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钛硅酸盐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储能材料(英文)
本文关键词:层状钛硅酸盐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储能材料(英文)
【摘要】:锂离子二次电池是手提设备的重要电力来源。近年来,人们为了寻找更新颖更好的锂离子电极材料,开始研究晶形离子交换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开放孔道,能够让离子在多孔框架里自由的进出。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钛硅酸盐Na-JDF-L1(Na_4Ti_2Si_8O_(22)·4H_2O)经过离子交换后被用作锂离子负极材料。它在循环200次后放电容量保持在364 m Ah·g~(-1),并且库伦效率约为100%。通过将TiO_2引入Li(Na)-JDF-L1中,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倍率放电性能。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o.2011CB8087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471075) 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提升计划B项目资助
【分类号】:TQ134.11;TM912
【正文快照】: 0 IntroductionNowadays,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have become the dominant power source forportable devices such as wireless phones,digitalcameras and laptops,because of their superior energydensity[1].They are also the technology of choice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型锂离子电池[J];炭素技术;2002年03期
2 启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J];金属功能材料;2003年01期
3 周园 ,韩金铎;锂离子电池:机遇与挑战共存——参加“锂离子电池与电动车”研讨会有感[J];盐湖研究;2003年02期
4 侯转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状况与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04年07期
5 李洪枚,姜亢;废旧锂离子电池对环境污染的分析与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6 于冶夫;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再生产[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年04期
7 席国喜;焦玉字;路迈西;;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研究现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年01期
8 ;2009(第四届)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J];新材料产业;2009年06期
9 ;2009(第四届)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J];新材料产业;2009年08期
10 黄学杰;;车用和储能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名飞;郭永兴;李新海;吴显明;;锂离子电池气胀问题探析[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宏伟;邓爽;肖海清;王超;杨宗辉;施亚申;;锂离子电池误使用的安全检测与分析[A];2011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刘勇;盘毅;谢凯;芦伟;;锂离子电池的存储性能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俊乾;;锂离子电池中的扩散应力和破坏[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康慨;戴受惠;万玉华;王树安;;我国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张千玉;马晓华;;二甲苯用作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的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千玉;马晓华;;新型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的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静;于申军;陈志奎;何显能;周永超;李贺;;水分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崔少华;杨晓民;;圆型锂离子电池渗液不良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李琳琳;王斌;吴宇平;T.van Ree;;甲基苯基二-(甲氧二乙基)硅烷用作锂离子电池功能性添加剂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壮;新国标9月实施锂电池门槛加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2 刘碧玛;动力锂离子电池要抓住发展机遇[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陈颖;深圳锂电产量已占全国六成[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实习记者 徐恒邋记者 诸玲珍;锂离子电池安全受关注 新材料研究是热点[N];中国电子报;2008年
5 徐恒 诸玲珍;锂离子电池安全备受关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6 李燕京;锂离子电池国标年内将出台[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冯健;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制约应用[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新材料在线首席研究员 李国强;锂离子电池产业:中日韩三分天下[N];中国电子报;2004年
9 金信;全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在津建成[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10 黄新培;业内专家对生产企业提出三点建议[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龙;锂离子电池高性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刘玉荣;锰基混合型金属氧化物孪生微纳结构的制备、形成机理与储锂性能[D];山东大学;2015年
3 易金;锂离子电池钒基负极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张千玉;绿色能源材料钛酸锂的改性及其回收再利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袁庆丰;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和电池安全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明海;高容量或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合成与相应全电池的组装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杨智博;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硅/锗电极的设计与制备[D];兰州大学;2015年
8 董汉成;卫星电源电池健康状态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段冀渊;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评价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宋刘斌;锂离子电池的热电化学研究及其电极材料的计算与模拟[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失效锂离子电池破碎特性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2 马宇宏;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会军;过渡金属氧化物和过渡金属硫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任婉;锂离子电池镍—锰二元正极材料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制备与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6 玄哲文;微纳结构MnO_2及CuO的制备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性能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7 邢程程;原位生长FeS纳米结构薄膜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8 白钢印;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镍猛酸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9 宋赢;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钛负极材料掺杂改性及电化学行为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10 安平;聚酰亚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20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22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