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永磁同步电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及其混沌控制

发布时间:2017-10-25 12:18

  本文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及其混沌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永磁同步电机 非线性 分岔 Lyapunov指数谱 混沌控制


【摘要】: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目前为止可以从模型上证明是混沌系统的电机,它因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因素高、反应快以及较高的效率和输出转矩得到人们的青睐,被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但是永磁同步电机在某些参数和工作条件下会出现混沌行为,而且这些非线性行为正是造成其工作中运行失稳的重要因素。本文中重点探究永磁同步电机在某些参数下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并设法对其运动中的混沌运动进行控制,使其运动轨迹回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轨道上来,从而消除混沌,提供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效率,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利用dqo坐标系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本体模型,并同时运用了仿射变换和时间尺度变换两种方法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本体模型进行化简,同时讨论其平衡点,使之转化为便于分析的无量纲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了微分方程的稳定性。2、分别建立了气隙均匀条件和气隙非均匀条件下永磁同步电机在断电和不断电两种情况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仿真得到了各种系统模型的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图、时间响应图、相图和庞加莱截面图。3、采用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图、时间响应图、相图和庞加莱截面图等混沌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各个数学模型,发现了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在各个参数不断变化时,系统通过倍周期分岔通往混沌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4、分析了各个参数的动力学行为,得到系统的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和混沌运动,同时给出了不同模型下每个参数的最优工作区间。5.运用负反馈法和外加周期信号法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混沌行为进行控制,并运用变步长四阶龙哥库塔方法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出了气隙均匀条件下断电情况时参数r在受控前后的分岔图和Lyapunov指数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 非线性 分岔 Lyapunov指数谱 混沌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3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9
  • 1.2 混沌的简介9-11
  • 1.2.1 混沌动力学基本特点:9-10
  • 1.2.2 混沌的判断方法10-11
  • 1.2.2.1 时间历程图和相图10
  • 1.2.2.2 李雅普诺夫指数10-11
  • 1.2.2.3 庞加莱截面法11
  • 1.3 永磁同步电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安排12-14
  • 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稳定性分析14-24
  • 2.1 引言14
  • 2.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14-17
  • 2.3 PMSM的平衡点的稳定性17-23
  • 2.3.1 PMSM稳定性定义17-18
  • 2.3.2. 微分方程零解的稳定性18-21
  • 2.3.2.1 线性方程的稳定性18-19
  • 2.3.2.2 非线性微分方程19-21
  • 2.3.3 稳态运行及Hopf分岔情形21-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3 气隙均匀条件下永磁同步电机动力学特性分析24-52
  • 3.1 引言24
  • 3.2 PMSM气隙均匀条件下的数学模型建立24-25
  • 3.3 断电情况下PMSM的动力学特性25-38
  • 3.3.1 断电情况下PMSM的数学模型25-26
  • 3.3.2 参数r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动力学特性的影响26-32
  • 3.3.3 参数σ 对PMSM动力学特性的影响32-38
  • 3.4 不断电情况下PMSM的动力学特性38-50
  • 3.4.1 不断电情况下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38
  • 3.4.2 参数σ 对PMSM动力学特性的影响38-46
  • 3.4.3 参数du对永PMSM动力学特性的影响46-50
  • 3.5 本章小结50-52
  • 4 气隙非均匀条件下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学特性分析52-79
  • 4.1 引言52
  • 4.2 气隙非均匀条件下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建立52
  • 4.3 断电情况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动力学特性52-64
  • 4.3.2 参数 ε 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动力学特性的影响53-58
  • 4.3.3 参数a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动力学特性的影响58-64
  • 4.4 不断电情况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动力学特性64-77
  • 4.4.1 不断电情况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64
  • 4.4.2 参数σ 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动力学特性的影响64-71
  • 4.4.3 参数qu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动力学特性的影响71-77
  • 4.5 本章小结77-79
  • 5 永磁同步电机的混沌控制79-86
  • 5.1 引言79
  • 5.2 永磁同步电机的负反馈法混沌控制79-82
  • 5.3 永磁同步电机的外加周期信号法混沌控制82-85
  • 5.4 本章小结85-86
  • 6 总结与展望86-87
  •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86
  •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86-87
  • 致谢87-88
  • 参考文献88-9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翔;冯平;王维俊;张弛;王海龙;;一个新混沌系统的混沌控制与同步[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方锦清,M.K.Ali;混沌控制与同步的一种统一描述和实现方法[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7年00期

3 胡德文,董国华;混沌控制:回顾与展望[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姚明海;混沌控制的研究进展和展望[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5 戴栋,马西奎;基于限制器的混沌控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刘孝贤,耿淑娟;混沌控制理论和方法(2)(续完)[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1期

7 付景超;井元伟;张中华;张嗣瀛;;一类延迟生态模型的混沌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方锦清;非线性控制与混沌控制论[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7年00期

9 赵光宙,齐冬莲;混沌控制理论及其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1年05期

10 田敬北;吴青峰;李梦和;;利用抽样函数实现螺线聚焦管道中的束晕-混沌控制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浣尘;;一种工作行为演化模型与混沌控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周小安;张基宏;;基于改善相关性的混沌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3 梁建术;陈予恕;;Bonhoeffer-van der Pol方程的混沌控制[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方同;;有关混沌及其控制与同步的理解[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方同;;有关混沌及其控制与同步的理解[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方锦清;;混沌控制在洁净核能系统中的应用前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于洪洁;彭建华;刘延柱;;Hindmarsh-Rose神经模型的混沌控制[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谢承蓉;徐玉华;李军;;基于OGY方法的企业家激励混沌控制分析[A];第一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群宏;杨丹;;双侧约束碰撞振动系统混沌控制[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10 王怀磊;;基于延迟反馈的典型Sprott系统的混沌控制[A];第七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强;复杂系统的混沌控制和同步若干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龙锁;基于随机相位对几类动力系统的混沌控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3 李伟;保守系统的混沌控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1年

4 梁建术;高维非线性系统的分岔和混沌控制[D];天津大学;2003年

5 秦金旗;混沌控制与同步的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禹东川;混沌控制与同步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梁翠香;基于状态反馈和自适应方法的混沌控制和反控制[D];湖南大学;2011年

8 王明军;混沌控制、同步及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牛玉军;混沌控制与同步及其在信息加密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冯玉玲;约瑟夫森结和光探测器的混沌控制与同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玲;DC/DC变换器中混沌现象的研究及控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雷腾飞;基于DSP的DC/DC变换器的混沌控制研究[D];西京学院;2015年

3 周厚云;一类机械旋转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及其控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碧轩;永磁同步电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及其混沌控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5 付博;对几类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混沌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张兴义;小增益定理及其在混沌控制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余慧敏;几类动力系统的随机相位混沌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顾思齐;耦合哈密顿系统的混沌控制和测度同步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郑伟;一种新虫口模型的混沌特性及混沌控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10 都琳;有界阻尼反馈下的混沌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93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093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0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