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软开关与混沌扩频技术的高EMC开关变换器

发布时间:2017-09-21 17:49

  本文关键词:基于软开关与混沌扩频技术的高EMC开关变换器


  更多相关文章: 混沌扩频 软开关 电磁兼容性 功率谱密度函数


【摘要】:随着国际电磁兼容性法规日益严格,研究高电磁兼容性(EMC)的绿色电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结合混沌扩频技术和软开关技术的优势,提出一种新的能够更好改善开关变换器EMC性能的有效途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一个混沌扩频软开关变换器。混沌扩频模式下,功率管开关频率随混沌信号变化,因此需设计新的软开关电路,此软开关电路必须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都能正常工作。本文详细分析引入蔡氏混沌信号后软开关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给出混沌扩频模式下软开关的实现条件,使得软开关电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都能正常工作。2、从数学推导的角度理论论证软开关技术电磁干扰(EMI)抑制的有效性。本文以开关管漏源电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作为切入点,推导开关管漏源电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在硬开关和软开关两种工作方式下的数学表达式,对比两种工作方式下功率谱在倍频处谱峰值的变化,从理论上证明了软开关技术改善开关变换器EMC性能的有效性。再通过Saber软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3、从数学推导的角度理论论证混沌扩频软开关技术可以更有效的抑制电磁干扰。给出开关管漏极电流功率谱密度函数的计算方法,理论分析指出混沌扩频软开关技术相对于软开关技术和单纯的混沌扩频技术可以更好的抑制开关管漏极电流功率谱在开关频率及其谐波处的谱峰值,使得能量不再集中于倍频处,从而有效的降低EMI水平。再通过Saber软件对硬开关、软开关、混沌扩频硬开关、混沌扩频软开关四种电路状态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混沌扩频软开关变换器具有更好的EMC性能。4、研究混沌扩频软开关技术对开关变换器电性能的影响。通过详细分析混沌扩频软开关变换器输出电压纹波的产生机理,推导出该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输出电压纹波的数学表达式,对此表达式进行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输出电压纹波将随着混沌信号的增大而有所增大。然后,通过电路仿真进一步研究混沌扩频软开关技术对开关变换器输出电压纹波以及其他电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混沌扩频 软开关 电磁兼容性 功率谱密度函数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46;TN0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引言11
  • 1.2 开关变换器的电磁兼容问题11-14
  • 1.2.1 开关变换器电磁干扰三要素11-12
  • 1.2.2 开关变换器电磁干扰的形式12-13
  • 1.2.3 开关变换器电磁干扰的抑制方法13-14
  • 1.3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4-17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17-19
  • 第二章 双管正激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19-31
  • 2.1 引言19
  • 2.2 直流变换器的基本拓扑19-26
  • 2.2.1 Buck变换器/ Boost变换器/(Buck/Boost)变换器19-21
  • 2.2.2 Cuk变换器/Zata变换器/Sepic变换器21-22
  • 2.2.3 正激型(Foward)变换器22-23
  • 2.2.4 双管正激(Two-transistor Foward)变换器23-26
  • 2.3 双管正激变换器的设计26-29
  • 2.3.1 双管正激变换器的电路参数设计26-28
  • 2.3.2 控制电路部分的简介28-29
  • 2.4 电路仿真结果与分析29-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混沌扩频软开关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31-44
  • 3.1 引言31
  • 3.2 混沌扩频软开关变换器的设计31-34
  • 3.2.1 蔡氏电路31-33
  • 3.2.2 混沌扩频软开关变换器的总体架构33-34
  • 3.3 混沌扩频模式下软开关电路的设计34-40
  • 3.3.1 软开关电路34-38
  • 3.3.2 混沌扩频模式下软开关的实现条件38-40
  • 3.4 电路仿真结果与分析40-42
  • 3.5 本章小结42-44
  • 第四章 软开关技术改善开关变换器EMC的理论研究44-53
  • 4.1 引言44-45
  • 4.2 软开关技术45-46
  • 4.3 原理简介46-47
  • 4.4 开关管漏源电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47-50
  • 4.4.1 硬开关管漏源电压的频谱函数47-48
  • 4.4.2 硬开关漏源电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48-50
  • 4.4.3 软开关漏源电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50
  • 4.5 电路仿真实验验证50-52
  • 4.6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混沌扩频软开关技术的理论研究53-64
  • 5.1 引言53
  • 5.2 扩频技术53-55
  • 5.3 原理简介55-56
  • 5.4 硬开关变换器开关管漏极电流的功率谱密度函数56-59
  • 5.4.1 开关管漏极电流的频谱函数56-57
  • 5.4.2 开关管漏极电流的功率谱密度函数57-59
  • 5.5 混沌扩频软开关变换器开关管漏极电流的功率谱密度函数59-61
  • 5.6 电路仿真实验验证61-63
  • 5.7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混沌扩频软开关技术对开关变换器电性能的影响64-73
  • 6.1 引言64-65
  • 6.2 混沌扩频软开关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65-70
  • 6.2.1 输出电压纹波分析65-69
  • 6.2.2 电路仿真实验验证69-70
  • 6.3 混沌扩频软开关变换器的输出电流纹波70-71
  • 6.4 混沌扩频软开关变换器的稳定性71-72
  • 6.5 本章小结72-73
  • 总结与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9-80
  • 致谢80-81
  • 附件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洪勃,高红,陈才贤;各种软开关变换器的工作方式和存在的问题[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张聪,张慧,何劲;高频开关变换器的优化设计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05年03期

3 王永,沈颂华,吕宏丽;基于单周控制开关变换器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4期

4 刘树林;刘健;寇蕾;;开关变换器的本质安全特性分析与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5 张黎;丘水生;李志忠;;混沌抑制开关变换器电磁干扰的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6 韩占岭;杨玉岗;郝文慧;裴春兴;;软开关变换器中平面无源集成的研究[J];电气技术;2007年11期

7 张波;丘东元;;开关变换器的潜电路特性及其分析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8 陈亚爱;张卫平;周京华;刘坤;;开关变换器控制技术综述[J];电气应用;2008年04期

9 姜学东;周宇飞;王诗兵;陈军宁;;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及其在开关变换器中的应用[J];电测与仪表;2008年09期

10 包伯成;许建平;;开关变换器周期窗内吸引子共存现象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晓毅;;全桥准方波软开关变换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建华;张方华;龚春英;杨宁;;开关变换器两端口网络建模、分析及设计[A];2009安捷伦科技节论文集[C];2009年

3 高峰;李楠;张天宝;;九开关变换器脉冲宽度调制策略[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赵黎;李泰;;一种新型开关变换器的控制器实现的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林国庆;陈为;;新型恒功率输出开关变换器控制策略的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媛彬;;降压型开关变换器输入电压突变时的动态特性[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贺明智;许建平;周涛;宋张;陈妮;;数字V_2控制DC-DC开关变换器:算法与动态特性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汉 余俊芳;泵式电容开关变换器MAX619[N];电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松荣;开关变换器多频率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树林;本质安全开关变换器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

3 余明杨;变压器隔离全桥开关变换器的建模与应用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秦明;基于多级脉冲序列调制的开关变换器新型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伍言真;DC-DC开关变换器建模分析及其变结构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8年

6 周宇飞;DC-DC开关变换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及混沌状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7 徐红梅;典型离散系统的混沌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林波涛;DC-DC开关变换器的非线性分析及拓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7年

9 谢玲玲;DC-DC开关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10 卢伟国;开关功率变换器的混沌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姝晗;谷值电流型脉冲序列控制开关变换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尚佳宁;直流开关变换器的精确建模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王红;双管正激软开关变换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梁宗泽;基于九开关变换器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崔恒丰;伪连续导电模式Buck变换器动态参考电流控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李军民;PFN充电系统中LCC软开关变换器的输出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7 王鹏云;一种光伏DC/DC开关变换器控制模块及上位机监控平台的设计[D];郑州大学;2016年

8 王焕男;基于软开关与混沌扩频技术的高EMC开关变换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胡晶;非线性系统典型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熊翼通;高效率CMOS包络放大器芯片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96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896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e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