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串联补偿线路电流反向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10-09 17:37

  本文关键词:串联补偿线路电流反向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及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差动保护 电流反向 串联补偿线路 超高压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串联补偿线路上原来并不存在的电流反向问题逐步显现。文中详细分析了串联补偿线路发生电流反向的机理,针对应用最广泛的电流差动保护分析电流反向对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作为保护高阻接地的零序差动保护在电流反向时可能发生灵敏度降低甚至拒动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零序差动保护改进算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灵敏度降低的问题,同时具有普适性,可用于各种类型串联补偿线路。仿真实验和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作者单位】: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重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关键词】差动保护 电流反向 串联补偿线路 超高压
【分类号】:TM773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大容量长距离输电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由于线路走廊的限制,要求利用原有的输电线路,提高线路输送能力。而在线路上加装串联补偿(简称串补)电容,可以补偿线路的电感,相当于缩短了电气距离,提高了线路输送功率,可显著增加系统运行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目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园园,郑玉平,沈国荣;串补电容对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24期

2 索南加乐;刘凯;张怿宁;刘世明;焦在滨;康小宁;;基于电阻性差流的差动保护新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6期

3 索南加乐;谈树峰;何世恩;孙成;张军民;杜斌;;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方向元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4期

4 陈福锋;钱国明;魏曜;;基于故障点位置识别的串补线路距离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1期

5 陈福锋;钱国明;薛明军;;适用于串联电容补偿线路的距离保护新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2期

6 刘淑磊;陈福锋;何奔腾;;基于补偿点阻抗的阻抗角特性的串补线路距离保护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1期

7 王育学;尹项根;张哲;李振兴;何志勤;孔祥平;;基于参数识别原理的串补线路距离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8 赵安国;刘巍;彭和平;郑玉平;;用于串联补偿线路的纵联距离保护改进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24期

9 王利平;王伟;陈军;余锐;王晓茹;;串联补偿输电线路稳态量电流差动保护改进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8期

10 贺家李,郭征;有串补电容输电线分相电流差动保护的新原理[J];继电器;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松林,王志鸿,郑玉平,沈国荣,周红阳;新型微机电抗器保护的研制与开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24期

2 赵希才;2004年国际大电网会议系列报道——电力系统保护与自动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4期

3 李斌;贺家李;郭征;黄少锋;秦应力;徐振宇;;线路中间带并联电抗器的线路差动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7期

4 索南加乐;刘凯;粟小华;张健康;李怀强;张怿宁;康小宁;;输电线路综合阻抗纵联保护新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3期

5 刘凯;李小滨;索南加乐;曾晓辉;段建东;潘忠美;;一种新的高压线路保护稳定破坏检测元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9期

6 陈福锋;钱国明;魏曜;;基于故障点位置识别的串补线路距离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1期

7 陈福锋;钱国明;薛明军;;适用于串联电容补偿线路的距离保护新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2期

8 刘淑磊;陈福锋;何奔腾;;基于补偿点阻抗的阻抗角特性的串补线路距离保护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1期

9 李斌;贺家李;常文华;马超;;基于贝瑞隆模型的长线路距离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3期

10 刘青;常彦彦;徐岩;郝威;;基于改进小波包熵的SSSC串补线路故障位置识别[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凯;索南加乐;康小宁;;输电线路综合阻抗纵联保护原理分析[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焦彦军;苑峰;苑玉山;武宏波;;基于Bergeron模型和Karenbauer变换的特高压线路保护数据处理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索南加乐;孙成;杨铖;谈树峰;袁晓辉;张军民;杜斌;;基于参数识别的双端带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纵联保护[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4 高超;郑涛;毕天姝;杜丁香;;特高压多串补系统电流特性分析[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武军;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邹贵彬;输电线路积分型行波方向纵联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刘青;含FACTS元件线路保护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4 李泽文;时差型电网故障行波定位与广域行波保护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袁兆强;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行波电流积分差动保护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刘可真;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保护和故障测距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小安;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输电线路行波保护方法[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淑磊;串联电容补偿线路距离保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超;静止无功补偿器对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李捷;广域保护区域故障诊断原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罗涛;基于故障分量的T接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凌刚;RCS-900系列超高压线路保护应用于串联电容补偿系统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7 王晓东;适用于高压串补线路的距离保护方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雷莉;基于小波能量谱的输电线路故障行波定位与保护方法[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小丽;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输电线路故障行波定位与保护方法[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唐萃;可控串补及特高压线路故障与保护的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晔;井伟;;超高压输电线路串联补偿电容器的运行分析[J];电力电容器;2006年04期

2 张巧玲;;奉节串补站控制保护系统设计[J];电力建设;2008年11期

3 沈国荣,隋凤海,陈涛,叶锋;LFP—901型超高压线路成套快速保护装置[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3年06期

4 王为国,尹项根,段献忠,余江,陈德树;固定串补电容对工频故障分量继电保护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年12期

5 文明浩,陈德树,尹项根;超高压长线相量差动保护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20期

6 李园园,郑玉平,沈国荣;串补电容对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24期

7 陈卫,尹项根,陈德树,张哲;基于补偿电压的突变量方向判别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4期

8 贺家李,李永丽,郭征,李斌,董新洲;特高压输电线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一)特高压输电线的结构与运行特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23期

9 郭征,贺家李;输电线纵联差动保护的新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1期

10 苏斌,董新洲,孙元章,贺家李;特高压串补线路负序方向高频保护行为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干林,邓东华,黄瑛;新型差动保护判据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李建斌,张顺;变压器两种差动保护方式的比较[J];西山科技;2002年S1期

3 范景林;一起差动保护误动作故障的分析[J];大众用电;2003年05期

4 李杜;;新老差动保护原理及运行分析[J];湖北电力;2005年S1期

5 王克勇;小水电站发电机差动保护误动的分析与处理[J];农村电工;2005年04期

6 于海;石玉梅;郝守礼;;浅析数字差动保护与光纤通信的配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02期

7 张瑾;;主泵差动保护误动的根本原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6期

8 朱佳杰;邰能灵;;一种发电机差动保护的新方案[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3期

9 陈玉超;;发电机差动保护误跳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科技风;2009年13期

10 刘宇;付胜明;柏晓路;;大型中压电动机远距离差动保护的配置[J];现代电力;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华;;电力变压器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的原理及分析[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邱庆涛;;比率差动保护在南京东变电所微保改造中的问题总结[A];江苏省铁道学会2009年度获奖论文专辑[C];2009年

3 金启超;刘明辉;吉拥平;崔得志;王海兵;;比率差动保护的定值误差评价问题[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佳杰;邰能灵;胡浩;;一种发电机差动保护的新方案[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年胜;季华锋;;一次电动机差动保护故障的分析[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4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周洋;帅网兰;;发电机的差动保护[A];第九届全国内河船舶及航运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代伟;;分相差动保护试验分析[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8 李红霞;;互感器二次配线对电动机差动保护的影响[A];2009首届全国水泥企业节电新技术交流会暨鸿升科技节电新技术联谊会论文集[C];2009年

9 文明浩;陈德树;尹项根;张哲;;等传变瞬时值差动保护分析[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石恒初;翟海燕;左晓铮;赵明;李本瑜;;一起500kV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误动事故的分析[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西 陶波 刘学;大型电机易发差动保护故障分析与处理[N];电子报;2010年

2 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张纯岗;国外两种零序差动保护介绍[N];机电商报;2006年

3 黄兴勇;为特高压筑一道安全屏障[N];西南电力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及洪泉;基于OCT的线路差动保护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2 金明亮;大型发变组复杂异常工况下主保护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晓冬;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新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青;考虑电流互感器饱和影响的差动保护新判据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2 李海涛;电流互感器饱和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及解决方案[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3 叶志刚;差动保护在上海市区电网中的应用分析及改进[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文哲;自适应发电机差动保护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5 由伟翰;基于故障信号同步的配网差动保护技术[D];山东大学;2009年

6 谭恺;电力变压器保护装置研发与抗干扰设计[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7 晏玲;一种新型变压器差动保护判据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8 甄树义;电力系统主设备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9 谭雨珍;基于投影变换理论的输电线路差动保护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勇;继电保护差动相量自诊断系统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本文编号:1001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001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6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