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余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有机朗肯循环 径流式汽轮机 喷嘴 临界压力比 实验优化TK A
【摘要】:针对90℃热水型余热,以R123为工质,对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的径流式汽轮机的喷嘴进行一维稳定流动分析,以单位质量热源水的发电量(比净功)最大为目标函数,开展ORC变工况实验研究。研究表明:R123的临界压力比为0.59~0.67,随工质压力的增大有小幅上升,实验系统需采用缩放喷嘴。系统比净功受换热性能,汽轮机效率,传动-发电效率以及系统总功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实验中变蒸发压力最优工况为:蒸发压力0.46 MPa,比净功0.40 kJ/kg;变冷凝压力最优工况为:冷凝压力0.11 MPa,系统比净功0.76 kJ/kg。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热能与制冷工程系;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0032110046)
【分类号】:TM617
【正文快照】: 0引言开发利用余热资源具有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能源供应,保护环境等重要意义。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技术在余热利用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低温余热[1]利用研究表明,只要选择合适的工质并对循环参数进行优化,ORC循环比水蒸汽动力循环有明显的优势[2,3]。工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经武;戴义平;;基于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利用研究[J];东方汽轮机;2010年02期
2 张思朝;马国远;许树学;;有机朗肯循环低品位能回收技术[J];应用能源技术;2012年05期
3 熊一权;复式朗肯循环的输出和效率分析[J];节能;2004年05期
4 高虹;刘朝;贺超;徐肖肖;;跨临界有机朗肯循环性能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5 刘广林;;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利用的研究[J];节能;2013年10期
6 王辉涛;王华;龙恩深;葛众;;低温废气余热驱动有机朗肯循环的优化[J];太阳能学报;2013年07期
7 贺超;刘朝;高虹;徐肖肖;解辉;;工业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参数优化和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12期
8 张春辉;张新铭;丁崇安;洪光;;考虑环境影响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3年01期
9 朱启的;孙志强;周孑民;;工质类型对回收中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性能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王为术;闫广;彭岩;时小宝;刘怀亮;;低质热源有机朗肯循环效率特性研究[J];海洋科学;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灿;谢辉;;道路工况下朗肯循环能量回收效率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连红奎;顾春伟;李锡明;徐志明;叶钟;;有机朗肯循环透平设计与分析[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3 魏东红;鲁雪生;陆震;顾建明;;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仿真的透平建模[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魏东红;陆震;鲁雪生;顾建明;;废热源驱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夏冬季节性能比较[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艳;连红奎;顾春伟;;有机朗肯循环在工业余热回收中的应用[A];2009年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艳;顾春伟;李锡明;徐志明;叶钟;;有机朗肯循环回收中低温工业余热的系统研究[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7 卢军;李伟鑫;韦伟;严瑞东;陈江平;程言峰;;极地气候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工质选择[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伟民;高铁瑜;陈凤云;钱继杨;高松涛;;海洋温差氨-水非共沸混合工质朗肯循环系统研究[A];第二届全国海洋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林文胜;贺红明;顾安忠;;利用LNG冷能的再热式低温朗肯循环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林文胜;贺红明;顾安忠;;利用LNG冷能的再热式低温朗肯循环分析[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艳;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及其透平的研究与设计[D];清华大学;2013年
2 潘利生;低温发电有机朗肯循环优化及辐流式汽轮机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陈奇成;有机朗肯循环热源耦合机理及流型协同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4 李太禄;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优化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涤非;基于朗肯循环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刘杰;低温热源驱动的小型有机朗肯循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朱启的;利用低温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性能分析及其工质优选[D];中南大学;2013年
4 张健;车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方案分析及变工况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5 陈润拓;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系统中的有机朗肯循环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6 文萌;中低温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热力评价[D];东北大学;2012年
7 周颖艳;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低品位热能利用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秦浩;基于朗肯循环的内燃机废气能量回收试验系统开发[D];天津大学;2010年
9 于一达;低品位热源有机朗肯循环的工质遴选和参数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夏立军;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小型涡轮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96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19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