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竖向电缆燃烧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2:00

  本文关键词:竖向电缆燃烧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核电厂火灾 竖向电缆桥架 电缆失效时间 电缆温度表面预测模型 代数模型 区域模模型 场模型


【摘要】:电缆是核电厂最普遍的可燃物之一,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电缆的燃烧特性等,本文主要基于代数模型、区域模型和计算流体学模型对竖向电缆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实验研究进行对比。首先,本文将FLASH-CAT(Flame Spread over Horizontal Cable Trays)模型进行了改进,用改进模型估计竖向电缆桥架火热释放速率,并重点研究了改进模型在不同电缆间距的竖向电缆桥架火中的应用。为了验证改进模型,我们对三种典型间距下竖向电缆桥架火进行了实验。实验中记录了电缆的质量损失,并通过计算得到了质量损失速率和电缆火焰长度。从实验结果看,电缆间距加剧了电缆燃烧,加快了火焰蔓延。通过比较发现,改进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同时,结果表明仅通过调节火焰蔓延速度,改进模型便能够预测不同间距下竖向电缆桥架火之间的区别。其次,电缆的可靠性对于核电安全至关重要,而电缆表面温度是电缆失效时间判定的重要参数。区域模型是经常用于核电火灾安全评估的模型,其预测电缆表面温度的子模型将电缆简化为单一材料的柱形,忽略了电缆芯的热特性对电缆表面温度的影响。本文针对火灾条件下的电缆表面温度,考虑电缆芯的材料热特性,提出改进的电缆温度预测一维热传导模型。选取核电站火灾评估模型国际合作项目(ICPMP)标准实验5的火灾工况,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基于改进电缆温度预测模型的区域模型得到的电缆温度预测值更高,更接近实验值,其中电力电缆改进模型温升相对误差较原始模型降低7.4%~10%,控制电缆改进模型温升相对误差较原始模型降低1.8%-2.9%。最后,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对电缆间距为8mm的竖向电缆桥架火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进行对比,发现场模型模拟的热释放速率曲线与实验相差较大,但是总质量损失与实验较为接近。
【关键词】:核电厂火灾 竖向电缆桥架 电缆失效时间 电缆温度表面预测模型 代数模型 区域模模型 场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23;TM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4
  • 1.1 研究背景12-14
  • 1.2 研究现状14-20
  • 1.2.1 实验研究15-18
  • 1.2.2 电缆火实验尺寸之间的相关性研究18-19
  • 1.2.3 数值模拟研究19-20
  • 1.3 研究内容20-21
  • 1.4 章节结构安排21-24
  • 第二章 火灾数值模拟模型24-34
  • 2.1 代数模型24
  • 2.2 区域模型24-29
  • 2.2.1 双区域模型控制方程推导24-25
  • 2.2.2 CFAST中使用的控制方程25-26
  • 2.2.3 模型中源项处理26-29
  • 2.3 流体动力学模型29-34
  • 2.3.1 质量和组分输运29-31
  • 2.3.2 低马赫数假设31
  • 2.3.3 动量输运31-32
  • 2.3.4 燃烧和辐射32-34
  • 第三章 增强竖向电缆桥架火灾危害性评价模型及实验验证34-44
  • 3.1 引言34-35
  • 3.2 改进的FLASH-CAT模型35-36
  • 3.3 竖向电缆火实验36-39
  • 3.3.1 实验方法36-38
  • 3.3.2 实验结果与讨论38-39
  • 3.4 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对比39-41
  • 3.5 误差分析41-43
  • 3.6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核电厂电缆温度预测改进模型44-56
  • 4.1 引言44-45
  • 4.2 电缆温度预测模型45-46
  • 4.3 模拟与讨论46-53
  • 4.3.1 模型设置46-48
  • 4.3.2 结果与讨论48-53
  • 4.4 结论53-56
  • 第五章 竖向电缆燃烧FDS数值模拟56-62
  • 5.1 引言56
  • 5.2 开放空间内竖向电缆火实验56
  • 5.3 FDS数值模拟模型设置56-59
  • 5.4 结果讨论与分析59-60
  • 5.5 结论60-6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6.1 主要结论62
  • 6.2 创新点62-63
  • 6.3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7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伟峰;;进一步做好防止电缆着火延燃工作[J];华东电力;1990年01期

2 孙杨,,吕锋;电缆防火技术的探索与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1996年07期

3 徐淑敏;;浅谈电缆防火材料的应用[J];电气工程应用;1998年04期

4 李勇;;浅谈水力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以电缆防火工作为例[J];管理观察;2013年33期

5 乔殿顺,罗佳全,刘瑞平;防火电缆与电缆防火[J];供用电;2000年06期

6 薛长林;;电缆防火新技术的应用[J];上海电力;2000年03期

7 侯明生;电缆防火应注意的重点问题[J];电力安全技术;2001年06期

8 侯明生;电缆防火的重点要求[J];四川电力技术;2001年04期

9 程道彬;冯军;;我国电缆防火技术现状及展望[J];电气工程应用;2001年04期

10 周海鹏;电缆防火分析及措施[J];西北水电;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竞江;;电厂电缆防火阻火墙设置方式探讨[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立民;;浅谈电缆的防火措施与改进[A];全国火电600MW级机组协作网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克坚;;环保型宽带网络电缆的应用及要求[A];中国通信学会2009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雪亮;;浅析电缆火灾原因及防火对策[A];2013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梁隽鸣;叶伯颖;;变电站电缆防火措施的探讨[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李晓康;杜文锋;徐志胜;;电缆防火涂料阻火有效性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余银辉;孙炜;;岭澳一期核电站电缆 共模点防火安全分析[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勇;川电公司召开电缆防火工作会[N];西南电力报;2000年

2 王希财;永荣电厂电缆防火技术成绩斐然[N];经理日报;2008年

3 Molex企业布线网络部;分析电缆安全等级[N];计算机世界;2004年

4 记者 吕锦绣 通讯员 孙占功;济南电缆穿上“防火衣”[N];国家电网报;2010年

5 Avaya公司 杨奇;电缆外皮的特性分析[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叶振;电缆夹层电缆防火设计与施工[N];中国电力报;2002年

7 ;线缆安全等级[N];网络世界;2004年

8 何沛;电力电缆防火五招[N];中华建筑报;2002年

9 特约记者 佟景春;铿锵玫瑰红胜火[N];东北电力报;2009年

10 何沛;浅谈电力电缆防火技术[N];中国电力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付强;典型电缆燃烧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杨玲;低烟聚氯乙烯和阻燃硅橡胶电缆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王鹤荀;船舶电缆绝缘老化规律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璐;竖向电缆燃烧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罗睿;发电厂电缆防火监测系统的研制[D];清华大学;2004年

3 隆辉;分布式温度传感技术在电缆温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亢旭红;某医学院科教楼照明系统及电缆的设计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85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885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4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