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超顺排碳纳米管的锂硫电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3 15:18

  本文关键词:基于超顺排碳纳米管的锂硫电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锂硫电池 多硫化物 超顺排碳纳米管 多级孔道结构


【摘要】:锂硫电池具有高理论比容量(1675 m Ah/g)、高比能量(2600 Wh/kg)、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等优点,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锂硫电池的含硫正极材料具有以下问题:(1)单质硫及其放电产物高度绝缘;(2)放电过程中生成可溶的多硫化物,造成穿梭效应;(3)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破坏电极结构。上述问题会导致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下降,阻碍锂硫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针对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超顺排碳纳米管设计、制备了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了含硫量和表面活性剂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多级孔道结构的设计思路,制备硫/纳米石墨/石墨烯/超顺排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了其中的碳材料对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用超声辅助共沉积和真空抽滤法制备了新型、柔性、独立成膜的硫/超顺排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超顺排碳纳米管提供了导电网络和力学支撑骨架,束缚硫颗粒和多硫化物,且孔隙开放便于电解液渗透,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2)硫/超顺排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受表面活性剂和含硫量的影响。表面活性剂令硫颗粒均匀分散,提高了活性物质利用率,缩短电子传输途径;含硫量低的样品电化学性能较好。制备了含硫量为35%的硫/超顺排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0.5C、1C、2C和5C的首圈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89 m Ah/g、1294m Ah/g、1007 m Ah/g和742 m Ah/g;1C下循环200圈后比容量还有438 m Ah/g,优于商用锂离子电池比容量。(3)设计了多级孔道的新型结构,即硫/纳米石墨/石墨烯/超顺排碳纳米管:由纳米石墨提供纳米级导电通道,并用孔隙和大的比表面积束缚硫和多硫化物;由超顺排碳纳米管提供微米级导电通道,纳米石墨颗粒和硫颗粒附着在碳管上,形成短程和长程结合的导电网络;由石墨烯提供硫/碳包覆结构,片状石墨烯包覆住碳管、纳米石墨及硫颗粒,有助于阻碍多硫化物溶解;最后,在垂直方向形成微米尺度的层级结构,有利于容纳充放电的体积膨胀。(4)多级孔道复合材料在1C下进行超长循环充放电测试,其库伦效率始终大于99.8%,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951 m Ah/g,循环1000圈后比容量仍有381 m Ah/g,为初始值的40.1%,实现了超低比容量衰减率(平均每圈衰减0.0599%),兼顾了高比容量和高循环稳定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2;TB38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东;孙俊;毕红;;具有微/纳多孔结构的海胆状NiO的制备及其比容量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3期

2 苏玉长,肖代红,陈鼎,杜若昕;LiMn_2O_4的高温比容量衰减研究[J];广州化学;2000年03期

3 刘欣;赵海雷;解晶莹;汤卫平;潘延林;吕鹏鹏;;锂离子电池高比容量负极用粘结剂[J];化学进展;2013年08期

4 刘芳,周震涛,雷鸣,应晓,杨洪业,潘慧铭;(NH_4)_2S_2O_8体系聚苯胺的合成及其比容量的研究[J];塑料工业;1996年06期

5 卢俊彪,唐子龙,张中太,沈万慈;LiFePO_4材料的制备与电池性能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5年03期

6 ;硫纳米森林做电极创电池质量比容量纪录[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4期

7 ;高比容量形截面长丝[J];合成纤维;1978年06期

8 赵瑞瑞;朱利敏;钱江锋;杨汉西;;苯胺-邻硝基苯胺共聚物——高比容量锂二次电池新型正极材料[J];电化学;2012年04期

9 吴宁宁;宋文娥;安富强;刘建红;田文怀;;Al离子掺杂对LiNi_(0.5)Mn_(1.5)O_4高电压材料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2年04期

10 刘荣江;屈瑶;王维坤;王安邦;余仲宝;韩敏芳;;二次锂电池用含硫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怀永建;林子吉;胡学步;邓正华;索继栓;;一种活性炭比容量的测试[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梁逵;叶江海;胡军;;炭材料对锂硫电池正极比容量的影响[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秋美;邓远富;施志聪;陈国华;;高比容量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曾绍忠;;高比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A];2012安徽省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接喜;王志兴;李新海;郭华军;;富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朱丁;刘恒;;球壳型V_2O_5的制备及电池材料性能研究[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李山;硫纳米森林做电极创电池质量比容量纪录[N];科技日报;2012年

2 记者 喻凯芳;维科成功研发高比容量聚合物锂电池[N];宁波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开莲;二次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张峥;正硅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2FeSiO_4/C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袁天执;高性能金属氧化物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杨旭;高比容量锡基负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储能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邱磊;聚阴离子纤维素盐在锂电池材料上的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全兵;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朱利敏;基于电活性聚合物的全有机电池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姚煜;纳米结构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苗力孝;网络结构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谭卓;橄榄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技术及电池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文龙;高稳定性、高容量锂硫电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姜颖;基于超顺排碳纳米管的锂硫电池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田水清;Fe-Ti-O固溶体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4 邱彬;过渡金属硫化物(MoS_2,,CoS_2)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5 许高洁;锂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林斐斐;Fe_2Ti_3O_9固溶体的制备、形貌控制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7 万忠明;多级微球结构二硫化钼/碳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李盈;氧化钼/碳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储锂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赵松鹤;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杨万光;高容量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81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181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2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