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电站锅炉深度余热利用系统变工况节能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1 11:04

  本文关键词:电站锅炉深度余热利用系统变工况节能效果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余热利用 变工况 电站锅炉 旁路烟道 能量梯级利用


【摘要】:通过研究燃煤电站深度余热利用系统的变工况特性,以探究深度余热利用系统在变工况条件下节能效果的变化规律和原因。以某典型超超临界机组为案例,通过热力学计算与分析,定量分析机组节能效果及其变化情况,详细分析各因素对节能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节能效果规律上看,深度余热利用系统在各负荷下均呈现较为理想的节能效果,并且在较高负荷时节能效果更稳定,在较低负荷下,随着负荷降低,节能效果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以案例机组为例,设计工况下节能效果达到3.27 g/(kW·h),随着负荷降低至90%、75%和50%,节能效果分别降至3.26 g/(kW·h)、2.94 g/(kW·h)和2.62 g/(kW·h)。进一步分析表明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低负荷时单位燃料的回收余热量和烟气流量均出现大幅下降,导致旁路烟道内烟气流量和烟气温度出现较大下降,进而导致深度余热利用系统最终节能效果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作者单位】: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余热利用 变工况 电站锅炉 旁路烟道 能量梯级利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6053) 中国南方电网科研项目(K-GD2014-0667)
【分类号】:TM621.2;TK115
【正文快照】: _^ 1=1 燃煤电站机组作为我国主力发电机组,煤炭消耗量占据了我国原煤消耗总量的50%以上,其节能减排备受关注。燃煤电站锅炉的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来自于排烟热损失徏,在避免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的情况下降低排烟温度是提高燃煤电站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方式。 燃煤电站余热利用技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旭,黄冬梅;热管式低压省煤器的特点与节能效果[J];节能;2003年02期

2 邓健玲;黄圣伟;徐钢;杨志平;刘吉臻;;电站锅炉高效烟气余热回收系统[J];华东电力;2013年01期

3 黄新元;孙奉仲;史月涛;;火电厂热系统增设低压省煤器的节能效果[J];热力发电;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树成;高自强;陆万鹏;袁绍华;;某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降低排烟温度的技术措施探讨[J];电力技术;2010年02期

2 杜艳玲;李斌;李露;党自力;尹水娥;;220MW机组增设低压省煤器的经济性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年10期

3 郝卫;;集成旁路烟道技术的高效烟气余热利用系统[J];山西电力;2013年02期

4 赵斌;张路涛;张清峰;吕太;闫晨帅;么强;;冷凝式CFB锅炉机组热经济性分析[J];电站系统工程;2013年05期

5 宋景慧;阚伟民;许诚;徐钢;宋晓娜;;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与空气预热器综合优化[J];动力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6 胡松如;吴斌;韩峰;王友才;;大型火力发电厂低温余热利用的研究与应用[J];电站系统工程;2014年01期

7 曲宁;刘媛媛;王海涛;;某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空冷机组锅炉排烟余热高能级深度利用的分析研究[J];硅谷;2014年15期

8 姚昌模;王鼎顺;向上;屈紫懿;鲁冠军;;低压省煤器在火电厂中的应用分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4期

9 刘嘉楷;杨勇平;徐钢;许诚;;适应于空冷机组的高效余热回收利用系统[J];锅炉技术;2014年06期

10 李慧君;王妍飞;常澍平;郭江龙;张晓博;张晗;;330MW机组烟气余热利用改造方案的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皇甫艺;燃气内燃机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式热管理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曾兵;循环流化床锅炉选择性排渣冷却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陆万鹏;基于电站锅炉排烟余热的机炉烟气回热循环理论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李飞;燃煤锅炉烟气含酸灰粒沉积特性与工程酸露点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以永;深度降低66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排烟温度的可行性分析与实践[D];山东大学;2011年

2 谢磊;电站锅炉低压省煤器系统热经济性分析的数学模型[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李保群;新疆医科大学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技术经济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富海;可移动式微型冷热电联产系统实验研究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李伟;低压省煤器在锅炉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景宇蓉;锅炉余热利用装置低压省煤器的热力分析及优化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李保吉;水套炉对流受热面的数值模拟及优化[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黄圣伟;大型燃煤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节能分析与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9 王立波;萨拉齐电厂低压省煤器节能改造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龙隽雅;电站锅炉低温省煤器设计及前后烟道流场均匀性模拟[D];东华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叶勇健;申松林;;欧洲高效燃煤电厂的特点及启示[J];电力建设;2011年01期

2 黄新元;龙口电厂1号炉低压省煤器优化设计[J];锅炉技术;1998年03期

3 苏萍;开封火电厂3号锅炉综合性能技术改造研究[J];锅炉技术;2002年09期

4 李旭,黄冬梅;热管式低压省煤器的特点与节能效果[J];节能;2003年02期

5 黄新元;孙奉仲;史月涛;;火电厂热系统增设低压省煤器的节能效果[J];热力发电;2008年03期

6 黄新元,平亚明,孙奉仲;火力发电厂低压省煤器系统的最佳水量分配[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年05期

7 冯伟忠;;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综合优化和技术创新——外高桥电厂三期工程的节能减排之路[J];上海电力;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鲁峰;余热利用系统的最优化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张正敏;;工业二次能源(余热)的计算方法[J];中国能源;1977年01期

3 徐善弼;;U形窑的余热利用[J];混凝土及建筑构件;1980年06期

4 倪德良;;固体辐射余热利用的方法和效益[J];节能;1985年10期

5 张立福;;余热利用器[J];可再生能源;1988年01期

6 宋文华;余热利用系统的优化分析[J];节能技术;1989年03期

7 黄爱群;;水泥立窑的节能潜力[J];现代节能;1992年02期

8 张祝文;;煤炉的余热利用[J];可再生能源;1992年03期

9 贾相贵,姜成敏,祁锦臻;利用烘干余热采暖潜力大[J];中国设备管理;1995年09期

10 李国斌;工业用汽的余热利用[J];应用能源技术;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灵州电厂电除尘余热利用节能提效改造顺利实施[A];《电站信息》2012年第5期[C];2012年

2 杜守虎;;连铸坯余热利用技术现状及困境[A];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志国;王凯志;朱广庆;白杰;孙俊杰;;空压机自身运转余热及工业循环水余热综合利用系统[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曹雪平;黄炜;;回风源热泵在矿井余热利用方面的应用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孟志明;张荣静;;锅炉余热利用的分析与实践[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6 张延平;赵志星;程富全;徐建良;左广传;;首钢烧结机环冷热风余热利用的实践与探讨[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军;武国峰;雷震东;吴坪杨;;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的现状及其技术发展的初探[A];2010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田淑霞;刘庸;薛万青;;首钢烧结厂烟道气的余热利用[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9 张爱华;张红;;发射机房的通风与余热利用技术[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10 邓胜祥;周孑民;;某厂乏汽余热利用与冷凝水回收新方法研究[A];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晓明;国内首例箱体式余热利用装置投入使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2 记者 焦同喜 实习生 姜薇;长城长公司余热利用项目一年节煤5000吨[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3 记者  柳尧杰 通讯员  刘高德;鄂庄煤矿发挥“余热”[N];莱芜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潘卫平 通讯员 杜晓明;中铝山东分公司余热利用成效显著[N];淄博日报;2009年

5 张秀凤;余热利用“集腋成裘”[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记者 李丙驹;缪双大:双良的责任就是变废为宝[N];经理日报;2009年

7 记者 刘祥 通讯员 魏忠民 张娜;河北钢铁承钢饱和蒸汽余热利用工程启动[N];中国冶金报;2010年

8 记者 赵引德;金大地开辟余热利用新途径[N];中国化工报;2010年

9 李兰伟;铁合金生产余热利用现状[N];中国冶金报;2009年

10 柳景常 沈立娜;电厂余热利用“热度”升温[N];中国电力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少朋;移动式余热利用系统蓄热器实验和模拟研究及经济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欢;隧道窑余热利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浩;多能互补与余热梯级利用的冷热电联产系统集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陈强;砷化镓聚光系统的构建及其太阳能电池温度的余热利用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4 冀涛;国泰热电循环水余热利用项目技术经济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5 李钰;低品位余热利用过程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苏喜庆;热电厂余热梯级利用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君;电站锅炉深度余热利用系统设备选型以及经济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高建军;300MW供热机组循环水余热利用项目改造和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郝勇;鞍钢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项目的分析与比较[D];东北大学;2010年

10 谷凯娜;350MW机组余热利用方案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26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126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7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