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特性及阻断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8 10:30

  本文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特性及阻断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锂离子电池 电池组 安全 热失控传播 热失控传播阻断


【摘要】:锂离子电池与其它传统二次电池相比具有比能高、功率性能出色等优势。因而,锂离子电池逐渐拓展于动力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和游船。然而安全性问题成为阻碍锂离子电池在动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热失控传播阻断技术能阻断热失控从失控单体向周围单体传播,以将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对电池组的损害、人员的伤害,以及附带的破坏作用降至最低。本论文通过实验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传播特性,探索了热失控传播阻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研究了开放体系和封闭绝热体系下,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传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开放体系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不易传播;而封闭绝热环境,由于单体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到环境中,单体爆炸所产生的火焰与喷射出的电芯物质对周围单体产生更大的影响,因而热失控容易传播。2)研究了封闭绝热体系下,不同单体容量、不同单体间隔距离下的热失控传播特性。研究表明相同单体容量下,单体间隔距离越大,热失控越难传播;相同间隔距离下,容量越大的单体爆炸产生更多能量、喷射出更多电芯物质,且过温耐受性差,因而越容易发生热失控传播。3)确定了在不使用任何热失控传播阻断方法时,不同容量单体成组所能达到的最大安全体积比能。研究表明,相比大容量单体,小容量单体成组后的最大安全比能更高。4)研究了不同隔热材料以不同的隔热方式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的阻断作用。研究表明单体间设置气凝胶隔热板能阻断单体爆炸喷射出的电芯物质对其它单体影响,并削弱了热辐射、对流作用,从而能较好阻断单体间热失控传播;单体表面包覆隔热材料能全面阻断单体间通过连接片的热传导,并大幅削弱热辐射和对流的作用,也能阻止热失控的传播。5)研究了阀喷通道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的阻断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阀喷通道能阻断锂离子电池爆炸产生的火焰与阀喷电芯物质对周围单体影响,从而阻断热失控的传播。6)研究了液氮喷淋冷却时机和位置因素对热失控传播的阻断作用。发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及时对该电池或周围单体淋洒液氮冷却,可以降低爆炸单体温度,减少了爆炸单体传递给周围单体的热量,并且液氮产生的低温、惰性气氛瞬间可以熄灭爆炸火焰,阻断火焰的传热。液氮还能冷却爆炸单体喷射出的电芯物质,削弱电芯物质对周围单体的传热,从而阻断热失控的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舰船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会峰;庞静;卢世刚;;锂离子电池滥用条件下的安全性研究[J];电源技术;2013年12期

2 欧阳陈志;梁波;刘燕平;赖延清;刘业翔;;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安全性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4年02期

3 李宏;周锰;招润华;;功能性薄膜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4年13期

4 饶睦敏;高标;傅昭;;负极磁化处理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J];电池工业;2014年Z1期

5 梁曼;刘燕林;;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有机锂盐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5年10期

6 胡棋威;彭元亭;李文斌;;锂离子电池成组安全技术研究进展[J];船电技术;2015年05期

7 杨凯;卢立丽;王松蕊;刘兴江;;负极热性质对LFP电池热稳定性影响的模拟研究[J];电源技术;2015年09期

8 姜红娟;张燕青;吴大勇;于晓慧;操建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结构设计及其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15年11期

9 万洋;郑荞佶;赁敦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研究进展[J];化学学报;2014年05期

10 张建军;岳丽萍;刘志宏;段玉龙;孔庆山;丁国梁;胡朴;姚建华;周新红;崔光磊;;高安全性阻燃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J];中国科学:化学;201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生;锂离子电池新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宋刘斌;锂离子电池的热电化学研究及其电极材料的计算与模拟[D];中南大学;2013年

3 肖围;锂离子电池用复合型PVDF-HFP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陈静娟;多孔无机膜的制备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平平;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与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高安全性电池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蔡丹丹;基于石墨烯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田雷雷;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调控合成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陈建超;粘接剂与隔膜力学行为对锂离子电池失效及安全影响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魏臻;TiO_2纳米线阵列的合成及在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10 卢青文;锂二次电池用新型聚合物电解质和负极表面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陈志;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分析及优化[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2 崔兴华;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李维;水热法制备锡基复合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赵佳男;离子液体PI_(13)TFSI在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及其二元体系的电导率测定[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冉盈;新型PVDF-HFP/HPMC基锂离子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周东慧;钒酸钠纳米线作为水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徐行;六氟磷酸锂的制备及其乙腈配合物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陈建功;锂离子电池PTC安全电极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陈丹丹;预充工艺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聚苯胺改性负极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10 邓仲卿;FSE赛车电池散热系统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33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233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1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