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L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LCL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 LCL滤波器 数字控制 重复控制 分数延时 稳定性分析
【摘要】:有源阻尼和补偿电流控制是LCL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两个关键技术,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可有效提高有源电力滤波系统的稳定性和补偿精度。本文对LCL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有源阻尼和补偿电流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主要进展如下:1、在分析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工作原理和数字控制延时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根据有源电力滤波器拓扑建立其数学模型,为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打下基础。2、研究存在延时情况下,不同谐振频率的LCL型滤波器的稳定性问题。针对以逆变侧电流为被控量、以电容电压微分为有源阻尼的控制系统,分析了阻尼延时对系统谐振频率及稳定性的影响,指出阻尼项延时会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且当阻尼为正反馈时开环系统可避免出现不稳定极点,有利于系统稳定,降低控制器的设计难度。由于电容电压微分有源阻尼反馈的微分环节无法在数字系统中直接实现,只能通过近似法等效,对此本文采用了超前-滞后网络近似等效阻尼反馈的微分环节,并比较了网络函数在不同离散方法下的频率特性。3、研究重复控制与PI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结构的稳定性,根据三相六脉波整流器产生6k±1次谐波的特点,对重复控制内核进行了改进,并综合分析了改进系统的性能。由于改进重复控制内核存在非整数延时环节,无法直接在数字控制器中实现,对此本文设计了IIR全通数字滤波器来逼近所需分数延时的特性,提高系统在固定电网频率和波动电网频率下的稳态跟踪性能。4、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了改进系统的仿真模型,验证不同阻尼反馈系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改进重复控制的补偿效果、不同类型数字滤波器等效分数延时环节对系统补偿效果的影响。仿真表明,所设计的电容电压微分有源阻尼能保证系统稳定,所提改进重复控制能有效改善系统的补偿效果。最后,在原有工程样机的基础上对本文提出的理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关键词】:有源电力滤波器 LCL滤波器 数字控制 重复控制 分数延时 稳定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课题研究背景10-12
- 1.1.1 电力谐波的产生及危害10-11
- 1.1.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原理及应用11-12
- 1.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12-17
- 1.2.1 国内外有源电力滤波器技术发展现状12-13
- 1.2.2 有源电力滤波器关键技术13-17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7-18
- 第二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拓扑及模型18-27
- 2.1 LCL型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18-19
- 2.2 LCL滤波器参数设计19-21
- 2.3 数字控制延时机理21-23
- 2.3.1 采样到装载产生的延时21-22
- 2.3.2 采样和保持产生的延时22-23
- 2.4 有源电力滤波器数学模型23-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LCL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有源阻尼分析27-51
- 3.1 LCL型滤波器稳定性问题27-30
- 3.2 基于电容电压微分反馈的有源阻尼30-38
- 3.2.1 电容电压微分反馈有源阻尼30-31
- 3.2.2 阻尼项延时对系统的影响31-38
- 3.3 超前-滞后网络设计38-41
- 3.4 离散域系统稳定性分析41-50
- 3.5 本章小结50-51
- 第四章 LCL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复合重复控制51-75
- 4.1 PI控制的局限性51-52
- 4.2 重复控制原理及其复合结构52-56
- 4.2.1 重复控制原理分析52-54
- 4.2.2 重复控制复合结构54-56
- 4.3 dq坐标系下的重复控制56-63
- 4.3.1 三相6脉波不控整流器谐波分析57-58
- 4.3.2 重复控制内核及控制结构58-59
- 4.3.3 系统稳定性及稳态误差分析59-60
- 4.3.4 系统暂态性能分析60-61
- 4.3.5 系统抗干扰性能分析61-63
- 4.4 非整数延时环节63-71
- 4.4.1 基于IIR的非整数延时滤波器64-69
- 4.4.2 适应频率波动的重复控制内核69-71
- 4.5 重复控制器设计71-74
- 4.5.1 补偿器S(z)设计71
- 4.5.2 小数延时滤波器设计71-72
- 4.5.3 低通滤波器Q(z)设计72-74
- 4.6 本章小结74-75
- 第五章 系统仿真与实验分析75-85
- 5.1 系统仿真模型的搭建75-77
- 5.2 Matlab仿真结果分析77-82
- 5.2.1 阻尼效果仿真分析77-79
- 5.2.2 复合控制系统仿真分析79-82
- 5.3 实验结果分析82-84
- 5.4 本章小结84-85
- 结论85-87
- 参考文献87-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2-93
- 致谢93-94
- 附录94-96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杰,张秀苒,董学宁;滤波器无法运行的原因探讨[J];东北电力技术;2005年01期
2 王彦顺;常增益递推滤波器及其稳定性[J];宇航学报;1983年02期
3 同向前,陈延敏,贾荣,孙伟,薛钧义;交流调谐滤波器的进展[J];高压电器;2004年05期
4 同向前,薛钧义;电力调谐滤波器的最佳偏调谐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4期
5 张丽莹;杨洪耕;刘亚梅;;基于网络固有结构理论的集中滤波器配置[J];现代电力;2008年02期
6 许懿;梁伟;;汽车雨刮电机滤波器高频建模[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12期
7 徐瑞娟;;弹性飞机与飞行控制系统间的耦合及结构滤波器的设计[J];飞行力学;1987年04期
8 赵贺;电力系统滤波器的实用设计方法[J];电网技术;1989年01期
9 杨恺滋;系统分析法确定α—β滤波器[J];火力与指挥控制;1989年01期
10 陶化成;一类滤波器的最优化[J];兵工学报;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芳;康明才;黄锦安;马世贤;;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三调谐滤波器参数变化对调谐频率影响[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鑫;刘惠康;李昆;;一种新型注入式混合型电力滤波器研究[A];自动化技术与冶金流程节能减排——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佳;陈建忠;赖鑫;梁昌洪;;腔体滤波器计算机辅助诊断与调谐[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杨裕媛;殷兴辉;;矩形波导E面滤波器参数性能分析[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夏元清;韩京清;;线性时滞系统H_∞降维无偏滤波器的设计[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潘明;李晓峰;傅志中;谢伟;;一种基于双边滤波器的图像超分辨率算法[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李业丽;杜峰;陆利坤;;一种混合算法的形态滤波器优化处理[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闵淑琴;马宏;;CIC滤波器及其补偿设计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9 宋富先;章东;龚秀芬;刘晓宙;;超声彩色血流成像系统中MTI滤波器特性的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10 林慧;;用自适应粒子群满意优化算法设计FIR滤波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晓英;二维约束FIR滤波器快速设计的理论和算法[D];山东大学;2015年
2 VU MINH QUANG(武明光);有源电力滤波器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3 王实;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检测与控制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曾争;基于LCL滤波的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徐照旭;微波滤波器综合诊断及其小型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黄丽霞;非特定人鲁棒性语音识别中前端滤波器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官雪辉;无线通信微波双频带通滤波器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8 李奇;无线通信中微带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郭继昌;电流模式对数域滤波器的研究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3年
10 张忠海;应用于多路耦合器的可调滤波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日罕;可变频带数字带通滤波器设计方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朱丹;微型多模滤波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宣黎鑫;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器的设计与开发[D];山东大学;2015年
4 梅超;基于射频直接采样可重构滤波器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双双;基于P-cell和N-cell单元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吴浩瀚;量子随机滤波器及其参数计算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赵世杰;有源电力滤波器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罗鸣;高性能、小型化、多通带微带滤波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李子辰;微波LTCC滤波器设计与建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师文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LCL滤波器参数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66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96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