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模式下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谐振特性分析及其抑制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孤岛模式下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谐振特性分析及其抑制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逆变器并联 谐波交互 虚拟阻抗 等效导纳 谐振抑制
【摘要】:针对孤岛模式下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谐振问题,首先建立考虑数字控制延时以及数字滤波等非线性因素的单台逆变器系统等效模型,并由此扩展得到孤岛模式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等效模型。进一步提出利用孤岛模式下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等效导纳进行系统的谐振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多逆变器之间谐波交互可能引发系统谐振,且系统的谐振特性与虚拟阻抗、负载以及反馈滤波器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针对系统的谐振抑制提出合理选取虚拟电感大小并在电流反馈环节引入串联反馈滤波器的新策略。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孤岛模式下逆变器并联系统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所提出的谐振特性分析方法和谐振抑制策略的可行性。
【作者单位】: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关键词】: 逆变器并联 谐波交互 虚拟阻抗 等效导纳 谐振抑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70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106112015CDJZR155516)资助
【分类号】:TM464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新能源的高效、合理开发利用势在必行,分布式发电系统应运而生。分布式发电系统一般以微网形式运行,可工作于并网及孤岛两种模式[1-3]。并网模式下各并联逆变器多采用电流控制方式[4];而孤岛模式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常采用电压控制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良亮,肖岚,严仰光;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检测与抑制方法(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2004年01期
2 陈良亮,肖岚,龚春英,严仰光;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产生原因及其检测与抑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3 高芬,亓迎川;基于重复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吴勇;郭京蕾;;基于无主从式和数字均流的逆变器并联研究[J];电力电子;2005年04期
5 江春红;;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常用控制方案[J];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谢孟;李耀华;韩继文;赵众;张吉先;;基于预警单元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分层故障诊断系统[J];电气传动;2006年08期
7 张丹红;李乐;刘开培;;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控制的一种改进下垂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5期
8 阚加荣;谢少军;;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中数字锁相环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9 刘俊华;竺兴妹;;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系统均流分析[J];电源世界;2007年05期
10 成晟;邵英;;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J];电气技术;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岚;严仰光;;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亓迎川;胡荣强;;基于重复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陈息坤;余蜜;康勇;陈坚;;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樊金泽;朱晓红;;改进动态特性以及功率均分效果的微网逆变器并联下垂控制方法[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5 肖岚;胡文斌;龚春英;;基于主从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良亮;胡文斌;严仰光;;逆变器并联运行两种环流抑制方法比较[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武华;何湘宁;;基于主从方式逆变器并联方案的建模、分析和实现[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余蜜;陈国英;张宇;康勇;段善旭;;多逆变器并联系统中瞬时均流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吕志鹏;罗安;;不同容量微源逆变器并联功率鲁棒控制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胡文斌;肖岚;严仰光;;基于DSP的逆变器并联控制[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明智;智能微型电网系统孤岛模式中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张尧;基于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网络控制技术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陈良亮;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何国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汪洪亮;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欢;含混合储能的微网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世超;基于电流下垂控制的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功率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徐国蕊;微网中逆变器并联系统环流分析及功率精确分配控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杨盼盼;光伏逆变器并联控制及谐波环流抑制方法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5 凌文青;光伏逆变器并联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博;基于光伏并网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俞宏霞;基于网络控制及功率下垂控制的单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怀梅;多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李婧;基于功率均分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李国强;光伏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59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95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