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分布式光伏 谐波 孤岛效应 直流分量 剩余电流
【摘要】:如今,将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光伏发电系统并入配电网中后,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缓解用电日趋紧张的问题。分布式光伏发电供电方式灵活:在光伏并网满足用户用电需求时,多余的电量会并入配电网对配电网侧负载进行供电;在光伏并网满足不了用户用电需求时,配电网会对用户侧进行补足供给。这样供电成本相对较低并且还能缓解供电压力,但同时给配电网带来了诸如谐波污染、孤岛效应、直流注入、剩余电流等电能质量的问题。本文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运行方式、输出功率等方面的不同,对配电网侧的电流和电压产生的影响,来分析其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光伏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各部分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搭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通过LC滤波后并入配电网的模型,用户侧负载不论如何变化,光伏并网电流始终与电压保持同频率同相位。接着介绍了无功功率和谐波,对谐波的污染及对策进行了说明,这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根据仿真模型计算出逆变器在额定功率下工作时,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为4.92%,当逆变器在10%的额定功率下工作时,电流THD会剧增到7.63%。所以在光伏发电并网时,逆变器应尽量在额定功率状态下运行。根据光伏并网及配电网的拓扑结构说明了孤岛效应会对输配电网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对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说明。根据建立仿真模型的结果表明,在孤岛状态前,整个电网处于稳定工作状态,配电网的电压和电流符合标准;在孤岛效应发生后,电网中的电压和电流可能会产生突变,给输配电网和光伏电网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会引起电网的崩溃。然后从数学的角度来阐述直流分量的定义,说明其由来和控制方法。直流分量的存在,使得配电变压器的铁芯产生直流偏磁造成过度饱和,导致输出的电压波形在峰值处缺失,同时电流有突变脉冲量存在,对整个配电网有很大的冲击。最后对剩余电流的定义、影响和产生进行简要的说明。以单相全桥逆变器为例,根据其等效电路详细分析建立了仿真模型,对配电网侧的电流和电压以及剩余电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 谐波 孤岛效应 直流分量 剩余电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2 国内外光伏发电发展与趋势12-14
- 1.2.1 国外光伏发电技术发展与趋势12-13
- 1.2.2 国内光伏发电技术发展与趋势13-14
- 1.3 电能质量的概述14-16
- 1.3.1 电能质量的定义14-15
- 1.3.2 电能质量的分类15-16
- 1.3.3 电能质量的治理16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6-18
- 第二章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概述18-32
- 2.1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18-23
- 2.1.1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18-19
- 2.1.2 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19-20
- 2.1.3 光伏电池的伏安特性20-23
- 2.2 逆变器的概述23-25
- 2.2.1 逆变器的工作原理23
- 2.2.2 脉冲宽度调制方式23-25
- 2.3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25-31
- 2.3.1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分类及构成25-26
- 2.3.2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的仿真及分析26-30
- 2.3.3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的影响及标准30-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谐波对配电网电流的影响32-43
- 3.1 谐波的概述32-34
- 3.1.1 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32-33
- 3.1.2 谐波的来源33
- 3.1.3 谐波的定义33-34
- 3.2 谐波的污染及对策34-36
- 3.2.1 谐波畸变系数THD34
- 3.2.2 谐波产生的污染34-35
- 3.2.3 抑制谐波的对策35-36
- 3.3 仿真分析及研究36-42
- 3.3.1 额定功率下电流谐波的仿真36-37
- 3.3.2 不同输出功率下电流谐波的仿真及比较37-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孤岛效应对配电网的影响43-50
- 4.1 孤岛效应的概述43-45
- 4.1.1 孤岛效应的定义43-44
- 4.1.2 孤岛效应的影响44
- 4.1.3 孤岛效应的标准44-45
- 4.2 检测孤岛效应的方法45-48
- 4.2.1 主动检测方法45-47
- 4.2.2 被动检测方法47-48
- 4.3 孤岛效应的仿真48-49
- 4.3.1 仿真模型48-49
- 4.3.2 仿真结果分析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直流分量对配电网的影响50-55
- 5.1 直流分量的定义50
- 5.2 直流分量的产生50-51
- 5.3 直流分量的危害及对策51-54
- 5.3.1 直流分量的危害51-53
- 5.3.2 抑制直流分量的对策53-54
- 5.4 本章小结54-55
- 第六章 剩余电流对配电网的影响55-67
- 6.1 剩余电流的概述55-57
- 6.1.1 剩余电流的产生55-56
- 6.1.2 剩余电流的定义56-57
- 6.1.3 剩余电流的影响57
- 6.2 剩余电流的分析57-62
- 6.2.1 单相全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57-59
- 6.2.2 单相全桥逆变器的等效电路59-62
- 6.3 剩余电流的仿真62-66
- 6.3.1 仿真模型及结果62-66
- 6.3.2 仿真结果分析66
- 6.4 本章小结66-67
- 第七章 全文总结67-69
- 7.1 主要结论67-68
- 7.2 研究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73-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美君;;法国2011年光伏并网发电价值将达10亿欧元[J];玻璃与搪瓷;2011年02期
2 周到;许弟春;刘杰;;加强标准化建设促进光伏并网发电产业发展[J];能源与节能;2012年02期
3 徐美君;;国内光伏并网发电关键技术研究获重要突破[J];玻璃与搪瓷;2012年06期
4 赵为;余世杰;沈玉梁;苏建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2002年03期
5 ;国内首座光伏并网发电示范电站落户北京[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9期
6 郑诗程,丁明,苏建徽,茆美琴;户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7 张艳红;张兴;林闽;吕绍勤;张崇巍;;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并网发电示范电站[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6期
8 原慧军;王效华;张兴磊;;光伏并网发电与建筑相结合技术的发展概况[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年05期
9 李维亚;;浅谈未来光伏并网发电对电网的影响[J];太阳能;2008年02期
10 王海欣;黄海宏;张兴;;组合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J];电源技术应用;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红福;何鸣;张可;王晓;;安徽首座变电站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0分会场-节能减排战略与测控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邹贤;王琳;;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邹贤;王琳;;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4 冯保念;洪瑞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技术经济分析[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朱知洋;张光春;施正荣;;国家体育场(鸟巢)100kW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6 戴靖;何中一;邢岩;;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综述[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陶晓峰;吴红斌;;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动态仿真[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张超;何湘宁;;无差拍控制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应用[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新能源开发与电力电子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叶刚;;基于dsPIC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白婧文;韩可;;基于D类功率放大器一种光伏并网发电装置设计[A];2010振动与噪声测试峰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陈发明;我国首个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开工[N];经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其珏;敦煌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本月开工[N];上海证券报;2009年
3 通讯员 李莎莎 秦滑;格尔木200MW大型光伏并网发电项目选址确定[N];青海日报;2009年
4 张维贤 张耀 李树民;两大巨头抢滩敦煌光伏发电项目[N];甘肃经济日报;2009年
5 张维贤 张耀 李树民;两大“巨头”抢滩敦煌光伏发电项目[N];酒泉日报;2009年
6 记者 陈宗立 通讯员 李开南;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敦煌奠基[N];光明日报;2009年
7 记者 赵栋;国投敦煌10兆瓦光伏项目发电[N];中国电力报;2010年
8 陶椺烁 记者 王春;光伏并网发电关键技术研究获重要突破[N];科技日报;2012年
9 周洪博;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标准将完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年
10 通讯员 高风梅 李彩艳;策勒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开工[N];和田日报(汉);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凯;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孙博;基于改进型准Z源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4 陈宗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蔡纪鹤;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补偿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6 蔡纪鹤;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补偿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7 李春玲;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董密;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杨滔;三相三电平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郭佳;光伏并网发电和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光伏并网发电站对配网的影响分析及正负效应综合评估[D];重庆大学;2012年
2 刘大鹏;光伏并网发电与电能质量调节统一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王思谨;复合储能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变流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刘小晨;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徐天然;户用型光伏并网发电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黄湘源;多功能单相光伏并网发电装置[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金金;基于动态阻抗匹配和MFAC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8 杨平平;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方法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陈永辉;10kV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方小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31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03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