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用壳聚糖改善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

发布时间:2017-10-13 18:16

  本文关键词:用壳聚糖改善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锂-硫电池 壳聚糖 隔膜 穿梭效应 添加剂


【摘要】:锂-硫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高比容量而成为了下一代二次电池的研究热点。但其存在着循环性能差和活性物质硫利用率不高等缺陷,限制了其商业化进程。多硫化锂易溶于电解液是造成以上缺点的主要原因。本文借助壳聚糖分子链上含有的羟基和氨基等官能团,改善了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首先将壳聚糖作为硫正极添加剂,考察了其用量对正极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其影响规律。证明了壳聚糖在正极中的加入不但提高了电池的放电比容量,而且改善了其循环性能:在0.1C时,锂-硫电池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1145mAh/g;在0.5C和1C下,100次循环之后,可逆比容量分别可以达到在680mAh/g和647mAh/g,远高于普通正极性能。壳聚糖能够有效地抑制长链多硫化物向电解液的溶解,提高了电池的活性物质硫的使用率。其次,为了进一步发挥壳聚糖的吸附作用,将其作为吸附添加剂,设计制备了隔膜隔膜涂层,且实现了涂层超薄化(1.5μm)。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和隔膜的结构表征证明,这种改性隔膜能够有效抑制“穿梭效应”,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在0.2C、0.5C和1C条件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可以达到1158mAh/g、837mAh/g和834mAh/g;在0.5C下,10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仍然保持830mAh/g;1C条件下2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然保持有675mAh/g。最后,通过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锂-硫电池的放电过程,证明了应用壳聚糖作为隔膜添加剂能够有效减小电解液阻抗、固态电解液界面膜阻抗和电荷转移阻抗(Rs、Rf和Rct),这对提高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有益。
【关键词】:锂-硫电池 壳聚糖 隔膜 穿梭效应 添加剂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4
  • 1.1 锂-硫电池简介12-14
  • 1.1.1 锂-硫电池的放电机制12-13
  • 1.1.2 锂-硫电池面临的挑战13-14
  • 1.2 锂-硫电池研究进展14-22
  • 1.2.1 正极材料研究进展14-18
  • 1.2.2 隔膜材料研究进展18-21
  • 1.2.3 粘合剂研究进展21-22
  • 1.3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22-24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4-28
  • 2.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24-25
  • 2.1.1 实验原料24
  • 2.1.2 实验仪器24-25
  • 2.2 硫正极和改性隔膜的制备25-26
  • 2.2.1 硫正极的制备25
  • 2.2.3 改性隔膜的制备25-26
  • 2.3 电池组装26
  • 2.4 表征方法26-28
  • 2.4.1 电池充放电测试26
  • 2.4.2 循环伏安测试26
  • 2.4.3 交流阻抗测试26
  •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26-27
  • 2.4.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7-28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28-56
  • 3.1 壳聚糖作为锂-硫电池功能添加剂可行性分析28-32
  • 3.1.1 明胶为粘合剂硫正极28-29
  • 3.1.2 壳聚糖对多硫化锂的吸附性能分析29-32
  • 3.1.3 小结32
  • 3.2 壳聚糖作为硫正极添加剂32-39
  • 3.2.1 壳聚糖对硫正极形貌的影响33-35
  • 3.2.2 壳聚糖对硫正极性能的影响35-39
  • 3.2.3 小结39
  • 3.3 壳聚糖改性隔膜的设计制备39-56
  • 3.3.1 改性隔膜对放电过程的影响40-41
  • 3.3.2 改性隔膜形貌表征41-44
  • 3.3.3 改性隔膜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44-49
  • 3.3.4 放电过程研究49-55
  • 3.3.5 小结55-56
  • 第四章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2-63
  • 作者和导师简介63-64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64-6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姚岑;吴兴隆;谢海明;孙立群;王荣顺;;高比能锂-硫电池研究进展[J];分子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2 陈漾;张霞;李亚娟;刘又年;;锂硫电池新型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3年12期

3 李寅川;梅军;;掺氮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锂硫电池性能[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4 陈一劲;赵永男;丁飞;杜军;;锂硫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工艺研究[J];电源技术;2014年05期

5 彭佳悦;刘亚利;黄杰;李泓;;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Ⅺ)——锂空气电池与锂硫电池[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5期

6 周兰;余爱水;;锂硫电池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研究现状及展望[J];电化学;2015年03期

7 付海涛;黄英;杨毅文;王可;;石墨烯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15年06期

8 潘文博;李明雪;苏亚琼;吴德印;田中群;;锂硫电池中碳酸乙烯酯与硫簇反应拉曼光谱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5年09期

9 索鎏敏;胡勇胜;李泓;王兆翔;陈立泉;黄学杰;;高比能锂硫二次电池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3年31期

10 唐琼;李合琴;张静;周矗;乔恺;徐倩;;碳结构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武;杨汪;冯嘉妮;马志鹏;邵光杰;;管状聚吡咯包覆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桂良;多电子反应电极材料的结构调控和储锂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 张昭;全固态聚合物铝空气电池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冯雪飞;金属/有机界面结构及其与有机电子和光电器件性能间关系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卢松涛;石墨烯改性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张凯;锂硫电池正极改性、结构设计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袁艳;锂硫电池硫基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杨希;基于石墨烯的超级电容器和锂—硫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8 朱奇珍;锂二次电池用功能性电解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李伟;碳材料结构与官能化调控及其应用于锂硫电地和超级电容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漾;锂硫电池硫基正极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吴元和;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杨志;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4 陈鹭义;新型中空微孔炭纳米球的可控制备及其储能特性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5 王健龙;锂硫电池正极S/C及S/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崔晓兰;锂硫电池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D];天津大学;2013年

7 包维斋;金属有机框架(MOF)制备、改性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4年

8 谢静;锂硫电池碳—硫复合材料中碳载体的杂化纳米结构设计和氮掺杂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李洪飞;三维石墨烯基锂硫电池电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26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026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5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