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新型碱性膜燃料电池用负载冠醚型聚膦腈电解质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8 18:35

  本文关键词:新型碱性膜燃料电池用负载冠醚型聚膦腈电解质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碱性膜 聚膦腈 冠醚 配位 PVA共混膜


【摘要】: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相比,碱性膜燃料电池因其可以利用非贵金属作为电催化剂和较快的氧还原动力学等优点吸引了越来越多注意,氢氧根离子交换膜是其中关键部件之一。然而目前制备的碱性膜综合性能难以满足燃料电池需要:一是主链选取如聚醚醚酮、聚芳醚醚酮等含有大量芳香环而拥有较强刚性的结构,导致加工困难,以及链上负载官能基团在结构上存在负载密度较低的问题;二是负载离子大多为季铵阳离子或季鳞阳离子,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反应性分解。本文利用聚膦腈为骨架具有很强的柔韧性且可负载官能团密度较高的特点,制备并表征了负载配位碱金属离子能力较强的二苯并-18-冠-6(DB18C6)单元的聚磷腈新型聚合物,并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制备了三种类型的聚膦腈碱性膜,并研究了典型的燃料电池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二(1-苯乙醇)并-18-冠-6(BBEB18C6)及其碱性膜的制备。将微波合成法制备的二苯并-18-冠-6(DB18C6)乙酰化再还原得到二(1-苯乙醇)并-18-冠-6(BBEB18C6),与正戊醇共同接枝溶液聚合法制备成的聚二氯磷腈制得聚二(1-苯乙醇)并-18-冠-6-正戊醇磷腈膜(PBBEB186P-P),碱化后得到碱化聚二(1-苯乙醇)并-18-冠-6-正戊醇磷腈碱性膜(PBBEB186P-POH)。对所制备的PBBEB186P-POH膜进行FT-IR、1HNMR、GPC和TGA测试。以及水吸收、溶胀率、离子交换能力、离子传导率和耐碱性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BBEB186P-POH膜的分子量达到105数量级,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其初步热降解温度分别是230℃,离子交换能力是0.205mmol·g-1;负载相应冠醚为25%时的PBBEB186P-POH-25膜离子传导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30℃时PBBEB186P-POH-25系列膜的离子传导率为7.5mS·cm-1,80℃时离子传导率升至15.2mS·cm-1;该系列膜在2mol·L-1 KOH溶液中浸泡800 h后,其在30℃的离子传导率几乎没有变化,显示出良好的耐碱性。2. 4’-羟甲基二苯并-18-冠-6(HMDB18C6)及其碱性膜的制备。将微波合成法制备的二苯并-18-冠-6(DB18C6)甲酰化再还原得到4’-羟甲基二苯并-18-冠-6(HMDB18C6),与对溴苯酚共同接枝溶液聚合法制备成的聚二氯磷腈制得聚4’-羟甲基二苯并-18-冠-6-对溴苯酚磷腈膜(PHMDB186P-BP),碱化后得到碱化聚4’-羟甲基二苯并-18-冠-6-对溴苯酚磷腈碱性膜(PHMDB186P-BPOH)。对所制备的PHMDB186P-BPOH膜进行FT-IR、1HNMR、GPC和TGA测试,以及水吸收、溶胀率、离子交换能力、离子传导率和耐碱性等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HMDB186P-POH膜的分子量达到105数量级,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其初步热降解温度分别是230℃;负载相应冠醚为25%时的PHMDB186P-BPOH-25膜的离子交换能力是1.46mmol·g-1; PHMDB186P-BPOH系列膜的离子传导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30℃时PHMDB186P-BPOH-25膜的离子传导率为30.0 mS·cm-1,80 ℃时离子传导率升至56.2mS·cm-1;该系列膜在2mol·L-1 KOH溶液中浸泡800 h后,其在30 ℃的离子传导率几乎没有变化,显示出良好的耐碱性。3.PVA共混膜的制备。将综合性能最佳的PHMDB186P-BP-25固定量与PVA共混成膜并用戊二醛交联,共混PVA质量比分别为2%、4%、6%、8%、10%,制备了碱化聚4’-羟甲基二苯并-18-冠-6-对溴苯酚磷腈/聚乙烯醇(P-P)共混膜。对所制备的P-P共混膜进行了ATR-IR、TGA、水吸收、溶胀率、离子交换能力、拉伸性能和离子传导率等测试。结果表明,P-P共混膜的初步热降解温度是230℃,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水吸收率随着PVA在共混膜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从最低的32.91%升高至84.32%,溶胀率从19.57%上升至93.46%;因膜中冠醚质量固定,P-P共混膜的离子交换能力不随着PVA所占比例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但拉伸性能从9.04MPa上升到了24.32MPa,提高1.69倍;氢氧根离子传导率均随着PVA共混量的上升而增加,共混比例为10%PVA时在80℃时离子传导率最高,达到60.6mS·cm-1。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1.4;TQ425.2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直接使用甲烷的新燃料电池[J];现代化工;2000年01期

2 ;燃料电池[J];化学工程师;2000年02期

3 徐德新,诸亦新;燃料电池的开发现状与应用前景[J];江苏冶金;2000年02期

4 ;新型能源燃料电池[J];精细化工基地信息通讯;2000年06期

5 秦卫;;燃料电池的现状[J];轻型汽车技术;2000年06期

6 余亮;;燃料电池储氢新技术[J];轻型汽车技术;2000年Z1期

7 丰洋;天然气膜法脱氮用于燃料电池[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1年02期

8 ;我研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燃料电池[J];稀有金属;2001年04期

9 ;形形色色的锂电池和燃料电池[J];福建轻纺;2001年06期

10 刘四华;国外燃料电池的开发与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科学家为燃料电池开发新催化剂[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2 郭晓汾;张毅;;燃料电池车辆及其新进展[A];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许谷;;燃料电池——改变未来世界的新科技——燃料电池系统中关键部分的研究[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宋二虎;;电动自行车用燃料电池的产业化之路[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于泽庭;韩吉田;;燃料电池在家庭中的应用[A];山东省第五届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陆天虹;张玲玲;唐亚文;高颖;;各种燃料电池在产业化概况[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宫振华;张存满;肖方f,

本文编号:1234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234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c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