数据采集卡概述33-35
- 4.1.2 USB9812A数据采集卡参数设置35-36
- 4.1.3 光纤传感数据采集基本功能设计36-41
- 4.2 时域信号分析与处理41-47
- 4.2.1 信号检波处理41-42
- 4.2.2 信号降噪分析42-47
- 4.3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关键功能与算法设计48-73
- 5.1 扫频功能设计48-57
- 5.1.1 扫频功能概述48-49
- 5.1.2 频率合成器与PC连接控制49-53
- 5.1.3 扫频功能的软件实现53-57
- 5.2 布里渊频移提取算法的设计57-70
- 5.2.1 布里渊频移获取概述57-59
- 5.2.2 洛仑兹拟合59-63
- 5.2.3 三次样条拟合63-65
- 5.2.4 样条插值法65-67
- 5.2.5 拟合改进分析67-70
- 5.3 频移定标70-71
- 5.4 连续采集设计71-72
- 5.5 本章小结72-73
- 第六章 原型系统实现与实验验证73-86
- 6.1 系统软件设计73-75
- 6.2 系统界面设计75-76
- 6.3 原型系统实现76-77
- 6.4 实验验证与分析77-85
- 6.4.1 系统运行实验77-80
- 6.4.2 温度测试80-82
- 6.4.3 应变测试82-83
- 6.4.4 空间分辨率测试83-84
- 6.4.5 实验数据分析84-85
- 6.5 本章小结85-86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86-88
- 7.1 总结86-87
- 7.2 展望87-88
- 致谢88-89
- 参考文献89-9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桥;丁克勤;刘娟;;布里渊散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研究现状与展望[J];光学仪器;2010年04期
2 熊大和;刘明;成彬芳;;用布里渊散射法测量矿物在高压下的弹性波速度和弹性模量[J];地震地质译丛;1980年06期
3 江少林,,梁伟,华保盈,陈纲;布里渊散射张量的转动修正[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4 何玉钧,尹成群,李永倩,张福才;光纤马赫-曾德干涉仪在自发布里渊散射测量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王立娜;裴彦军;李猛;;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光纤分布传感系统性能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0年12期
6 代宏伟;严超华;;布里渊散射水下探测目标的自动识别[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刘燕,廖理几,陈纲;PbMoO_4晶体的布里渊散射谱[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8 许炳楠;王勇;张伟红;;DAS-1布里渊散射仪的二次开发[J];河海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9 刘杰;;基于布里渊散射的海洋温度和盐度的反演[J];鱼雷技术;2014年04期
10 张永智;王荣;徐智勇;周华;;超结构光纤光栅在自发布里渊散射测量中的应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翔;刘玉龙;蒋最敏;;晶体弹性的布里渊散射测量及计算[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2 李志超;;科大物理系新实验——布里渊散射[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3 徐永晨;王卫国;赵明州;;关于布里渊散射的装置[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83年
4 李志超;陈慧余;何正明;富绍军;;四通照明布里渊散射测试系统[A];第一届全国光散射会议会议指南[C];1981年
5 李敏;崔启良;周强;;高温高压下液态氮的布里渊散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李滨耀;王进贤;;液体聚合物的布里渊散射和松弛[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7 管奰民;;布里渊散射系统的微波定标[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8 张鹏翔;;布里渊散射的最近进展[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83年
9 李志超;陈慧余;付绍军;何正明;;四通布里渊散射测试系统[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83年
10 顾本源;H.Z.Cummins;;用布里渊散射研究晶体相变[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秀云;基于激光散射的海水温度遥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谢尚然;光纤布里渊散射与干涉中的偏振问题及其分布式传感应用[D];清华大学;2013年
3 贾茹;氩的高温高压布里渊散射研究及快速增压制备大块非晶硫[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周强;激光加热原位高温高压拉曼、布里渊散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欧中华;光纤中后向布里渊散射传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刘迪仁;长距离分布式布里渊散射光纤传感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常天英;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李芳菲;含氢分子体系的高温高压物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如刚;光纤中布里渊散射的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胡君辉;基于瑞利和布里渊散射效应的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成;基于光纤布里渊散射分布式传感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孙绮;光纤结构表征的布里渊散射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赵旭;多模石英光纤布里渊散射及其温度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葛洋;基于瑞利布里渊散射的气体体粘滞系数的测量[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5 刘慧;混沌光在光纤中的布里渊散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苏毅;电力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温度和应变监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7 张晓;大气瑞利—布里渊散射频谱特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8 方伟;几种特征气体瑞利布里渊散射光谱特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1年
9 丁文超;不同气体压力的自发瑞利布里渊散射频谱特性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10 张婷婷;单池双光束布里渊散射放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0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88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