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烟气冷却器壁上沉积物分析和形成机理
本文关键词:燃煤电厂烟气冷却器壁上沉积物分析和形成机理
更多相关文章: 煤燃烧 沉积物 结晶 烟道气 氨逃逸 翅片管换热器
【摘要】: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和烟气冷却器是实现燃煤电厂节能减排的重要设备,但SCR中的氨逃逸现象对烟气冷却器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对某电厂SCR设备后的烟气冷却器表面出现的沉积物,进行了XRD、XRF、SEM和EDS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的白色结晶物主要为氟硼酸铵,及其反应中间产物(氟化铵、硼酸以及氟硅酸铵),形成该结晶层的主要原因为煤中富集的氟、硼元素和SCR逃逸氨的耦合反应,该沉积物的厚度不会无限增加,但仍会影响烟气冷却器的正常运行。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煤燃烧 沉积物 结晶 烟道气 氨逃逸 翅片管换热器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62409)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30201110045)~~
【分类号】:TM621
【正文快照】: 引言“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至2015年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相比2010年降低16%,NOx排放降低10%。燃煤电厂作为中国的主要供能基础设施消耗全国近60%的燃煤和20%的工业水,排放出全国总量50%的NOx以提供全国80%以上的电能[1-2]。因此,燃煤电厂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热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齐庆杰,刘建忠,曹欣玉,周俊虎,岑可法;煤中氟分布与燃烧排放特性[J];化工学报;2002年06期
2 吴代赦,郑宝山,唐修义,王燕,刘晓静,胡军,Finkelman RB;中国煤中氟的含量及其分布[J];环境科学;2005年01期
3 高岩;栾涛;彭吉伟;吕涛;;燃煤电厂真实烟气条件下SCR催化剂脱硝性能[J];化工学报;2013年07期
4 陈林;孙颖颖;梁江涛;杜小泽;杨立军;;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塑料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及分析[J];化工学报;2014年S1期
5 李飞;孙奉仲;史月涛;;积灰与酸耦合作用下套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热态实验[J];化工学报;2014年08期
6 黄文辉,杨宜春;中国煤中的硼[J];中国煤田地质;2002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海文;吴代赦;陈成广;王五一;郑宝山;李萍;;碱熔-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土壤氟含量[J];地球与环境;2007年03期
2 齐庆杰,刘剑,刘建忠,岑可法;煤中氟高温燃烧水解法测定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黄豫;杨爱江;吕剑明;王素娟;张俊;;瓷砖生产过程中氟化物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徐立荣;雒昆利;;大巴山区地层中氟的分布规律[J];地理研究;2012年08期
5 赵钦新;邹小刚;张吉虎;王云刚;;大容量燃气热水锅炉运行状况调研及对策[J];工业锅炉;2013年06期
6 赵海丽;常艳文;李阳;;关于火电厂脱硝技术的分析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7 张建权;赵世俊;张义乐;;Ce掺杂改性TiO_2对MNO_x/Ce-TiO_2体系催化活性的影响[J];广州化工;2014年19期
8 饶文姬;赵良举;张墨耕;莫依璃;;利用LNG冷能与低温太阳能的新型联合动力循环系统优化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9 叶先祥;周成;张聪;;新型耐硫酸盐酸露点腐蚀钢的性能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5年02期
10 曾健华;季彤;;蔗渣锅炉脱硝技术及运行分析[J];化工管理;201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玉华;张亚平;杨林军;;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2 杜光超;孙朝晖;伍珍秀;;钒在非钢铁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A];第二届钒产业先进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赵海丽;张金鹏;李阳;常艳文;;大唐安阳发电厂脱硝系统改造及应用[A];2014年中国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庆杰;煤中氟赋存形态、燃烧转化与污染控制的基础和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吴代赦;中国煤中氟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3 叶翠平;煤大分子化合物结构测定及模型构建[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雪锋;煤中氟的迁徙演化行为及含硫大分子结构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胡中信;济北煤田煤中敏感性微量元素及其环境意义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6 屈争辉;构造煤结构及其对瓦斯特性的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王志奇;有机朗肯循环低温烟气余热发电系统实验研究及动态特性仿真[D];中南大学;2012年
8 郭凤;烧蚀型载体烟气脱硝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9 李飞;燃煤锅炉烟气含酸灰粒沉积特性与工程酸露点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饶文姬;利用LNG冷能与低温太阳能的新型联合动力循环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春;基于量子化学计算的汞的均相和非均相反应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吴江平;淮南煤田东部煤中微量元素及其环境意义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3 侯文佳;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物在线监测软件的开发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4 于贵生;燃煤锅炉典型脱硫工艺的脱氟反应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5 陈成广;燃煤型地氟病区居民燃煤氟污染控制[D];南昌大学;2007年
6 邓海文;中国煤中碘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马卓;改性粉煤灰吸附F~-和Hg~(2+)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8 黄仁建;新化县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氟化物来源研究[D];南华大学;2008年
9 朱玲;衡阳市氟中毒病区农作物与土壤氟含量关系研究[D];南华大学;2009年
10 王程;不同染毒方式致大鼠氟中毒的剂量效应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武;向朝晟;李键;;火力发电厂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技术[J];东方电气评论;2012年01期
2 陈宝群,李俊岭,王亚平,范中学,郑来义,李跃;陕西省燃煤型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J];地方病通报;1999年03期
3 赵之军;冯伟忠;张玲;于娟;胡兴胜;殷国强;;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J];动力工程;2009年11期
4 张基标;郝卫;赵之军;胡兴胜;殷国强;;锅炉烟气低温腐蚀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J];动力工程学报;2011年10期
5 郑宝山,蔡荣贵;中国煤炭含氟量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8年02期
6 杨大哲;黄新元;薛立志;;H型鳍片管的传热与流动特性试验研究[J];锅炉制造;2008年06期
7 贾明生,凌长明;烟气酸露点温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方法[J];工业锅炉;2003年06期
8 张知翔;张智超;曳前进;孙立岩;连世泉;郝宝乾;赵钦新;;燃煤锅炉露点腐蚀实验研究[J];材料工程;2012年08期
9 戴传山;李彪;王秋香;;氟塑料换热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年S1期
10 王泉海,邱建荣,李帆,刘迎晖,郑楚光;混煤燃烧过程中矿物质的形态变化及相变[J];化工学报;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连芹;唐久芝;;沉积物中铜含量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A];第四届火电行业化学(环保)专业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凯;淮南潘谢采煤沉陷积水区沉积物磷迁移转化过程与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2 王晓明;大明湖主要营养元素时空分布特征与动态模拟[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亮;典型小河流不同水力特征区沉积物氮磷污染及吸附—解吸特征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郑超海;湖泊水体营养物含量对沉积物再悬浮及沉降过程的响应[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12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112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