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有效零矢量脉宽调制和PR控制的并联零序环流抑制

发布时间:2017-10-24 03:11

  本文关键词:基于有效零矢量脉宽调制和PR控制的并联零序环流抑制


  更多相关文章: 逆变器 并联 零序环流 比例—谐振控制


【摘要】:共直流母线的逆变器的并联会产生零序环流,导致逆变器三相电流不平衡、输出电流失真、系统损耗增加等问题。针对逆变器的并联零序环流问题,文中基于逆变器并联的零序环流等效模型,分析了逆变器的并联零序环流产生机理、组成成分。在上述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有效零矢量脉宽调制和比例—谐振(PR)控制的逆变器并联零序环流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利用非零矢量来替换零矢量,以减少高频零序环流,通过采用PR控制的零序电流闭环控制以抑制低频零序环流。该策略具有直流电压利用率高、零序环流小的优点。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关键词】逆变器 并联 零序环流 比例—谐振控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0101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3AA051002)~~
【分类号】:TM464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功率容量增大,受现有电力半导体器件、开关频率及磁性元件等的影响,单台逆变器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目前一种有效解决方法是将逆变器模块化并联运行[1]。但是,由于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差异,在并联逆变器之间会产生零序环流[2]。零序环流会导致逆变器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钢;柴建云;全恒立;阮白水;;直驱式风力发电变流系统拓扑方案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2 熊健,康勇,张凯,陈坚;电压空间矢量调制与常规SPWM的比较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1999年01期

3 李建林;高志刚;胡书举;付勋波;许洪华;;并联背靠背PWM变流器在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5期

4 赵争鸣;雷一;贺凡波;鲁宗相;田琦;;大容量并网光伏电站技术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2期

5 李瑞;徐殿国;徐壮;苏勋文;;耦合电抗器在并联型三相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2年12期

6 李瑞;徐壮;徐殿国;;直驱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独立直流母线并联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春林;李和明;张丽霞;;蓄电池测试系统中SVPWM与SPWM的比较研究[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8年03期

2 胡书举;;一种简化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在风电变流器中的应用[J];大功率变流技术;2009年04期

3 罗文广;张志学;;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控制方法的研究[J];大功率变流技术;2009年06期

4 吴恒亮;陈艺峰;姚明;王南;;一种快速实用的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2年01期

5 袁登科;;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正弦脉宽调制方法比较[J];变频器世界;2007年08期

6 李建林;;“建”言能源 大功率变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下)[J];变频器世界;2010年05期

7 李建林;;现代大功率变频器拓扑结构最新进展分析[J];变频器世界;2011年06期

8 徐阳;魏毅立;;PWM整流器两种调制方式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高海波;陈辉;吴明;;异步电机SVPWM控制算法仿真研究[J];船电技术;2007年03期

10 肖飞;王颢雄;陈明亮;刘勇;;兆瓦级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中背靠背变流器系统的设计[J];船电技术;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红福;何鸣;张可;王晓;;安徽首座变电站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0分会场-节能减排战略与测控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新;冯丽辉;陈显宁;;交流异步电动机全数字矢量控制方法的实现[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坤;陆继明;毛承雄;王丹;;基于储能的直驱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熊文;刘惠康;唐兴隆;;PWM整流器在感应加热电源中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正熙;陈涛;;基于SVPWM的三相电压源型能量回馈系统的全数字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陶海军;郑征;;新型三相应急电源装置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7 熊文;刘惠康;唐兴隆;;PWM整流器在感应加热电源中的应用[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郭明珠;田世明;王莹;;基于光储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胡子晨;王鹏;李征;;带并网变压器的并联型三电平变流器LCL滤波器设计[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谢宁;罗安;马伏军;陈燕东;帅智康;;光伏电站与配电网谐波交互影响[A];分布式发电、智能微电网与电能质量——第三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斌;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检测及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盛义发;城轨牵引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优化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田凯;基于双调制波载波PWM策略的中点电位平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徐志鸥;防爆环境下大功率三电平变换器功率损耗与散热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王少威;永磁交流伺服系统速度检测与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黄汉奇;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系统小干扰稳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胡胜;双馈型风力发电机在电网故障和不平衡条件下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黎春nf;大型工业企业智能电网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赵成勇;基于电铁牵引变电站的单相混合型谐波补偿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10 王文举;交流励磁发电机输出电力谐波抑制[D];浙江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清震;电流型Z源逆变器主电路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邓长吉;三相AC/DC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智勇;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低压穿越暂态优化控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蒋海牙;基于空间矢量PWM控制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凯;基于序导纳法的电铁负序和无功补偿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庆安;交流牵引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文博;单逆变器驱动多电机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肖建民;基于单相—三相变换器的电机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董桐宇;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的建模与并网仿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武玉良;基于视网膜神经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钢;刘志刚;沈茂盛;刁利军;;组合式变流器错时矢量调制技术及并联控制方案[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杨卫东;薛峰;徐泰山;方勇杰;李碧君;;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及相关需求分析[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9年04期

3 王长永,金陶涛,张仲超;电流型组合变流器相移SPWM技术的数学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0年06期

4 伍小杰;罗悦华;乔树通;;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技术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2期

5 刘其辉;贺益康;赵仁德;;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与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6 张钢;刘志刚;王磊;全恒立;;能馈式牵引供电功率模块并联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7 毛惠丰,陈增禄;SPWM多重化并联逆变器的死区效应补偿方法的研究[J];电工技术杂志;2004年03期

8 王继东;朱雪玲;苏海滨;王玲花;;三相光伏并网Z-源逆变器的比例谐振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04期

9 汪洪亮;岳秀梅;裴雪军;康勇;;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新功率算法及实现[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0年05期

10 李立;黄松柏;汪洪亮;;基于电压/电流控制模式的组合式三相逆变器[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陈瑶;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余蜜;光伏发电并网与并联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志杰;逆变器控制及其并联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博;基于光伏并网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中岳,彭耀琰;全星形变压器零序阻抗非线性对保护的影响[J];江苏电机工程;1990年03期

2 齐安新;;二次接线错误引发零序I段拒动案例分析[J];农村电气化;2014年05期

3 谭国俊;陶永正;;基于零序偏移时间的载波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J];电气传动;2007年02期

4 杨以涵,王仁洲;全星自耦变压器的零序等值电路及零序阻抗[J];华北电力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5 胡汉梅,贾智彬;零序方向保护中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的极性[J];水电站机电技术;2003年01期

6 庄洪波,陈剑;零序补偿系数的意义及应用[J];湖南电力;2005年03期

7 阎晓丁,佟卫东,张新华;零序互感对零序横差保护的影响[J];电力情报;1998年01期

8 韩威;;一起“零序手合加速出口”保护动作的分析[J];江西电力;2011年05期

9 刘元兴;;电缆零序CT安装方式讨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2期

10 胡维昊;王跃;姚为正;王兆安;;直驱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零序环流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肖伟强;蔡泽祥;刘为雄;;同杆线路零序互感对接地距离保护影响的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李国富;陈维江;;配电系统零序功率选线法的可靠性分析[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国友;孙建华;;云南电网110kV线路使用接地距离Ⅲ段保护必要性探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4 李国友;孙建华;;云南电网110kV线路使用接地距离Ⅲ段保护必要性探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铁岩;永磁直驱潮流发电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强强;配电网在线故障定位零序相量法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2 林幼川;基于零序暂态功率方向的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装置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王春娜;输电线路零序互感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实验[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4 李亚国;配电网新型零序滤波器的研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5 张波;大规模实施变压器中性点加小电抗后对零序电量的叠加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许侃;不对称参数同杆双回线故障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陈意;并联交错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8 房昆昆;大容量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并联控制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86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086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8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