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双面微纳尺度结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3:04

  本文关键词:基于双面微纳尺度结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摩擦纳米发电机 光刻 湿法腐蚀 金属催化化学腐蚀


【摘要】:纳米发电机是一种基于纳米材料,能够将微小形变或者温度变化产生能量转化为电能,为一些微小型设备进行供电的电学器件。纳米发电机可以收集能量的来源十分广泛,例如肢体运动、环境中的噪声、自然界中的风能、水能、温差变化等,与此同时,纳米发电机还具有成本低、尺寸小、重量轻等特点,其中摩擦纳米发电机是一种基于摩擦起电现象和静电感应现象,利用两种材料之间摩擦起电产生的电荷分离和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势差驱动外接电路中自由电子的流动,进而将外界环境中材料的接触分离或者摩擦产生的机械能收集起来并转化成电能的电学器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面微纳尺度结构摩擦纳米发电机,其中通过模板转移法制备了具有微纳尺度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作为发电机的摩擦层,在摩擦层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具有微纳尺度结构的硅模板,第一步利用光刻工艺和湿法腐蚀工艺制备了具有微米尺度倒金字塔图形的硅模板,第二步采用金属催化化学腐蚀的方法在倒金字塔结构上制备了纳米尺度的多孔结构,最后通过模板转移法,将硅模板上的微纳尺度结构转移到PDMS薄膜上,制备了具有微纳尺度结构的PDMS摩擦层。此外,本文采用光刻和湿法腐蚀工艺,制备了具有立方矩阵结构的刚性覆铜板(RCCL)作为发电机的电极层。将PDMS固定于具有一定机械弹性的弓形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上,用Kapton胶带将两端贴合,电极层通过焊接铜导线与外电路相连,封装成摩擦纳米发电机。本文提出的这种基于双面微纳尺度结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峰值输出电压和和输出电流分别为600 V和156μA,输出功率为93.6 mW,电流密度为173.3mA/cm~2,输出功率密度为104 W/m~2。在负载为4 MΩ的情况下,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其值为16.38 mW,功率密度为18.2 W/m~2,该发电机可以成功驱动240颗直插式LED灯珠,同时可以驱动一块商用液晶屏,使其屏幕上的显示内容保持长达5s。本文提出的这种基于双面微纳尺度结构摩擦纳米发电机具有双层摩擦结构,且PDMS摩擦层表面和RCCL电极层表面均具有微纳尺度结构。对比于单层摩擦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其输出电压和电荷量均提高了1.2倍和0.82倍。对比于双面均无微纳尺度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提高了4倍,输出电流提高了6.42倍,输出功率提高35.11倍了,输出电荷量提高了6.85倍。在连续工作6000次和连续工作10周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电压未发生明显变化,其峰值仍维持在600 V左右。与传统发电机相比较,本文提出的基于双面微纳尺度结构摩擦纳米发电机具有诸多优点。首先,摩擦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对发电机的输出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摩擦表面越粗糙,则发电机的输出性能越好,因此我们通过模板转移工艺和光刻腐蚀工艺分别在摩擦层和电极层制作了微纳尺度的图形,以增大摩擦表面的粗糙度,进而提高发电机的输出性能。与此同时,该发电机具有两个摩擦层,因此可以实现双倍的电学输出。其次,中间RCCL材料上的Cu既可以作为摩擦层,同时也可以作为电极层,可以直接进行电荷输出,同时刚性覆铜板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使其更易加工。此外,在有机物上制备金属等导电材料是十分困难的,工艺复杂且质量不好,该发电机的上下两层RCCL可以直接作为发电机的正极,而无需在PET上制备金属、ITO等导电电极,同时可以分散作用于发电机的外力,使摩擦层充分接触。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基于双面微纳尺度结构摩擦纳米发电机具有电学输出性能高,机械性能好,工艺简单,寿命长等优点。
【关键词】:摩擦纳米发电机 光刻 湿法腐蚀 金属催化化学腐蚀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3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3
  • 1.1 引言9
  • 1.2 新能源的发展9-13
  • 1.3 纳米发电机13-21
  • 1.3.1 压电纳米发电机13-14
  • 1.3.2 热电纳米发电机14-16
  • 1.3.3 摩擦纳米发电机16-21
  • 1.4 本文选题思路与研究内容21-23
  • 第二章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制备工艺23-31
  • 2.1 绝缘体-金属接触分离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23-24
  • 2.2 光刻工艺24-26
  • 2.3 硅材料湿法腐蚀工艺26-28
  • 2.4 硅材料金属催化化学腐蚀工艺28-31
  • 第三章 基于双面微纳尺度结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备31-53
  • 3.1 实验材料及设备31-33
  • 3.2 结构设计33-35
  • 3.3 理论分析35-36
  • 3.4 仿真分析及工作机制36-39
  • 3.5 摩擦层的制备39-48
  • 3.5.1 具有微纳双重结构硅模板的制备39-46
  • 3.5.2 具有微纳双重结构PDMS薄膜的制备46-48
  • 3.6 电极层的制备48-50
  • 3.7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组装50-51
  • 3.8 本章小结51-53
  • 第四章 基于双面微纳尺度结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性能测试与分析53-65
  • 4.1 测试系统53
  • 4.2 输出性能。53-54
  • 4.3 双层摩擦结构输出性能增强特性的研究54-56
  • 4.4 双面微纳尺度结构输出性能增强特性的研究56-59
  • 4.5 负载驱动能力59-60
  • 4.6 老化测试60-62
  • 4.7 器件驱动能力62-64
  • 4.8 本章小结64-65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5-68
  • 5.1 研究工作的总结65-66
  • 5.2 研究工作的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纤维纳米发电机[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8年02期

2 ;“只要能动,就能发电”华人科学家研制出纤维纳米发电机[J];材料工程;2008年04期

3 ;美国华人科学家研制出“纤维纳米发电机”[J];工程塑料应用;2008年04期

4 ;美科学家开发活体肌肉伸缩带动的纳米发电机[J];材料工程;2009年03期

5 ;纳米发电机:移动身体就可发电[J];现代职业安全;2009年05期

6 雨薇;;微型“纳米发电机”[J];技术与市场;2010年07期

7 李德俊;;由随机振动所驱动的纳米发电机——从无序中提炼出有序[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凯瑟琳·波尔扎克;;纳米发电机 能量倍增[J];科技创业;2010年12期

9 ;高性能纳米发电机研究获进展[J];技术与市场;2013年07期

10 Mary;;纳米能源所旋转式直流摩擦纳米发电机研制成功[J];今日电子;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研制成功水能摩擦纳米发电机,可收集海浪能量![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4年第3期)[C];2014年

2 王现英;程宏斌;郑学军;;基于ZnO纳米线的微纳能量转换器件[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3 江鹏;于爱芳;王中林;;垂直集成的氧化锌纳米发电机[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忠霞;美国华人科学家发明交流纳米发电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张忠霞;封装型交流纳米发电机问世[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记者 石玉平;我国研制出水能摩擦纳米发电机[N];中国船舶报;2014年

4 通讯员 李峥;中科院研制成功“水能摩擦纳米发电机”[N];中国电力报;2014年

5 李峥巍;我国研制成功水能摩擦纳米发电机[N];中国海洋报;2014年

6 葛秋芳;借助纳米发电机,心跳都能发电[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记者 栾辉;中国科学家研制出纤维纳米发电机[N];各界导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刘霞;纳米发电机,小材有大用[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刘霞;首个可商用的纳米发电机问世[N];科技日报;2011年

10 记者媛媛;我市与美国新能源公司签订“纳米发电机项目”合作协议[N];唐山劳动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崔暖洋;压电发电机与摩擦电发电机对环境中微弱机械能的收集[D];兰州大学;2015年

2 苏元捷;摩擦纳米发电机设计与制备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郑有斌;基于纳米发电机的完全自供能紫外探测系统[D];兰州大学;2015年

4 成立;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自供能纳米系统[D];兰州大学;2016年

5 阙荣辉;硅碳纳米材料在纳米发电机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张虎林;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ENG)的结构设计及其相关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邱宇;氧化锌微纳结构的生长及其压电器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白所;自供能紫外传感器[D];兰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恺;PMN-PT纳米线的水热合成研究与柔性纳米发电机的制备[D];江苏大学;2015年

2 岳旭乐;基于Ag纳米线电极的ZnO纳米管/PDMS介电膜纳米发电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冷强;基于热释电、摩擦电效应的纳米发电机及其应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贺显明;基于PDMS复合膜的柔性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赵博;基于双面微纳尺度结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顾陇;一维锆钛酸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高输出纳米发电机的制作[D];兰州大学;2013年

7 毛梦烨;无机盐掺杂聚偏氟乙烯纳米发电机的制备[D];东华大学;2014年

8 钱程;GaN纳米线的制备及在纳米发电机领域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肖鑫泽;基于PDMS微纳结构的纯柔性单电极摩擦电纳米发电机[D];吉林大学;2015年

10 王军艳;取向ZnO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在纳米发电机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0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970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0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