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纳网控制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直流纳网控制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直流纳网 分布式下垂控制 模块化即插即用 T型三电平变流器 并联环流抑制
【摘要】:随着新能源发电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以及电力电子接口技术的日渐成熟,由多种功能单元组成的小型智能电网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直流母线结构因其并网方式简单直接、新能源发电利用率高以及电网参数控制相对稳定容易等优点成为了低压小容量智能网络的理想选择。本文首先针对未来智能楼宇及家庭供电提出了一种直流纳网的组网结构。从对内角度,它是由新能源发电单元、并网变流器单元、储能单元以及负载单元构成的统一网络;从对外角度,它作为子网接入上一级的交流微电网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流侧电压电流下垂以及多单元电压指令分层的分布式直流纳网控制策略,实现了网络内部母线电压的稳定以及对内对外的能量有序高效的流动,同时分布式的控制策略以及每个模块工作模式的自动切换也使得网络内部模块化的鲁棒性、扩展性得到很好地提高。给出了采用T型三电平并网变流器并联结构的直流纳网并网端口的细化设计。分别采用增加调节因子以及零序环流反馈抑制环的软件控制方法,解决了采用SVPWM调制方法的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直流侧均压问题以及多模块并联的环流问题。最后通过Matlab软件的Simulink平台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对提出的直流纳网控制策略及并网端口细化设计等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与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了控制策略及有关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
【关键词】:直流纳网 分布式下垂控制 模块化即插即用 T型三电平变流器 并联环流抑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46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12-15
- 1.2.1 直流配电网基本结构12-13
- 1.2.2 直流纳网概念13-15
- 1.3 直流配电网控制策略关键技术15-18
- 1.3.1 直流母线电压控制15
- 1.3.2 多模块均流15-16
- 1.3.3 能量管理策略16-17
- 1.3.4 模块化即插即用概念17-18
- 1.4 并网变流器研究现状18-21
- 1.4.1 三电平变流器基本拓扑18-20
- 1.4.2 T型三电平变流器关键技术20-21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1-23
- 第二章 直流纳网控制策略设计23-38
- 2.1 直流纳网结构23-24
- 2.1.1 直流纳网应用特点23
- 2.1.2 基本网络结构23-24
- 2.2 直流纳网控制策略24-32
- 2.2.1 能量管理策略24-26
- 2.2.2 直流母线电压控制26-30
- 2.2.3 多模块组合工作状态分析30-32
- 2.3 控制结构设计32-35
- 2.4 多模块工作谐振抑制控制策略35-37
- 2.5 本章小结37-38
- 第三章 T型三电平并网变流器控制策略设计38-53
- 3.1 T型三电平变流器基本工作原理38-43
- 3.1.1 T型三电平变流器基本拓扑38
- 3.1.2 基本工作原理38-39
- 3.1.3 SVPWM实现方式39-43
- 3.2 直流侧中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43-47
- 3.2.1 直流侧中点电压失衡分析43-46
- 3.2.2 基于调节因子的电压平衡策略46-47
- 3.3 多模块并联环流抑制控制策略47-51
- 3.3.1 多模块并联环流分析47-50
- 3.3.2 基于电路结构的零序环流抑制策略50-51
- 3.3.3 基于调制反馈的零序环流抑制策略51
- 3.4 本章小结51-53
- 第四章 仿真结果验证53-74
- 4.1 T型三电平变流器工作原理验证53-63
- 4.1.1 T型三电平变流器逆变及变流模式验证53-56
- 4.1.2 加入调节因子的中点电位平衡策略验证56-58
- 4.1.3 双模块并联的零序环流抑制验证58-63
- 4.2 直流纳网控制策略验证63-72
- 4.2.1 负载切换工作状态验证64-66
- 4.2.2 发电模块即插即用工作状态验证66-69
- 4.2.3 并网及离网工作模式验证69-72
- 4.3 本章小结72-74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4-76
- 5.1 文章内容总结74-75
- 5.2 研究内容展望75-76
- 致谢76-77
- 参考文献77-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杨;游步新;赵世华;;并联变换器均流控制策略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0年03期
2 李鹏;黄越辉;许晓艳;刘德伟;马烁;;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调频控制策略研究[J];华东电力;2013年01期
3 杜洪涛;展慧燕;程兴防;;基于“工程创优”理念的电力工程管理控制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26期
4 刘然;孙建忠;罗亚琴;孙伟;;多电机滑模环形耦合同步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22期
5 陈国振;陈利萍;刘侠;陆锦生;;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控制策略研究[J];变频器世界;2011年07期
6 于水;;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29期
7 王洪荣;王永富;欧祖方;;SCR控制策略研究[J];汽车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8 高锋;;双PWM一体化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13期
9 何汀;杨晨;谢少军;;Boost-Buck光伏接口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3年06期
10 荆龙;黄杏;吴学智;;改进型微源下垂控制策略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凌莉;陶成刚;;土地混合使用开发控制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2 关维德;黄小庆;邓名高;陈岗;金维宇;;有源电力滤波器分频控制策略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关维德;黄小庆;邓名高;陈岗;金维宇;;有源电力滤波器分频控制策略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陈克安;尹雪飞;;自适应声学结构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5 朱北恒;尹峰;孙耘;孙长生;范菁;张永军;;大机组热工典型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3)[C];2008年
6 吴敏青;;上海石化电网稳控控制策略研究与工程实践[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俊;林伟;刘娆;李卫东;;一种改进型CPS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黄泳均;李明娟;林飞;游小杰;郑琼林;;电网电压不平衡下三相VSR的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李芳;王景刚;刘金荣;;辅助冷却复合式地源热泵控制策略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娟;异构环境中的PE资源控制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孙晓静;飞轮电池控制策略研究及其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世钊;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梁俊燕;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建波;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的有功安全校正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曲东昌;直流纳网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彭佳;聚合物热压系统的温度控制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宋英博;混合导引小车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7 孙延昭;永磁直驱风电变流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王文斌;基于CPS标准的AGC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9 杨舒乐;基于驾驶员模式选择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伍丰;地铁辅助电源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8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88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