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源网荷协同的高渗透率风电并网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9 00:16

  本文关键词:基于源网荷协同的高渗透率风电并网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风电 多点接入 均衡性 储能系统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补偿技术


【摘要】:风电存在随机性和间歇性,随着风电渗透率的不断增加,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不同于目前大量研究的间歇性电源的局部互补问题,在含大规模间歇性电源的区域电网中,间歇性电源常常是从多个接入点接入电网(即“多点接入”),这样各个间歇性电源的出力波动就会在整个区域电网中形成“多点扰动”。此多点扰动引发的区域电网内部的局部潮流涌动和潮流窜动会威胁区域内一些关键联络线传输功率和关键节点电压的安全。论文将从源源互补、源荷互动、源网荷协调这三个方面研究风电扰动对电网潮流分布和运行成本的影响并提出控制策略。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新能源并网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间歇性电源的局部互补问题;分析了新能源并网系统优化运行的研究现状。论文从源源互补开展研究,建立了潮流均衡度这个指标,用以反映电网潮流分布的综合水平:将全网潮流均衡度和系统运行成本均一化后加权得到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简要介绍了多精英保留策略的遗传算法,指出它较普通遗传算法在收敛性和鲁棒性上的优势;建立以常规机组和能量储存系统(ESS, energy storage system)为调控手段的基于源源互补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并用多精英保留策略的遗传算法对之求解:将基于源源互补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的优化结果与仅以常规机组为调控手段的调度模型的结果对比,指出基于源源互补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的优势。论文接着从源荷互动层面开展研究,基于可转移负荷的模型和特点,建立以常规机组、储能系统和可转移负荷为调控手段的基于源荷互动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并指出基于源源互补的风电并网系统优化模型较基于源源互补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的优势。论文最后从源网荷协同优化运行层面开展研究,以串联电容器补偿器作为网络控制手段,介绍了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TCSC, 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apacitor)技术的模型和特点;简要介绍了双层规划理论;将TCSC和双层规划理论引入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调度中,建立基于源网荷协同的风电并网系统调度模型,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优化潮流,通过电源侧、负荷侧和网络侧的协同调控制以消除风电扰动对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614;TM7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岚;;如何破解风电并网困局?[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0年08期

2 唐维;;风电并网,关键在“网”[J];电器工业;2011年07期

3 周利鹏;高文韬;;国外风电并网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传播;2013年16期

4 乔嘉赓;徐飞;鲁宗相;闵勇;;基于相关机会规划的风电并网容量优化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0期

5 ;2009年中国风电并网获大突破[J];山西电力;2010年01期

6 ;能源局双管齐下 破解风电并网[J];山东电力技术;2010年04期

7 尹明;王成山;葛旭波;;风电并网经济技术评价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年05期

8 唐维;;风电并网,出路何在?[J];节能与环保;2011年04期

9 ;大规模风电并网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J];低压电器;2011年11期

10 ;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主要功能[J];国家电网;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晓青;李中;王强;;风电并网对电网影响浅析[A];2009年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风电并网国标6月实施多方改造进入倒计时[A];《电站信息》2012年第3期[C];2012年

3 刘长忠;;中国风电并网装机世界首位发电量逾1000亿千瓦时[A];《电站信息》2012年第12期[C];2012年

4 徐学根;;分布式小型风电并网系统在我国的技术可行性与投资经济性分析[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5 何国庆;;分布式风电并网管理及技术问题分析[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6 ;国家能源局发布一季度全国风电并网运行情况[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能产业》(2014年第5期)[C];2014年

7 靳洋;徐其春;李炜;张禹;樊建宇;马乐;;大规模风电并网信息通信接入技术研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何国庆;;分散式风电并网关键技术问题分析[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9 赵莹;邹亚麟;;风电并网技术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10 郑尔历;;风电制氢——走出风电并网困局[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0年度论文集(下)[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郭洪申 通讯员 徐志民 李延来;科左中旗风电并网118万千瓦 上缴税金1亿元[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2 朱祝何;新标准击破风电并网难题[N];中国石化报;2012年

3 记者 郭玉志 朱贤佳;中国风电并网装机居世界首位[N];上海证券报;2012年

4 刘瑾;去年风电并网容量增长31.6%[N];中国能源报;2013年

5 宋晓华;我省新增风电并网35万千瓦[N];新华日报;2013年

6 许可新;风电并网调度运行国标有望今年推出[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7 记者 戴宏 通讯员 张德;全区风电并网装机达500万千瓦[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8 陈蒸 陈德钧 戴礼豪;支撑风电并网调度管理[N];华东电力报;2010年

9 记者 郭洪申 通讯员 徐志民;科左中旗实现百万千瓦风电并网发电[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10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海岩;风电并网需建立市场化体制[N];中国能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成明;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有功协调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蒋望;风电并网系统频率响应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柴大鹏;低碳背景下大规模风电并网消纳决策模型及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雷亚洲;随机规划理论在风电并网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1年

5 凡鹏飞;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充裕性决策模型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付超;风电并网的无功优化控制及其数模混合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匡洪海;分布式风电并网系统的暂态稳定及电能质量改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静铁岩;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霞;基于多端直流输电的风电并网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朋园;内蒙古风电并网管理评价体系及相关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李树杰;风电并网条件下供电系统安全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张宇;含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多目标清洁调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张颖;大规模风电并网对山西电网调峰及暂态稳定性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丁楠;基于源网荷协同的高渗透率风电并网系统优化运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张广超;风电并网的外部性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高春杰;大规模风电并网考核与交易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陆洲;基于博弈论的中国风电并网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清泉;大规模风电并网后系统调频备用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金诗跃;中国风电并网政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68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268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0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