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微型综合能源系统日前调度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4:17

  本文关键词:微型综合能源系统日前调度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型综合能源系统 需求响应模型 热电解耦 电动热泵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摘要】: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与能源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能源革命已经拉开序幕。各国从发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出发,相继提出智能电网概念,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电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能源系统,涉及多种能源形式,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现有能源系统升级改造,更好地服务用户,提高能源系统综合利用效率,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鉴于微型综合能源系统覆盖范围有限、负荷数量少且模式相对单一,并具备较好的通信平台和信息平台等工程基础,本文围绕微型综合能源系统日前调度模型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有:1)针对需求侧资源,按照互动负荷的用电特点和用户要求,建立可平移负荷、可削减负荷和可转移负荷等3类互动负荷模型,应用于用户参与互动环境下微电网日前调度,并探讨了用户互动合约的相关内容。所提可平移负荷模型通过01变量和功率分布向量描述,极大地降低模型求解规模;可削减负荷模型考虑互动频次和持续时间;可转移负荷模型考虑可转移时间区间;所提互动负荷模型均为线性,求解不依赖于初值。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热电联产装置是综合能源系统最常见的元件。针对热电联产装置的输出特性,引入了热电联产工作区域分块的凸规划模型,全面覆盖热电联产装置运行区域,灵活调节功率输出;热电联产燃料成本是热电功率输出的非线性函数,热电耦合造成模型收敛困难,为此引入2个辅助功率变量,对燃料成本函数进行热电解耦并分别线性化;建立了微型综合能源系统日前调度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3)提出了冷热电联供和需求侧资源调度的微型综合能源系统构架;建立了作为冷源的电动热泵和吸收式制冷机的模型,并针对电动热泵制热制冷模式频繁切换的问题,提出了电动热泵切换成本模型;进而建立了微型综合能源系统日前调度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微型综合能源系统 需求响应模型 热电解耦 电动热泵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3;TM7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12-14
  • 1.2.1 用户互动负荷模型12-13
  • 1.2.2 热电联产装置模型13
  • 1.2.3 微型综合能源系统13-14
  • 1.3 本文主要工作14-15
  • 第二章 计及用户侧互动的微电网日前调度15-27
  • 2.1 引言15
  • 2.2 参与用户侧互动的负荷线性模型15-19
  • 2.2.1 可平移负荷模型15-16
  • 2.2.2 可削减负荷模型16-18
  • 2.2.3 可转移负荷模型18-19
  • 2.3 日前调度模型19-20
  • 2.3.1 目标函数19-20
  • 2.3.2 约束条件20
  • 2.4 算例分析20-26
  • 2.4.1 基本数据20-22
  • 2.4.2 模型分析22-24
  • 2.4.3 对比分析24-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考虑热电联产输出特性及热电解耦的微电网日前调度27-46
  • 3.1 引言27
  • 3.2 热电联产装置模型27-34
  • 3.2.1 热电联产工作区域分块模型27-31
  • 3.2.2 燃料成本热电解耦线性模型31-34
  • 3.3 储热装置模型34-35
  • 3.4 日前调度模型35-36
  • 3.4.1 目标函数35
  • 3.4.2 约束条件35-36
  • 3.5 算例分析36-45
  • 3.5.1 基本数据36-38
  • 3.5.2 热电解耦线性模型的性能分析38-40
  • 3.5.3 热电联产工作区域分块模型性能分析40-42
  • 3.5.4 调度结果分析42-45
  • 3.6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微型综合能源系统日前调度46-64
  • 4.1 引言46
  • 4.2 微型综合能源系统46-47
  • 4.3 电动热泵模型47-50
  • 4.3.1 电动热泵制热制冷原理47-49
  • 4.3.2 电动热泵输入输出模型49
  • 4.3.3 电动热泵切换成本模型49-50
  • 4.4 吸收式制冷机模型50-51
  • 4.5 日前调度模型51-52
  • 4.5.1 目标函数51
  • 4.5.2 约束条件51-52
  • 4.6 算例分析52-62
  • 4.6.1 基本数据52-54
  • 4.6.2 热电解耦线性模型的性能分析54-55
  • 4.6.3 热电联产工作区域分块模型性能分析55-57
  • 4.6.4 电动热泵切换成本模型分析57-58
  • 4.6.5 调度结果分析58-62
  • 4.7 本章小结62-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9-70
  • 致谢70-71
  • 附件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50年英国能源系统研究[J];华东电力;2013年04期

2 ;农村能源系统的概念[J];可再生能源;1993年04期

3 Nicholas Lenssen;Christopher Flavin;陈红薇;;向无碳能源系统的转变[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6年06期

4 李汉炎;能源及能源系统(上)[J];太阳能;1996年04期

5 钟史明,许红胜;我国中小城市能源系统构想[J];中国能源;1996年04期

6 李汉炎;能源及能源系统(下)[J];太阳能;1997年03期

7 许殳;厦门市能源系统浅议[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1998年02期

8 卜灵;俄罗斯综合能源系统花费1500万美元解决千年虫问题[J];国外核新闻;1999年09期

9 ;能源系统比较评估中的主要问题概要[J];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1999年01期

10 孙文秀,赵媛;能源系统可持续发展动力学分析[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彦佳;郭宝雷;;区域背景下中国能源系统未来的方案设计[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陈国伟;;生态型控规中的能源系统整合规划研究——以苏州独墅湖科教园区生态型控规为例[A];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张玉海;杨光;余大亮;;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金沙能源系统开发的科学发展观初探[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4 田立新;傅瑛;;我国能源系统东西联动的投资发展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力一峥;周丕璋;薛锡刚;陈立华;许建军;栾永平;郑万国;彭翰生;;强激光能源系统预电离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6 王文楷;彭疆;侯文杰;;浅谈飞艇能源及其管理技术[A];2011年中国浮空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煤炭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系统中的地位[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葛蕃;我市一季度煤炭产销创新高[N];榆林日报;2014年

2 赵佳怡;荷兰道路能源系统——从柏油路中获取能量[N];中国建材报;2006年

3 廷友 和平;氢氧能源系统生产基地落户大连[N];中国矿业报;2006年

4 赵佳怡;荷兰道路能源系统推广及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9年

5 中兴通讯 刘小光;能效矩阵开启通信能源系统创新[N];通信产业报;2011年

6 苏南;能源系统要重点做好八项工作[N];中国能源报;2013年

7 商世评;现代企业如何发展定点式能源系统 [N];中国工业报;2005年

8 记者 焦静波;中航工业首个全能源系统投入使用[N];中国航空报;2012年

9 周潜之;能源系统为何成腐败高发区[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10 王秀强;谨防能源系统假放权真寻租[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宪东;电/气/热微型能源系统的建模、仿真与能量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刘烨;不确定条件下的煤电一体化能源系统规划与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陈聪;鲁棒优化方法用于能源系统管理与规划[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远;一类能源系统的动力学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川;微型综合能源系统日前调度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伟涛;基于环境约束的不确定性河南省能源系统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申晨;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能源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郑东昕;不确定性优化方法在福建省能源系统规划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董长娟;基于最优最劣模糊分析的能源系统规划[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吕宝华;不同能源系统发展模式下的碳排放情景模拟分析[D];天津大学;2013年

8 于景华;混沌时间序列分析下江苏—西部联动能源系统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3年

9 虞新兴;基于多Agent的模糊决策方法在能源系统中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强强;基于多目标动态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的能源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42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942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c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