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光储互补并离网一体逆变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18:30

  本文关键词:光储互补并离网一体逆变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储互补 并离网一体 控制策略 工况切换


【摘要】:为了缓解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人类必须采取的措施。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储量大等优点而倍受青睐。光伏发电受光照和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其功率输出具有较强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因此实际中通常配备一定的储能装置组成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来给负载提供不间断供电。 本文以单相光储互补并离网一体逆变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该光伏发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各个工况的切换、变换器的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并完成了基于DSP的5kW光伏储能发电系统的设计。 首先,依据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单相并离网一体光伏发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前级光伏侧DC/DC变换器采用了BOOST电路,前级锂电池侧DC/DC变换器采用了BUCK-BOOST电路用来控制电池的充放电,后级逆变器侧DC/AC变换器采用了单相全桥逆变器电路,三个变换器都跨接到公共直流母线,通过对变流器的控制可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 其次,探讨了系统中光伏侧、电池侧、逆变器侧各个变换器的工作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光伏侧BOOST电路可以工作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模式与恒压(CV)模式,工作在MPPT模式时使光伏组件获取最大输出功率,工作在CV模式时来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电池侧BUCK-BOOST电路可以工作在BUCK模式与BOOST模式,工作在BUCK模式时用来给锂电池充电,工作在BOOST模式时用来控制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单相全桥电路可以工作在并网模式与离网模式。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使装置提供稳定的电压、电流,实现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 最后,搭建了光储互补并离网一体逆变器系统的硬件试验平台,系统样机功率为5kW。在样机上完成了各个工况的独立运行、工况间的切换、以及并离网切换的工作,实现了负载的不间断供电。
【关键词】:光储互补 并离网一体 控制策略 工况切换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464;TM61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光伏系统的发展现状12-13
  • 1.3 逆变器拓扑结构研究现状13-15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15-17
  • 1.4.1 本文的主要工作15
  •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15-17
  • 第二章 系统拓扑结构分析及设计17-25
  • 2.1 光伏储能逆变器的基本结构17-18
  • 2.2 前级 DC/DC 电路18-22
  • 2.2.1 光伏侧 BOOST 电路拓扑结构18-20
  • 2.2.2 电池侧 BUCK-BOOST 电路拓扑结构20-22
  • 2.3 单相全桥电路拓扑结构22-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光储互补并离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25-47
  • 3.1 光伏侧 BOOST 变换器控制策略25-30
  • 3.1.1 BOOST 变换器工作在 MPPT 模式下的控制策略25-27
  • 3.1.2 BOOST 变换器工作在 CV 模式下的控制策略27-30
  • 3.2 电池侧 BUCK-BOOST 变换器控制策略30-34
  • 3.2.1 电池侧 BUCK-BOOST 变换器工作在 BOOST 模式下的控制策略30-32
  • 3.2.2 电池侧 BUCK-BOOST 变换器工作在 BUCK 模式下的控制策略32-34
  • 3.3 全桥逆变器的控制策略34-42
  • 3.3.1 全桥逆变器独立逆变控制策略35-38
  • 3.3.2 全桥逆变器并网模式控制策略38-42
  • 3.4 孤岛检测策略研究42-46
  • 3.4.1 孤岛检测的意义42-43
  • 3.4.2 孤岛检测原理43-44
  • 3.4.3 过/欠压孤岛检测44-45
  • 3.4.4 主动频率偏移检测45-46
  • 3.5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能量管理策略研究47-53
  • 4.1 能量管理的原理47
  • 4.2 能量管理策略47-50
  • 4.3 工况之间的切换50
  • 4.4 并离网切换控制50-52
  • 4.5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光储互补并离网一体逆变器设计与实现53-68
  • 5.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53-58
  • 5.1.1 控制芯片的介绍54
  • 5.1.2 电源电路设计54-55
  • 5.1.3 采样电路设计55-56
  • 5.1.4 调理电路设计56-58
  • 5.1.5 硬件保护电路设计58
  • 5.2 系统软件设计58-60
  • 5.2.1 系统主程序流程59
  • 5.2.2 中断程序流程59-60
  • 5.3 功率部分硬件电路设计60-67
  • 5.3.1 光伏侧 BOOST 电路电感设计61-62
  • 5.3.2 电池侧 BUCK-BOOST 电路电感设计62-64
  • 5.3.3 直流母线电容设计64-65
  • 5.3.4 逆变器侧滤波器设计65-67
  • 5.4 本章小结67-68
  • 第六章 光储互补并离网一体逆变器实验结果及分析68-73
  • 6.1 系统工作在离网模式时的实验波形68-69
  • 6.2 系统工作在并网模式时的实验波形69-71
  • 6.3 系统工况间切换的实验波形71-72
  • 6.4 本章小结72-73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73-74
  • 7.1 主要内容总结73
  • 7.2 进一步工作73-74
  • 参考文献74-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77-78
  • 致谢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方锐;康勇;张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孤岛检测技术[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2 郭小强;赵清林;邬伟扬;;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4期

3 陈卫民;陈国呈;吴春华;崔开涌;张翼;肖鹏;;基于分布式并网发电的新型孤岛检测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4 嵇保健;洪峰;;半周控制双Buck-Boost单级逆变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1期

5 张超;何湘宁;赵德安;;光伏发电系统变步长MPPT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9年10期

6 程启明;王映斐;程尹曼;汪明媚;;分布式发电并网系统中孤岛检测方法的综述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06期

7 刘军,严仰光;一种新颖的滞环电流型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陈东华,谢少军,周波;瞬时值电流控制逆变技术比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许爱国;谢少军;;数字双闭环瞬时值控制逆变器外特性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国桥;燃料电池并网逆变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刘邦银;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朱选才;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功率变换及能量管理[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2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032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0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