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频谱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
本文关键词:远程频谱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
【摘要】:在一些危险的或敏感的科研环境中,科研人员不便亲自前往进行信号的检测与分析,因此需要将信号数据取回到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进行处理。由于当前已有的频谱分析设备无法满足这个需求,远程频谱分析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本文针对远程频谱分析技术展开研究,结合信号采集设备和软件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远程频谱分析软件。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调研了频谱分析仪的现状。通过探讨频谱分析仪的技术现状与应用现状,分析现有的频谱仪的优缺点,得到远程频谱分析仪的应用前景。其次,调研了远程频谱分析仪所需关键技术。介绍离散频谱分析技术,并给出电子测量误差的分析方法以及软件实现需要的软件技术,然后对远程频谱分析软件的需求进行分析。再次,设计并实现了远程频谱分析的软件。结合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将远程频谱分析软件分模块使用MVC模式进行设计并实现。设计并实现功率校正模块,使对接收信号真值测量和信号采集平台测量可以进行软件自动化操作,将测量结果保留以计算正式测量时所需的校正值。最后,使用远程频谱分析软件进行了测试与验证。使用团队自主研发的信号采集硬件平台构成远程频谱分析仪,借用标准仪器对信号采集设备使用功率校正模块进行数据测量,然后计算出误差真值的近似值,将其备份用作客户端连接后测量的校正参考。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并得到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得到分析表明软件在功能与性能上都达到了要求。远程频谱分析软件实现了远端控制信号采集、回传离散信号数据,近端PC进行数据接收保存、频谱分析和频谱显示的远程频谱分析模式,为远程频谱分析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频谱仪 校正 远程 软件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35.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缩略词表13-14
- 第一章 绪论14-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4
- 1.2 研究内容14-15
- 1.3 论文结构与安排15-17
- 第二章 频谱分析现状概述17-21
- 2.1 引言17
- 2.2 频谱分析仪技术现状17
- 2.3 频谱分析仪应用现状17-19
- 2.4 远程频谱分析的应用前景19-20
- 2.5 小结20-21
- 第三章 远程频谱分析软件的关键技术和需求21-37
- 3.1 引言21
- 3.2 远程频谱分析软件的关键技术21-34
- 3.2.1 离散信号频谱分析技术21-25
- 3.2.2 电子测量误差分析技术25-33
- 3.2.3 软件相关技术33-34
- 3.3 远程频谱分析软件的需求分析34-36
- 3.3.1 设计目标34-35
- 3.3.2 功能需求35-36
- 3.3.3 性能需求36
- 3.4 小结36-37
- 第四章 远程频谱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37-67
- 4.1 引言37
- 4.2 远程频谱分析软件开发基础环境37
- 4.3 远程频谱分析软件的总体设计37-39
- 4.4 客户端模块设计与实现39-45
- 4.4.1 客户端模型层的设计与实现39-42
- 4.4.2 客户端控制层的设计与实现42-45
- 4.4.3 客户端视图层的设计与实现45
- 4.5 服务端模块设计与实现45-61
- 4.5.1 服务端模型层的设计与实现46-51
- 4.5.2 服务端控制层的设计与实现51-56
- 4.5.3 服务端视图层的设计与实现56-61
- 4.6 功率校正模块设计与实现61-66
- 4.6.1 功率标准测量功能的模型层与控制层的设计与实现61-63
- 4.6.2 远端设备测量功能的模型层与控制层的设计与实现63-65
- 4.6.3 功率校正模块的视图层的设计与实现65-66
- 4.7 小结66-67
- 第五章 远程频谱分析测试与验证67-87
- 5.1 引言67-68
- 5.2 校正方案68-70
- 5.2.1 调整功率计68-69
- 5.2.2 功率计直测信号源69
- 5.2.3 采集平台测试信号源69-70
- 5.2.4 软件校正70
- 5.3 测试方案70-73
- 5.3.1 测试目的与要求70
- 5.3.2 测试方法70-73
- 5.4 测试用例与验证73-84
- 5.4.1 功能测试与验证73-78
- 5.4.2 性能测试与验证78-84
- 5.5 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84-86
- 5.6 小结86-87
- 第六章 结束语87-88
- 6.1 全文总结87
- 6.2 后续工作展望87-88
- 致谢88-89
- 参考文献89-91
- 个人简历91-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2-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小娟;聂建多;凌倩栻;李时阳;孟伟;杨威;;一种频谱分析的实验方案[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2 冯勇;;音乐频谱分析与频谱分析软件[J];音乐传播;2013年03期
3 黄华国;;倒频谱分析研究[J];强度与环境;1982年01期
4 黄华国;;倒频谱分析研究(续)[J];强度与环境;1984年03期
5 强盛,王常虹,董作人,马广程,宁慧;基于8098单片机的低成本周期信号频谱分析系统的设计[J];电测与仪表;2000年03期
6 倪铭;;浅谈频谱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祁建霞;;电信号频谱分析的实验模拟[J];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李波;褚丽莉;康伟;;基于频谱分析的气缸检测系统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郭金龙;黎恒;何明健;;基于交替采样的频谱分析模块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2年03期
10 ;五、频谱分析[J];气泡帷幕深水爆破防护技术总结;1976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庚辰;葛增伟;方丽华;童乃柱;;电信号的声光频谱分析[A];'99十一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宫俊杰;周献文;魏玉兰;;宽频带声表面波频谱分析系统[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马洪亮;周璧华;刘培山;徐云;丁雅菲;;地闪水平磁场频谱分析[A];第22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选[C];2012年
4 王良红;张冬玲;王锦玲;;用DFT实现连续时间信号频率和复振幅的计算[A];2004全国测控、计量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杨勇新;李庆伟;才鹏;陈家川;;动载作用下结构的长期监测[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沁;张涵信;高树椿;;Mc=0.4、0.5的剪切流动的旋涡合并的压力频谱分析[A];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超;侯振德;林世响;岳澄;王燕群;;基于模拟实验的盾构刀具受力特征及频谱分析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多勐;李周复;张伟;刘国政;明强;;基于LabVIEW的自由偏航系统时间历程测量与频谱分析[A];探索 创新 交流——第三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第三集)[C];2008年
9 车有向;宋和平;;利用频谱分析进行故障诊断[A];第十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齐东旭;;数字几何中的频谱分析[A];几何设计与计算的新进展[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连平;宽带信号频谱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琳;声乐发声的频谱分析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6年
2 于洪传;典型地铁路况特征识别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严萦梦;远程频谱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夏鹏华;通信综测仪谱分析与控制模块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刘治夏;远程频谱分析设备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研究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刘志军;基于虚拟仪器的阻抗频谱分析系统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刘邦魁;基于DDS的频谱分析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8 陆亮亮;便携式通信接口测试仪频谱分析功能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何志达;虚拟频谱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开发[D];汕头大学;2005年
10 李香琴;软件无线电平台中频谱分析波形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87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88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