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复合系统的微生物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7:31

  本文关键词: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复合系统的微生物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 内阻 甲基橙 活性艳红X-3B 微生物群落结构


【摘要】:本研究以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复合系统(CW-MFC)为研究载体,研究了CW-MFC产电性能的影响因素、同步偶氮染料脱色与产电特性、阳极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偶氮染料甲基橙(MO)在系统中的降解途径。在高径比相同、体积不同的大、中、小装置中,分别设置不同的电极间距,研究装置体积和电极间距对产电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内阻(Rint)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体积的减小,装置输出电压降低,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大,Rint和欧姆内阻(RΩ)逐渐升高。提高磷酸缓冲溶液(PB)浓度能显著降低Rint和Rn,缓冲溶液为50mM时,装置输出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Pmax)最高。以陶粒为填料层填料的装置产电性能高于以玻璃珠填料装置。Rint随着填料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粒径为1-2cm时Pmax最高。在不同共基质浓度和开/闭路条件下,研究发现共基质是脱色和产电必不可少的,电极效应能够促进CW-MFC对活性艳红X-3B和MO的脱色降解。下填料层能够去除部分有机物且对产电性能有促进作用。阳极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大多与Proteobacteria相似。类似于产电菌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和Desulfobulbaceae的序列在开、闭路条件下均有发现。系统中检测出多种类似于降解菌Desulfobacterium sp.、Klebsiella sp.、Aminobacter sp.、Flavobacterium sp.、Thauera aromatic和Sphingomonas sp的序列。在闭路条件下,G. sulfurreducens和Betaproteobacteria的密度分别比开路条件下高35.29%和5.88%。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得出MO在CW-MFC中的降解中间产物有:N,N二甲基对苯二胺(N, N-Dimethyl-p-phenylenediamin, DMPD),N-甲基-对苯二胺(N-methyl-p-Phenylenediamine)和1,4-二氨基苯(p-Phenylenediamine, PPD)。N-甲基-对苯二胺和PPD是DMPD的降解产物。电极效应能够促进DMPD降解。
【关键词】: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 内阻 甲基橙 活性艳红X-3B 微生物群落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TM911.4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20
  • 1.1 研究背景8-9
  •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9-18
  • 1.2.1 微生物燃料电池9-12
  • 1.2.2 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12-13
  •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13-18
  •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18-20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18
  • 1.3.2 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分析测试方法20-28
  • 2.1 实验装置20-22
  • 2.1.1 实验装置构造20-21
  • 2.1.2 进水条件21-22
  • 2.2 偶氮染料22-23
  • 2.2.1 活性艳红X-3B22
  • 2.2.2 甲基橙22-23
  • 2.3 实验仪器23
  • 2.4 接种污泥23
  • 2.5 测定项目及方法23-28
  • 2.5.1 CW-MFC性能指标24-25
  • 2.5.2 水质分析指标25
  • 2.5.3 微生物研究方法25-27
  • 2.5.4 中间产物分析方法27-28
  • 第三章 CW-MFC系统产电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28-39
  • 3.1 实验方法28
  • 3.2 结果与讨论28-37
  • 3.2.1 体积及电极间距对CW-MFC降解与产电性能的影响28-33
  • 3.2.2 缓冲溶液对CW-MFC产电性能的影响33-35
  • 3.2.3 填料对CW-MFC降解与产电性能的影响35-37
  • 3.3 小结37-39
  • 第四章 CW-MFC的同步偶氮染料脱色与产电特性39-45
  • 4.1 实验方法39
  • 4.1.1 X-3B实验组39
  • 4.1.2 MO实验组39
  • 4.2 结果与讨论39-44
  • 4.2.1 CW-MFC对X-3B的同步脱色与产电性能39-41
  • 4.2.2 CW-MFC对MO的同步脱色与产电性能41-44
  • 4.3 小结44-45
  • 第五章 CW-MFC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45-50
  • 5.1 实验方法45
  • 5.2 结果与讨论45-49
  • 5.2.1 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和多样性分析45-46
  • 5.2.2 DNA测序和系统发育树46-48
  • 5.2.3 产电菌分布研究48-49
  • 5.3 小结49-50
  • 第六章 CW-MFC中偶氮染料的降解途径研究50-59
  • 6.1 实验方法50
  • 6.2 结果与讨论50-58
  • 6.2.1 脱色中间产物的紫外-可见连续扫描光谱分析50-52
  • 6.2.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定量分析脱色中间产物52-55
  • 6.2.3 中间产物定量和降解途径解析55-58
  • 6.3 小结58-59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7.1 研究结论59-60
  • 7.2 研究展望60-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70
  • 作者简介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长太 ,阮晓红 ,王雪;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3期

2 汪霞,曾坚,魏泽菘;城市人工湿地的生态营建[J];建筑学报;2005年08期

3 方志坚;张晓峰;吴燕;徐庆贤;;保护城市人工湿地 建设绿色家园[J];能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4 杨华;马继侠;;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年10期

5 高银阳;董华萍;魏奇一;;余姚市陆埠水库南洪桥人工湿地设计[J];浙江水利科技;2013年01期

6 胡国光,曹向东,穆瑞林;深圳市沙田人工湿地污水厂简介[J];给水排水;2003年08期

7 ;用人工湿地治理水污染 日处理污水1000吨成本大为降低[J];吉林水利;2003年02期

8 李黎武;人工湿地在帽峰山森林公园污水治理中的应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颜亮;;人工湿地 长兴农村添“新肺”[J];建设科技;2006年05期

10 刘志勇;陈建中;;窑泥沟人工湿地应用研究及新构思[J];水资源保护;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涛;郭宗楼;陆琦;邓莉;;人工湿地的多重效益浅析[A];上海市湿地利用和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方志坚;张晓峰;吴燕;徐庆贤;;保护城市人工湿地 建设绿色家园[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哲维;张政权;;人工湿地砌体砖研究与利用[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谷;吴恢碧;姚雁鸿;陶玲;曾梦兆;;人工湿地在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

本文编号:1043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043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0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