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主动配电网功率传输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5 18:33

  本文关键词:主动配电网功率传输特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主动配电网 功率追踪 功率流 阻抗匹配 信号流图


【摘要】: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影响到了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解决此问题,主动配电网概念应运而生。主动配电网能够通过对电源功率、负荷功率以及网络损耗功率进行协调管理以达到稳定经济运行的目的。主动配电网对电源、负荷以及网络损耗功率协调管理的基础是清楚它们之间的功率传输特性。由于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存在,使得主动配电网呈现多电源耦合的特点,因此,论文首先选择符合电路定律的功率追踪方法对多电源网络进行解耦,得到单电源独立供电网络,并对单电源供电网络中的功率流进行了基于阻抗匹配形式表示的解析描述,并给出其方框图和信号流图的表示形式;其次,从阻抗匹配的角度分析了各个电源在同一支路、节点处的功率传输关系,并保证了各电源独立供电网络的合成结果和原网络保持一致;接着,以信号流图的相关概念为基础,建立了主动配电网中源与荷、源与网、以及源与源之间的功率传输表达式;最后以IEEE 33节点配电网为例,对配电网中的功率传输过程进行了解析描述,并分析了当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渗透率不断提高时网络中的功率传输变化情况。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 功率追踪 功率流 阻抗匹配 信号流图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7
  • 1.2.1 主动配电网的研究现状10-13
  • 1.2.2 主动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研究现状13-15
  • 1.2.3 功率追踪方法研究现状15-16
  • 1.2.4 稳态电网功率输送关系的描述方法16-17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17-18
  • 第2章 功率追踪过程中的功率流18-31
  • 2.1 问题提出18-19
  • 2.2 功率追踪方法介绍19-21
  • 2.2.1 基于比例共享原则的功率追踪方法19
  • 2.2.2 基于功率分量理论的功率追踪方法19-21
  • 2.3 基于功率流解析描述的功率追踪有效性验证方法21-30
  • 2.3.1 追踪结果中的功率流描述21-24
  • 2.3.2 方框图和信号流图形式表示的功率流描述24-26
  • 2.3.3 算例分析26-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多电源网络功率传输关系分析及传输增益计算31-41
  • 3.1 多电源网络的电源功率在支路上的功率传输关系31-33
  • 3.2 多电源网络的电源功率在节点处的功率传输关系33-34
  • 3.3 单个电源独立作用时网络中功率传输增益求解34-37
  • 3.3.1 根据节点阻抗阵求解支路功率传输增益35-36
  • 3.3.2 根据节点阻抗阵求解节点功率传输增益36-37
  • 3.4 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7-40
  • 3.4.1 节点处既有电源又有负荷38
  • 3.4.2 发电机经非标准变比变压器向网络供电38-39
  • 3.4.3 节点处既有负荷又有对地电容39-40
  • 3.5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主动配电网中的功率传输特性41-61
  • 4.1 主动配电网的稳态运行特性概述41-42
  • 4.2 主动配电网中的功率传输特性分析42-46
  • 4.2.1 主动配电网中源与荷之间的功率传输关系分析42-45
  • 4.2.2 主动配电网中源与网之间的功率传输关系分析45-46
  • 4.2.3 主动配电网中源与源之间的功率传输关系分析46
  • 4.3 算例分析46-59
  • 4.3.1 算例说明47
  • 4.3.2 P_(DG)小于PL情况下的功率传输分析47-53
  • 4.3.3 P_(DG)等于PL情况下的功率传输分析53-56
  • 4.3.4 P_(DG)大于PL情况下的功率传输分析56-59
  • 4.4 本章小结59-61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1-62
  • 5.1 结论61
  • 5.2 展望61-62
  • 附录62-66
  • 参考文献66-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70-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艺;文波;聂一雄;;新型无接触功率传输耦合机构仿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2 刘艺;王丹;文波;聂一雄;;无接触功率传输耦合机构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0年04期

3 聂一雄;文波;刘艺;;无接触功率传输技术[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4 柳明,吴捷;功率传输中的分叉[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年09期

5 孙丹婷;聂一雄;;对无接触功率传输系统设计的探讨[J];电气应用;2007年12期

6 曾勤谦,华宏星,韩祖舜;梁结构耦合点处的振动功率传输关系[J];振动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7 胡青;杨炳玉;;网形结构电力系统中功率传输的建模与仿真[J];机电信息;2009年36期

8 白林坡;刘武发;;旋转界面非接触功率传输技术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11期

9 华科;谢开;郭志忠;;采用直流和交流功率传输分布因子的输电权交易[J];电网技术;2007年13期

10 邱革非;束洪春;于继来;;一种提高断面功率传输能力的无功补偿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汉巧;聂一雄;;无接触功率传输的功率发送单元设计[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潘存云;邓豪;徐海军;;活塞式发动机功率传输机构的新发展[A];第9届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应用国际会议(CCAMMS 2011)暨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国庆;于娜;;基于BP网络的电网功率传输能力的计算方法[A];“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重大课题”部分专题暨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大虎;魏学业;柳艳红;;一种应答器功率传输天线的研究与仿真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李国庆;董存;沈杰;;基于网络响应特性的ATC快速计算方法[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典立;开关式驱动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葛鹏鹏;无线低功率传输能量接收端的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谢鹏敏;基于空间充放电效应的航天器功率传输结构电场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姬晓凯;主动配电网功率传输特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刘洋;基于增量式功率传输的极限传输容量的计算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5 生茂棠;基于磁谐振耦合无线功率传输的中继接力系统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6 刘云雷;无线功率传输中的非正定磁介质聚焦效应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7 白林坡;高速旋转装置气隙功率传输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张威扬;差速式转子发动机功率传输机构动力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刘好;基于WiTricity技术的无线功率传输的匹配电路方案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8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978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5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