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磷酸盐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焦磷酸盐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 焦磷酸锡 焦磷酸锰 喷雾干燥法
【摘要】: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锂离子二次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高效、清洁、稳定的储能形式,锂离子二次电池不仅被运用到各种消费电子产品中,还在电动汽车、不间断电源、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负极材料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提升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整体性能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集中在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锡基材料、硅基材料等领域。商业化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石墨材料已达350mAh/g,接近其理论容量372mAh/g,越来越难以满足各类电子产品的需求。因此,开发新型负极材料,提高负极材料比容量,进而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能量密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焦磷酸系负极材料以其较高的比容量,较低的成本吸引了研究者的注意。本文主要从充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上着手,对SnP2O7和 Mn2P2O7等材料的形貌及电性能作了深入地研究。第一部分,我们采用了MnSO4及 NH4H2PO4等材料,通过溶剂热的合成方法合成了Mn2P2O7材料,并探究了不同溶剂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其作为电极材料的电性能。研究表明,乙二醇作为溶剂热反应的溶剂合成的前驱体相比于乙醇合成的前驱体具有更为规整的形貌,样品的团簇现象明显降低,结晶度更高,循环性能也有较大的提升。第二部分,为了获得更高性能的负极材料,我们使用了喷雾干燥的方法合成了Mn2P2O7材料。为了使原料混合的更为均匀,我们引入Mn(NO3)2(50%水溶液)和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在液相下均匀混合搅拌,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喷雾干燥得到空心球结构的Mn2P2O7前驱体材料,并通过对烧结温度的探究,在烧结过程中较为完善的保持了颗粒的球形结构,使其电性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使得Mn2P2O7材料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成为一种可能。第三部分,我们引入了较为廉价的SnCl4·5H2O和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SnP2O7@C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分析了不同烧结温度对材料成相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温度烧结的样品X射线衍射峰存在相应的位移现象,650℃下烧结的样品颗粒具有规整的球形结构,恒电流充放电条件测试下首次放电容量可达1218mAh/g,80个循环后放电容量维持在600mAh/g以上,可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负极材料。
【关键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 焦磷酸锡 焦磷酸锰 喷雾干燥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11.4;TM9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31
- 1.1 引言11-12
- 1.2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12-14
- 1.3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发展现状14-16
- 1.4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16-23
- 1.4.1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选择要求16-17
- 1.4.2 常用的正负极材料制备方法17-19
- 1.4.3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19-23
- 1.5 论文选题思路23-25
- 参考文献25-31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仪器31-36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31-33
- 2.1.1 实验试剂31-32
- 2.1.2 实验仪器32-33
- 2.2 负极材料的表征33-34
- 2.2.1 热重-差热分析(TG-DTA)33
- 2.2.2 X射线衍射(XRD)33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33-34
- 2.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34
- 2.3 电性能测试34-36
- 2.3.1 组装电池34
- 2.3.2 电性能测试34-35
- 2.3.3 循环伏安法35-36
- 第三章 溶剂热法制备Mn_2P_2O_7材料及其性能研究36-45
- 3.1 引言36
- 3.2 溶剂热法制备Mn_2P_2O_7/C负极材料36
- 3.3 Mn_2P_2O_7/C负极材料的表征及测试36-42
- 3.3.0 Mn_2P_2O_7/C负极材料的XRD检测36-38
- 3.3.1 Mn_2P_2O_7/C负极材料的SEM表征38-40
- 3.3.2 Mn_2P_2O_7材料的红外光谱40
- 3.3.3 电性能表征40-42
- 3.4 本章小结42-44
- 参考文献44-45
- 第四章 喷雾干燥法制备Mn_2P_2O_7材料及性能探究45-54
- 4.1 引言45
- 4.2 喷雾干燥法制备Mn_2P_2O_7前驱体材料45-46
- 4.3 Mn_2P_2O_7前驱体材料形貌的表征46-53
- 4.3.1 浓度对材料形貌的影响46-48
- 4.3.2 烧结温度对产物的成相及形貌影响48-50
- 4.3.3 Mn_2P_2O_7样品电性能测试50-51
- 4.3.4 本章总结与展望51-53
- 参考文献53-54
- 第五章 喷雾干燥法制备SnP_2O_7材料及其性能探究54-68
- 5.1 引言54
- 5.2 压力喷雾干燥制备球形SnP_2O_7材料54-55
- 5.3 SnP_2O_7材料形貌及性能表征55-61
- 5.3.1 SnP_2O_7前驱体材料的SEM表征55-56
- 5.3.2 烧结温度的测定56-57
- 5.3.3 SnP_2O_7成相分析57-58
- 5.3.4 SEM图像表征58-61
- 5.4 SnP_2O_7球形颗粒电性能测试61-67
- 5.4.1 碳包覆SnP_2O_7颗粒TEM分析61-62
- 5.4.2 SnP_2O_7颗粒的点性能表征62-65
- 5.4.3 本章小结65-67
- 参考文献67-6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8-69
- 攻读硕士期间学位成果69-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福;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用碳材料及其储锂机理[J];化工新型材料;2005年08期
2 ;日本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生产动向[J];产业用纺织品;2009年01期
3 吴金坤;聚偏氟乙烯系树脂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12期
4 黄可龙,左晓希,刘素琴,刘建生;锰的氧化物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00年09期
5 任旭梅,吴锋,吴川,李汉军,黄学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质[J];电化学;2001年02期
6 杨水金;;新型化学电源——锂离子二次电池[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1年01期
7 郭爱红;王凤花;毕成良;张宝贵;;锂离子二次电池添加剂初探[J];天津化工;2006年02期
8 西美绪;胡慧敏;;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的活性物质炭[J];新型碳材料;1993年03期
9 宋作忠,蒋玉湘,马培华;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电解质的研究[J];盐湖研究;1999年02期
10 杨遇春,罗锐平;锂的新兴应用领域──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J];广东有色金属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宁宁;秦春梅;谢娇娜;刘建红;;锂离子二次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进展[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张永刚;王成扬;时志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炭材料的掺硼改性[A];第19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帆;吴阳;;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的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陈召勇;江奇;刘兴泉;高利珍;于作龙;;关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高温容量衰减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陈召勇;刘兴泉;江奇;高利珍;于作龙;;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高温性能的途径[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李宇展;周震;任俊霞;高学平;阎杰;;低温固相法一步合成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VPO_4F[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7 胡英瑛;温兆银;吴相伟;;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氧化锰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会暨第一届固态离子学青年学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8 朱刚;李江涛;杨晓慧;晏志军;;分级Co_3O_4@C复合物的合成及其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9 王国平;周固民;瞿美臻;王允实;于作龙;;碳纳米管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导电剂[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莉;何向明;孙竞晔;任建国;蒲薇华;姜长印;万春荣;;电沉积锂离子二次电池Cu-Sn合金薄膜负极[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碧玛;软包装液态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问世[N];科技日报;2004年
2 ;软包装液态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问世[N];今日信息报;2004年
3 记者 王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国标将出台[N];中国质量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叶宇;邓智林:有技术才有出路[N];眉山日报;2006年
5 吴琼 ;MGL:改变世界锂电产业格局[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钟信;软包装液态锂离子 二次电池技术问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7 联合证券 程亮 叶洮;三大核心业务前景乐观[N];中国证券报;2009年
8 苏夏邋李媛;勇立潮头争第一[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勇立潮头争第一[N];中国企业报;2010年
10 刘建民 卢海;去年我省49个科技项目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N];青海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慢慢;钒系磷酸盐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王刚;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范奇;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张永刚;锂离子二次电池炭负极材料的改性与修饰[D];天津大学;2004年
5 刘伟;高能量密度存储材料LiNi_(1-x-y)Al_xMg_yO_2的制备及表征[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星云;锂离子二次电池无机有机复合隔膜的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王聪;锂离子二次电池行业的碳足迹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庆霖;层状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及相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陆彦文;高容量锂离子二次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和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陈瑞;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吴同富;焦磷酸盐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葛宇;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改进与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闫恒庆;非晶硅基薄膜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寿丽;过渡金属硼酸盐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韩改格;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15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915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