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PMU测量信息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05:31

  本文关键词:基于PMU测量信息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压稳定 PMU 灵敏度指标 模态分析 参与因子 在线监测


【摘要】:近些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电压失稳引起电压崩溃而导致电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寻求合理的电压稳定安全指标,为电网电压在线监测提供技术手段,对全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传统的基于潮流方程的电压稳定离线分析方法,不仅计算量大,而且难以实时跟踪实际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随着相量测量技术的发展,PMU(Phasor Measurement Unit)已经在电网中广泛应用,为实时监控电网运行的动态过程提供了大量精确、可靠、高速的数据,使得在线实时分析与监测系统安全状态成为可能,为大负荷中心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电压稳定通常表现为一种局部现象,电压失稳往往从系统电压稳定性最薄弱的节点开始引发并逐渐向周围比较薄弱的节点(区域)蔓延,最终引起整个系统的电压崩溃。因此对电网运行人员来说,他们关注的是系统的电压薄弱节点分布及负荷增加过程中的电压薄弱节点的转移。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以及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定义和分类,进而对电压稳定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其次论文基于A地区电网模型及基础数据库对系统各种故障类型进行仿真分析,对A地区电网静态安全稳定进行评估,寻找使A地区电网失稳的关键事故并对其失稳因素开展研究。然后通过联合PV曲线及灵敏度指标法和模态分析技术中的特征值分析法来辨识实际电网的电压薄弱节点及主要影响因素。连续潮流法可以计算出系统的最大传输功率及PV曲线,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在系统当前稳态运行点和极限运行点处对系统进行灵敏度指标和全模态法技术的特征根分析计算各设备的参与因子指标,通过对比并综合其结果来更准确地识别电压薄弱节点以及系统运行方式变化时薄弱节点的转移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配置PMU在线监测的量测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推导出了联合支路电压及支路潮流方程存在实数解的电压稳定指标以及基于此指标定义了综合两个运行断面下的支路状态的指标。最后采用EPRI36节点系统,-依据PMU量测到的关键节点及支路的电气信息量对所提出的指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仿真验证,.能够实现电网电压的在线实时监测。
【关键词】:电压稳定 PMU 灵敏度指标 模态分析 参与因子 在线监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1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0
  • 1.1 选题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3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的现状分析14-17
  • 1.3.1 静态分析方法研究现状15-16
  • 1.3.2 动态分析方法研究现状16-17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7-20
  • 2 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概述20-34
  • 2.1 电压稳定性的定义及分类20-22
  • 2.1.1 电压稳定性的定义20-21
  • 2.1.2 电压稳定性的分类21-22
  • 2.2 电压稳定性与功角稳定性的关系22-23
  • 2.3 电压稳定性的失稳机理23-26
  • 2.3.1 电压失稳静态机理24-25
  • 2.3.2 电压失稳动态机理25-26
  • 2.4 电压稳定的分析方法26-32
  • 2.4.1 电压稳定的静态分析方法26-30
  • 2.4.2 电压稳定的动态分析方法30-32
  • 2.5 本章小结32-34
  • 3 电力系统的静态安全稳定分析34-50
  • 3.1 电力系统综合软件简介34-36
  • 3.1.1 PSASP简介34-35
  • 3.1.2 VSTAB简介35-36
  • 3.2 某地区实际电网的静态安全稳定分析36-49
  • 3.2.1 某地区电网简介36-37
  • 3.2.2 基础数据准备37-38
  • 3.2.3 A地区电网的静态电压稳定结果分析38-40
  • 3.2.4 基于电压稳定约束的A地区电网的最大传输功率及裕度分析40-49
  • 3.3 本章小结49-50
  • 4 电力系统电压薄弱节点辨识方法的研究50-62
  • 4.1 灵敏度分析法辨识电压薄弱节点51-52
  • 4.2 模态分析法确定电压薄弱节点52-55
  • 4.2.1 潮流方程降阶雅克比矩阵的模态分析法52-53
  • 4.2.2 改进全模态分析法53-54
  • 4.2.3 模态分析法各设备参与度54-55
  • 4.3 A地区电网算例仿真结果分析55-61
  • 4.3.1 灵敏度法计算结果55-57
  • 4.3.2 模态分析的特征值计算结果57-61
  • 4.3.3 A地区电网薄弱节点结论分析61
  • 4.4 本章小结61-62
  • 5 基于PMU测量数据的电压在线监测的研究62-82
  • 5.1 相量测量单元PMU概况62-64
  • 5.1.1 PMU的基本原理62-63
  • 5.1.2 PMU的基本结构63
  • 5.1.3 PMU的基本功能63-64
  • 5.2 考虑电压稳定的PMU的配置64-65
  • 5.3 基于改进L_(vs1)指标的电压综合指标的推导65-71
  • 5.3.1 传统的L_(vsj)指标65-67
  • 5.3.2 改进的L_(v.pr)指标67-70
  • 5.3.3 基于改进的L_(v.pr)指标的电压综合V_(c.pr)指标70-71
  • 5.4 在线监测整体实现方案71-72
  • 5.5 算例仿真及验证72-80
  • 5.5.1 A地区电网算例验证72-74
  • 5.5.2 EPRI36节点算例验证74-80
  • 5.6 本章小结80-82
  • 6 结论与展望82-84
  • 6.1 结论82-83
  • 6.2 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88
  • 附录A88-92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2-96
  • 学位论文数据集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伦;韦化;阳育德;;电压稳定约束的最优潮流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年03期

2 胡泽春;王锡凡;程浩忠;;最近电压稳定临界点的两层规划模型和信赖域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3 张勇军;陈扬华;任震;蔡广林;李勇;;计及电压稳定的最优潮流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8年04期

4 许静珏;;浅谈电力电压稳定及控制的重要性[J];科技创业家;2013年17期

5 吴浩,韩祯祥;电压稳定的实时监控[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年01期

6 殷华,丁坚勇;电压稳定问题综述[J];东北电力技术;2003年06期

7 高文建,梁才浩;广西电网电压稳定情况研究[J];广西电力;2003年S1期

8 李飞;电压稳定问题综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年06期

9 Pouyan Jazayeri,Arash Shoarinejad,William Rosehart;电压稳定约束的最优潮流(英文)[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6期

10 张利民,付红军,李育燕,戴琦,韩敬东,鞠平;空调降温负荷比例估计及其对电压稳定的影响[J];继电器;2005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瑞;滕云;徐建源;;计及异步风电机动态特性的风电接入点在线电压稳定指标[A];2010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高文建;梁才浩;;广西电网电压稳定情况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3 高文建;梁才浩;;广西电网电压稳定情况研究[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峰;黄文英;;福建电网在线电压稳定监视与控制系统[A];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分会场——提高水力发电技术 促进海西经济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丁超;王正风;;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及控制研究[A];第一届电力安全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张衍;;电压稳定在线监控的最小奇异值指标[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熊宁;陈恳;;利用改进连续潮流法求电压稳定临界点[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丘忠;丁巧林;杨宏;齐振忠;;风电并网对电压稳定的影响[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王岩;;由一起带负荷测六角图引起的思考[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成柯;艾欣;;基于WAMS的在线电压稳定监测[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超 李楠;农网末端大变脸 电压稳定农家乐[N];西南电力报;2014年

2 王虹 胡润斌;治理低电压 供电可靠了[N];国家电网报;2013年

3 湖南 李其佳 徐有才;高清平板电视典型电源电路与速修流程(五)[N];电子报;2008年

4 廉冬雪 张锶琳;电压稳定 和平镇农民扩大生产规模[N];国家电网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其龙;电压稳定现象和负荷失稳性质的理论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廖国栋;基于局部指标法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张芳;电力系统动态电压稳定控制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随慧斌;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在线静态电压稳定评估[D];山东大学;2008年

5 段俊东;静态电压稳定的三元分析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马世英;全时域多目标电压安全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3年

7 苏永春;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理论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周晓渊;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析和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林舜江;负荷动特性的建模及其对电压稳定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张岩;基于滚动时域优化的长期电压稳定分析与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宁;基于高阶泰勒级数的电压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京原;风电场并网点电压稳定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惠平;基于PMU测量信息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常森伟;一种基于支路潮流的电压稳定指标的研究及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王莹;地区电网电压稳定薄弱性分析与恢复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6 于庆华;循环潮流法计算电压稳定的收敛性改进[D];山东大学;2009年

7 孟海燕;电压稳定指标比较及系统等值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8 杨振睿;地区电网电压稳定若干技术问题的研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黄海伦;基于现代内点理论的电压稳定约束最优潮流[D];广西大学;2004年

10 李筱婧;电力系统局部电压稳定指标及其裕度灵敏度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15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915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