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用于WPT的双路E类逆变器功率合成拓扑及其电感耦合集成

发布时间:2017-11-02 22:09

  本文关键词:用于WPT的双路E类逆变器功率合成拓扑及其电感耦合集成


  更多相关文章: 无线电能传输 E类逆变器 有载品质因数 谐振耦合 耦合电感


【摘要】:针对现有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E类逆变器存在磁元件损耗大,谐振参数容差能力低以及输出功率有限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双路(或偶数路)E类逆变器功率合成输出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拓扑,其逆变器利用耦合电感抑制偶次谐波电流并降低有载品质因数,在谐振参数存在较大偏差时仍然可以高效运行。同时,利用磁集成方法降低了磁元件数量与损耗。系统的补偿网络基于串串谐振补偿,并利用π型跨导使得系统电压增益与负载变化无关,保证输出电压恒定。利用一台1MHz样机验证了所提出拓扑的可行性及优良性能。样机的电压增益基本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其E类逆变器在全负载范围内均能实现软开关,逆变器峰值效率达到了92%。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 E类逆变器 有载品质因数 谐振耦合 耦合电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7032) 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JA14046) 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2013-XY-3)~~
【分类号】:TM464
【正文快照】: 偶次谐波电流并降低有载品质因数,在谐振参数存在较大偏差时仍然可以高效运行。同时,利用磁集成方法降低了磁元件数量与损耗。系统的补偿网络基于串串谐振补偿,并利用π型跨导使得系统电压增益与负载变化无关,保证输出电压恒定。利用一台1MHz样机验证了所提出拓扑的可行性及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雯琪;马皓;何湘宁;;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不同补偿拓扑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2 曹玲玲;陈乾宏;任小永;阮新波;;电动汽车高效率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进展[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8期

3 翟渊;孙跃;戴欣;苏玉刚;王智慧;;磁共振模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4 张献;杨庆新;陈海燕;李阳;蔡燕;金亮;;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建模、设计与实验验证[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1期

5 阳天亮;赵春宇;陈大跃;;基于E类放大器的经皮能量传输系统的元件损耗分析[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6 赵争鸣;张艺明;陈凯楠;;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新进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7 侯佳;陈乾宏;严开沁;李明硕;张强;阮新波;;新型S/SP补偿的非接触谐振变换器分析与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3期

8 周豪;姚钢;赵子玉;周荔丹;蒋大为;郭峰;;基于LCL谐振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军;苏玉刚;夏晨阳;;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1年02期

2 唐春森;周继昆;戴欣;王智慧;孙跃;;基于FPGA的AC-AC谐振变换器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11年06期

3 周诗杰;孙跃;戴欣;唐春森;;电压型CPT系统输出品质与频率稳定性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2年06期

4 王建军;秦琴;;随机负载条件下非接触供电系统的自适应调谐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10期

5 戴欣;周继昆;孙跃;;基于谐振电容阵列的CPT系统输出控制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6 叶子晟;唐厚君;白亮宇;沈会;;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原副边补偿拓扑的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2年05期

7 徐天昊;;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电容补偿机理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3年05期

8 孙跃;赵志斌;王智慧;戴欣;;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新型软开关电路[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8期

9 周豪;姚钢;马立伟;魏文;;ICPT系统谐振频率跟踪方法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3年09期

10 唐晓雯;姚钢;李轶立;顾临峰;;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不对称PWM调制的研究[J];低压电器;2013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佳;陈乾宏;严开沁;张强;李明硕;刘航;;新型S/SP补偿的谐振变换器的分析与控制[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陈健;;磁负超材料在MIT系统中的应用[A];第24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6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李中启;黄守道;袁小芳;;线圈非同轴时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优化[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夏晨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能效特性的分析与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唐春森;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软开关工作点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9年

4 王智慧;基于包络线调制的非接触电能传输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杨芳勋;基于ICPT的无线电能传输网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周诗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建模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7 李砚玲;基于μ综合的ICPT系统鲁棒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赵志斌;基于NLP建模的ICPT系统参数优化[D];重庆大学;2012年

9 田勇;基于分段导轨模式的电动车无线供电技术关键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李阳;大功率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军;多负载ICPT系统建模与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张宇帆;非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化分析与频率跟踪控制[D];重庆大学;2011年

3 李中贵;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开放式平台的设计[D];重庆大学;2011年

4 王小飞;基于能量注入的AC-AC型ICPT系统[D];重庆大学;2010年

5 祝兵权;多自由度ICPT系统拾取方位自整定及相关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黄俊博;ICPT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及耦合传输功率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黄帆;全桥LLCC感应耦合能量传输装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罗密;大功率ICPT系统安全运行保障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余奎;LCL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吴卓坪;小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承伟 ,秦小杰;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电磁兼容测试[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4年02期

2 高葆新,梁春广;高效率E类放大器[J];半导体技术;2001年08期

3 王军华;李建贵;汪友华;杨庆新;;应用于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的研究[J];变压器;2008年08期

4 孙跃;王智慧;戴欣;苏玉刚;李良;;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频率稳定性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1期

5 苏玉刚;王智慧;孙跃;唐春森;;非接触供电移相控制系统建模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6 周雯琪;马皓;何湘宁;;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不同补偿拓扑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7 苏玉刚;唐春森;孙跃;王智慧;;非接触供电系统多负载自适应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8 杨民生;王耀南;欧阳红林;张细政;;基于可控电抗器的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动态补偿[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9 杨庆新;陈海燕;徐桂芝;孙民贵;傅为农;;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进展[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7期

10 朱春波;于春来;毛银花;陈清泉;;磁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损耗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青;谐振耦合式无线输电多载系统建模及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巍;人体植入式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曲立楠;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戴密特;基于LiNbO_3微碟结构的微波接收和转换装置[D];浙江大学;2007年

5 任立涛;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功率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张小壮;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距离特性及其实验装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东,倚鹏;大功率高性能逆变器技术发展综述[J];电气传动;2000年06期

2 陈荣,王晓琳,邓智泉;零漂对逆变器的影响及其抑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3年04期

3 徐强,张维刚;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传动;2003年02期

4 闫耀民,范瑜,汪至中;一种改进的电压电流混合控制的并联逆变器[J];铁道学报;2003年03期

5 王崇武,任章,王淑蓉;SPWM逆变器计算机辅助分析[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钟思正,王问斯;独立逆变器快速保护作用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王江,王民,K.M.Tsang;采用主从型逆变器结构的静态同步补偿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8 张洪耀;梁诗莹;;简易逆变器的制作[J];家电检修技术;2003年08期

9 徐国富;潘孟春;单庆晓;;全数字升压逆变器设计[J];电工技术;2003年01期

10 ;逆变器选型推荐[J];电工技术;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正峰;钟彦儒;;用于电机驱动的谐振极ZVT-PWM逆变器功耗及效率分析[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郭荥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海龙;刘锋;;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荣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安远;;关于在逆变器输入侧是否加装外置快熔的探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立强;丘东元;;一种改进型三相Z-源逆变器[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余仕求;;SVPWM逆变器低次电压谐波分析[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单庆晓;潘孟春;翁飞兵;罗超;;联型逆变器的可靠性分析[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许哲雄;徐国卿;;一种谐振型软性逆变器的分析与仿真[A];2000年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汤雨;张超华;谢少军;;新型Z源逆变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涂露芳;北京大型光伏逆变器基地奠基[N];北京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子瑞;逆变器行业逆市扩张[N];中国能源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徐建华;光伏逆变器:“寒冬”中逆势而上[N];中国质量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徐恒;国产逆变器:市场好竞争力弱[N];中国电子报;2012年

5 张志辉;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光伏逆变器[N];中国能源报;2012年

6 CUBN 记者 周洪博;光伏逆变器或提振光伏产业[N];中国联合商报;2012年

7 广东 付兵彭;简易方波12V转220V交流逆变器电路图[N];电子报;2012年

8 王辉;201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将破70亿美元[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浙江 吴建龙;简易逆变器的制作[N];电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朱怡;逆变器制造商转向电站开发[N];中国电力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春伟;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丁凯;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庄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陈金平;多电平直流环节逆变器新型拓扑与调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范功诚;混合动力电动车中高性能Z源逆变器控制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单庆晓;级联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7 裴雪军;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佟为明;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

9 王姿雅;多电平二级管钳位型逆变器电容电压平衡SVM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10 孙东森;储能型Quasi-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润彪;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并/脱网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2 李洋;离网型风力发电单相逆变器的研究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3 宋静文;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损耗模型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常琳;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薛东;基于市电补偿的光伏逆变器研究与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杨婷;基于键合图理论的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程红江;开关电感型Z源/准Z源逆变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8 于海明;碳化硅场效应管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元志;基于神经网络的逆变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大伟;3KW中功率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33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133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1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