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二氧化锰—聚吡咯碳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发布时间:2017-10-04 13:17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锰—聚吡咯碳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活性炭 聚吡咯 二氧化锰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摘要】: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和电容值,而且充电时间短,循环寿命长,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是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聚吡咯(PPy)作为一种导电聚合物材料,其制备简单,环境友好,掺杂可逆,导电率较高,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锰氧化物电极材料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它的价格低廉,来源丰富,比表面积高,电化学性能良好。本论文是将这两种材料结合起来制备一种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本论文通过简单的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得到了PPyC的复合材料。并筛选出了最佳活性碳用量,最佳过硫酸钠Na2S2O8的用量,以及最佳吡咯单体的用量。制备出性能好的PPyC材料。并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法,交流阻抗,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等方法评价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活性炭与氧化剂Na2S2O8与吡咯单体的摩尔质量比为1:3.46:1.73时,所制备的PPyC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最佳,其比电容可以达到125.8 F×g-1。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新型复合材料MnO_2-PPyC。通过改变反应温度,载体用量,来制备不同的MnO_2-PPyC,并探究了制备MnO_2-PPyC电极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反应条件下,在反应物为20 ml 0.3 M的MnCl2溶液、20 ml 0.2 M的KMnO4溶液,PPyC的质量为0.05 g;微波反应器控制温度45℃,时间20 min,也就是KMnO4与MnCl2与PPyC的质量比为12:24:1时,得到了最优性能的MnO_2-PPyC-b复合材料,其放电比电容可以达到375 F×g-1,400次循环充放电后比电容剩余量为347 F×g-1。SEM和TEM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MnO_2-PPyC都是由很多薄膜组成的花状结构,其中MnO_2-PPyC-b的花状结构更均匀,片状膜更薄。MnO_2-PPyC-a、MnO_2-PPyC-b和MnO_2-PPyC-c三种材料的电化学阻抗谱比较可知MnO_2-PPyC-b具有最小的电荷传递电阻,说明MnO_2-PPyC-b材料比MnO_2-PPyC-a和MnO_2-PPyC-c更有利于电子的传输。结果表明MnO_2-PPyC-b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可逆性和电容性。
【关键词】:活性炭 聚吡咯 二氧化锰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53
【目录】: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3
  • 第1章 绪论13-21
  • 1.1 超级电容器简介13-15
  • 1.1.1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14
  • 1.1.2 超级电容器的优势及特点14-15
  • 1.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15-16
  • 1.2.1 双电层电容器15
  • 1.2.2 法拉第赝电容器15-16
  • 1.2.3 双电层电容器与法拉第赝电容器的区别16
  • 1.3 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16-19
  • 1.3.1 碳材料17
  • 1.3.2 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17-18
  • 1.3.3 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18-19
  • 1.4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19-20
  • 1.5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20
  •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20-21
  • 第2章 实验方法及原理21-25
  •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21-22
  • 2.2 电极材料的物性表征22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22
  • 2.2.2 扫描电镜分析(SEM)22
  • 2.2.3 透射电镜分析(TEM)22
  • 2.3 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22-23
  • 2.3.1 循环伏安法测试23
  • 2.3.2 交流阻抗测试23
  • 2.3.3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23
  • 2.3.4 循环性能测试23
  • 2.4 聚吡咯碳(PPyC)的制备方法23-24
  • 2.5 微波法制备二氧化锰-聚吡咯碳(MnO_2-PPyC)复合材料24-25
  • 第3章 PPy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25-34
  • 3.1 PPyC电极材料的制备25
  • 3.2 不同活性炭量对PPyC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25-26
  • 3.2.1 实验步骤25-26
  • 3.2.2 电容性质26
  • 3.3 氧化剂用量对合成PPyC材料性能的影响26-28
  • 3.3.1 实验步骤26-27
  • 3.3.2 电容性质27-28
  • 3.4 不同吡咯单体浓度对制备PPyC材料性能的影响28-33
  • 3.4.1 材料制备的实验步骤28
  • 3.4.2 扫描电镜分析28-30
  • 3.4.3 PPyC-8,PPyC-16,PPyC-2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30-31
  • 3.4.4 交流阻抗测试31-32
  • 3.4.5 恒流充放电测试32-33
  • 3.4.6 循环性能测试33
  • 3.5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MnO_2-PPyC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34-45
  • 4.1 MnO_2-PPyC电极材料的制备34
  • 4.2 PTFE用量对MnO_2-PPyC电极材料的影响34-35
  • 4.3 制作电极时压片压力不同对MnO_2-PPyC电极材料的影响35-36
  • 4.4 反应温度对MnO_2-PPyC制备复合材料影响36-37
  • 4.4.1 实验方法36
  • 4.4.2 电容性质36-37
  • 4.5 不同PPyC量对MnO_2-PPy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影响37-44
  • 4.5.1 实验方法37-38
  • 4.5.2 XRD测试38
  • 4.5.3 SEM和TEM测试38-41
  • 4.5.4 循环伏安测试41-42
  • 4.5.5 交流阻抗测试42
  • 4.5.6 恒流充放电测试42-43
  • 4.5.7 循环性能测试43-44
  • 4.6 本章小结44-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新;超级电容器在直流电源系统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桂长清;新型贮能单元超级电容器[J];电池工业;2003年04期

3 ;超级电容器[J];电源世界;2004年03期

4 文建国,周震涛,文衍宣;超级电容器材料研究的辩证思维[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李荐,钟晖,钟海云,戴艳阳,温俊杰;超级电容器应用设计[J];电源技术;2004年06期

6 Bobby Maher;;超级电容器简介[J];今日电子;2006年01期

7 王鑫;;超级电容器在汽车启动中的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6年05期

8 Matt Reynolds;;替代能源中的超级电容器介绍[J];今日电子;2006年07期

9 陈新丽;李伟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广东化工;2006年07期

10 常建中;;超级电容器串联应用中的均压问题以及解决途径[J];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衍伟;张熊;余鹏;陈尧;;新型超级电容器纳米电极材料的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易宁;何腾云;;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钟辉;曾庆聪;吴丁财;符若文;;聚苯乙烯基层次孔碳的活化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4 赵家昌;赖春艳;戴扬;解晶莹;;扣式超级电容器组的研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单既成;陈维英;;超级电容器与通信备用电源[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08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燕;吴英鹏;黄毅;马延风;陈永胜;;单层石墨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赵健伟;倪文彬;王登超;黄忠杰;;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张琦;郑明森;董全峰;田昭武;;基于薄液层反应的新型超级电容器——多孔碳电极材料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马衍伟;;新型超级电容器石墨烯电极材料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10 刘不厌;彭乔;孙s,

本文编号:970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970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7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