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瞬时性故障的恢复电压直流偏移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输电线路瞬时性故障的恢复电压直流偏移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超高压输电 线路 单相自适应重合闸 瞬时性故障 恢复电压 直流偏移 接地 继电保护 故障分析
【摘要】:针对不带并联电抗器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上发生的瞬时单相接地故障,建立故障分析电路模型,推导故障相端电压在熄弧前、后的时域表达式,分析表明熄弧后恢复电压将出现直流偏移,ATP-EMTP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根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提出了自适应重合闸判据:当故障相端电压直流分量与基波电压幅值之比大于0.9,且持续时间超过20 ms时,发出重合闸命令。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关键词】: 超高压输电 线路 单相自适应重合闸 瞬时性故障 恢复电压 直流偏移 接地 继电保护 故障分析
【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研究开发项目(5216A313500N)~~
【分类号】:TM75
【正文快照】: 0引言自动重合闸在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的单相自动重合闸在断路器动作跳闸后,一旦达到预先设定重合时间间隔便重合于故障相,如果重合闸于永久性故障或者合闸于二次电弧未熄弧阶段,重合闸就会失败,对电力系统造成更严重的冲击。因此如何识别故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岩;郑玉平;沈军;吴通华;张哲;李九虎;曹小拐;;超高压有并联电抗器线路无故障重合闸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6期
2 张园园;龚庆武;陈道君;郑秀玉;施希;;基于小波包能量熵判别的高压输电线路单相自适应重合闸[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09期
3 石光;邵文权;郭耀珠;刘巍;宋国兵;索南加乐;陈福锋;;带并联电抗器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单相重合闸新方案[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07期
4 李斌,李永丽,曾治安,梅云;基于电压谐波信号分析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J];电网技术;2002年10期
5 邵文权;南树功;章霄微;李彦斌;;带并补电抗器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单相瞬时故障拍频特性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年05期
6 郭相国,张保会;自适应自动重合闸现状与发展[J];继电器;2004年16期
7 葛耀中;;在单相自动重合闸过程中判别瞬时故障和永久故障的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8 索南加乐,刘辉,吴亚萍,毛鹏,杜肖功;基于故障测距的单相自动重合闸永久故障电压自适应补偿判据[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9 李斌,李永丽,盛濵,曾治安;带并联电抗器的超高压输电线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10 索南加乐;孙丹丹;付伟;王向兵;刘文涛;焦在滨;;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单相自动重合闸永久故障的识别原理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岭;刘浩芳;;超高压输电线路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相位判据的研究[J];安徽电力;2006年04期
2 邰能灵;冯希科;;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自动重合闸的影响研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3 聂宏展,董爽,段玉兵;基于神经网络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姜艳茹;费玉琢;李子星;王春雨;;基于样本熵理论的输电线路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2年03期
5 林军,唐琪;同杆双回线非全相运行的精确计算与单相重合闸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年03期
6 谭崇春;罗勇;;自动重合闸最优重合时间方案的设计[J];电工文摘;2009年06期
7 孙奇;杨伟;;基于自振电压比较法的自动重合闸判据仿真[J];电力学报;2007年01期
8 李一峰;;输电线路重合闸时间的合理整定[J];电力学报;2007年03期
9 杨健维;何正友;赵静;张海平;;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模糊聚类算法及其应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王向平;;带串联电抗的线路保护配置方案[J];电力建设;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余锋;李运华;范圣韬;;改进的BP网络在接触网故障模式识别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滕开雯;李永丽;李伯通;;带并联电抗器的超/特高压线路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新判据[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董爽;赵妍;;模糊神经网络在单相自适应重合闸中的应用[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志雷;;一种改进相关法在单相自适应重合闸中的应用[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R,
本文编号:1107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10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