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无速度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19:10

  本文关键词:无速度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控制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 无速度传感器技术 矢量控制 反电动势 死区补偿算法 锁相环


【摘要】: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短缺,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类的追捧,而风力发电在新能源发电中也逐渐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技术因为具有结构简单、容易维护、成本低、可靠性较高等优势,所以它在风力发电技术的领域里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永磁电机在旋转时主要依靠机械式传感器采集过来电机的电角度和转速,但是机械传感器却增加了系统的耗费,使系统整体可靠性大大降低,所以永磁同步发电技术中越来越多的采用无速度传感器来替代机械传感器。本课题首先简单叙述了风电技术发展的现实状况和趋势,解释了两种风力发电机组在变速恒频技术下的运行模式。又阐述了在当今电气传动领域中,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这一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对永磁同步发电机建立了精确的数学模型。详细叙述了各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方程及永磁同步发电机在三种坐标系下对应的数学模型;深入的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策略的原理和应用。为提高永磁同步发电机无传感器系统的控制性能,本文还介绍了一种考虑死区影响的无速度传感器PMSG控制方法。考虑死区对电压源型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影响,对逆变器进行了数学建模,通过这一模型,对死区造成的电压误差进行修正,并采用反电动势和锁相环技术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对电机的转子位置和转速进行估算,使得无速度传感器的控制精度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最后,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针对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对基于逆变器的硬件控制系统进行了软件设计。经过小功率的发电和电动实验,证实了采取了基于零d轴电流矢量控制下的结合了反电动势和锁相环技术的这一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 无速度传感器技术 矢量控制 反电动势 死区补偿算法 锁相环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3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4
  • 1.1 论文研究的大致背景8-10
  • 1.2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现状10-12
  • 1.2.1 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变流装置结构简介11
  • 1.2.2 永磁电机无机械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现状及课题选取的意义11-12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各个章节大致安排12-14
  • 第二章 概述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控制技术14-27
  • 2.1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大致分类14-15
  • 2.2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15-20
  • 2.2.1 坐标变换15-16
  • 2.2.2 PMSG在ABC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16-17
  • 2.2.3 PMSG在αβ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17-18
  • 2.2.4 PMSG在dq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18-20
  • 2.3 矢量控制技术简述20-27
  • 2.3.1 零d轴电流控制方法22-24
  • 2.3.2 恒功率因数矢量控制24
  • 2.3.3 恒定气隙磁链控制24-25
  • 2.3.4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25
  • 2.3.5 四种控制策略的比较25-27
  • 第三章 PMSG无速度传感器的控制方法27-37
  • 3.1 基于反电动势的电机转子位置和速度的估计27-28
  • 3.2 逆变器电压建模及死区补偿方法28-35
  • 3.2.1 三相全桥式逆变器主电路解析及死区产生原理28-29
  • 3.2.2 逆变器输出电压的数学模型29-32
  • 3.2.3 死区电压补偿算法32-35
  • 3.3 锁相环转子位置及速度检测35-37
  • 第四章 永磁同步发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仿真37-42
  • 4.1 PMSG控制系统相关基础模块的搭建37-39
  • 4.2 PMSG控制系统的仿真介绍39-42
  • 4.2.1 基于i_d=0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39-40
  • 4.2.2 结合反电动势和锁相环技术的仿真系统分析40-42
  • 第五章 实验系统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42-55
  • 5.1 实验系统硬件设计42-49
  • 5.1.1 系统主控制器43-45
  • 5.1.2 风机模拟器及相关设置45-48
  • 5.1.3 永磁同步电机48-49
  • 5.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49-50
  • 5.3 实验结果分析50-54
  • 5.4 本章小结54-55
  • 第六章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59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效风力发电机[J];发明与革新;2001年05期

2 闫合香;高效风力发电机[J];机械与电子;2001年05期

3 陈松利 ,田德,王海宽,辛海升;200W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的应用[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1年03期

4 陈松利,王海宽,辛海升,韩巧丽;200W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抗台风塔架的设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刘桦;高效风力发电机[J];微电机(伺服技术);2001年03期

6 明涛;高效风力发电机问世[J];机械工程师;2002年03期

7 ;阿根廷推出新型风力发电机[J];上海大中型电机;2002年04期

8 杨小林,范磊,李海峰;300kW可变速风力发电机的研制[J];大电机技术;2002年05期

9 马鹏飞;小型风力发电机使用知识[J];可再生能源;2003年02期

10 ;阿根廷推出新型风力发电机[J];福建电力与电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书红;张新燕;;利用面向方框图的仿真方法对风力发电机进行仿真[A];'200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周俊旭;张林文;邹宇知;;大型风力发电机复合材料叶片研制探索[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周俊旭;张林文;邹宇知;;大型风力发电机复合材料叶片研制探索[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田德;王海宽;韩巧丽;;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的研究与进展[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田德;王海宽;韩巧丽;;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的研究与进展[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田德;王海宽;韩巧丽;;300W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的特性分析[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7 俞红鹰;;中国小型风力发电机回顾与展望[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周俊旭;张林文;邹宇知;;大型风力发电机复合材料叶片研制探索[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丹;张义军;吕伟涛;;风力发电机叶片姿态与雷击概率关系的模拟分析[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10 吴亚飞;;浅谈风力发电机的维修与保养[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2年度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红兵邋玉涛;戚机厂试制成功风力发电机[N];常州日报;2007年

2 黄宣传;黄石一退休高工造出风力发电机[N];湖北日报;2007年

3 宋亚平 王雪杉 记者  薛秀颖;哈电领军国内大型风力发电机[N];哈尔滨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原子 实习生 王太刚;一种家用风力发电机在黄石“怀胎”[N];黄石日报;2007年

5 常思哲;浑南将建风力发电机生产基地[N];沈阳日报;2007年

6 熊兆蓉;德国风力发电“风险”引起关注[N];中国信息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应尤佳;江特电机合营风力发电机[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黄启艳;中山造“家庭风力发电机”拿到首张订单[N];中山日报;2008年

9 记者 毛庆邋通讯员 赵敬翔;南京首个风力发电机项目落户溧水[N];南京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严丹;北海风力发电机正式并网发电[N];北海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宏;风力发电机的柔性多体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白\讶,

本文编号:989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989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b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