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行波模量传输时差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13:41

  本文关键词:基于行波模量传输时差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行波 故障定位 固有时间尺度 拟合 零模


【摘要】:配电网发生故障会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给电力用户带来不便和经济损失。配电网故障大多是由线路发生接地情况而引起,迅速找出故障接地原因,定位故障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行波理论的故障定位方法可靠性较高,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论文首先分析了行波的线模分量和零模分量特性,研究了线路分布模型中频率以及传播距离对行波波头的线模分量和零模分量的影响,介绍了现有故障行波波头分析的一些算法,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其次,针对现有故障行波波头分析算法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基于固有时间尺度分解方法(ITD)的行波波头分析方法,提高电网故障行波特征检测的准确度。该方法将故障行波波头的线模分量分解成若干固有旋转分量和趋势余量,提取故障分析所需高频分量,计算各个分量的瞬时相位和频率,精确确定初始行波线模分量到达的时间。最后,论文在分析树形配电网络中故障行波零模与线模分量传输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行波零线模时间差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根据配电网线路结构参数和故障行波历史数据拟合出零线模时间差与故障距离、零线模时间差与零模波速的对应关系曲线,然后据此关系曲线提出了基于零线模传输时差的故障区段判别方法,再根据零模分量进行故障精确定位。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ITD的波头分析方法能有效减少故障行波信号到达各采集点的准确时间的记录误差,用于电网故障定位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所提定位方法可在各种接地故障情况下准确判别故障区段并精确计算故障点位置。
【关键词】:行波 故障定位 固有时间尺度 拟合 零模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8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0-11
  • 1.2 行波波头分析方法研究现状11-14
  • 1.2.1 Fourier变换及其改进变换11-12
  • 1.2.2 小波变换12
  • 1.2.3 HHT变换12-13
  • 1.2.4 LMD分解13-14
  • 1.3 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现状14-18
  • 1.3.1 人工拉闸巡检法14
  • 1.3.2 采集终端法14
  • 1.3.3 阻抗法14-15
  • 1.3.4 行波法15-18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8-20
  • 第二章 行波理论及其特性分析20-33
  • 2.1 行波的基本理论20-24
  • 2.1.1 行波的产生20-22
  • 2.1.2 行波的传播22-24
  • 2.2 行波模量特性分析24-32
  • 2.2.1 线路模型24-25
  • 2.2.2 多导线系统相模变换25-27
  • 2.2.3 模量特性分析27-28
  • 2.2.4 行波线模和零模的传播对比28-32
  • 2.3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基于ITD的行波波头分析方法33-44
  • 3.1 ITD方法介绍33-37
  • 3.1.1 分解原理33-35
  • 3.1.2 瞬时相位和频率的计算35-37
  • 3.2 基于ITD的波头分析步骤37-38
  • 3.3 基于ITD的行波波头分析示例38-39
  • 3.4 ITD方法与其他方法的对比39-43
  • 3.4.1 分解效果对比39-40
  • 3.4.2 计算效率的对比40-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基于行波零线模时间差的故障定位44-54
  • 4.1 零线模时间差和零模的波头标定44-45
  • 4.2 时间差与零模波速、故障距离的最小二乘拟合45-47
  • 4.3 基于零线模时间差的配电网故障区间判断47-48
  • 4.4 基于时间差和零模的配电网精确定位48-49
  • 4.5 仿真验证49-53
  • 4.5.1 故障区间判断仿真49-51
  • 4.5.2 零模故障点精确定位仿真51-53
  • 4.6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54-56
  • 5.1 主要研究成果54
  • 5.2 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1
  • 致谢61-62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62-63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向阳;;行波法能用于有界域上U,

本文编号:1055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055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6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