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浸聚光光伏系统中Ⅲ-Ⅴ族多结太阳电池的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液浸聚光光伏系统中Ⅲ-Ⅴ族多结太阳电池的性能研究 出处:《天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聚光光伏 液浸冷却 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 二甲基硅油 电性能 Fluent模拟
【摘要】:聚光光伏(CPV)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光伏(PV)系统的输出功率,并降低其成本。但采用传统冷却方法的CPV系统,尤其是高倍聚光光伏(HCPV)系统,由于存在散热能力不足引起的电池组件温度过高或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系统输出功率降低。为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工作提出把直接液浸冷却技术应用于采用密排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的HCPV系统中。本文实验研究了在无光照、1X和500X下二甲基硅油液浸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的电性能变化,并搭建了户外液浸HCPV系统对电池进行了散热实验研究,同时分别对无、有翅片密排电池组件进行了传热性能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1)分析了电池表面的硅油吸收引起的太阳光谱损失对电池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无光照和1X下硅油液浸以及硅油厚度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油吸收引起的太阳光谱损失对以Ge为衬底的三结砷化镓电池的影响不大;一定厚度的硅油能提高电池的电性能,电池电性能随硅油厚度地增加先升高后下降。2)研究了在500X聚光下硅油液浸以及硅油厚度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电性能变化机理,并搭建户外液浸HCPV系统对电池进行了散热实验和模拟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00X聚光下,硅油液浸电池的临界厚度为6.3mm;电池的短路电流(Isc)、最大功率(Pmax)和转换效率(η)都是随硅油厚度地增加先增加后下降,而开路电压(Voc)则逐渐下降;在500X聚光、太阳直射辐射度(DNI)为350~600W/m2,硅油厚度为5.0mm、硅油进口流速为0.025m/s和进口温度为7.2℃下硅油液浸冷却使得电池温度低于52℃,同时测得液浸电池的Voc温度系数为-3.57mV/℃,Isc温度系数是2.25mA/℃,η温度系数是-0.0668%/℃。3)液浸无翅片模拟电池片的实验和模拟表明:硅油液浸冷却无翅片密排组件时,使得无翅片组件温度维持在合适的温度;在317X聚光、硅油厚度为1.5mm、硅油流速为8.4m/s和进口温度为25℃时,模拟片的平均温度为60.8℃;硅油液浸有翅片密排电池组件模拟和优化表明:硅油液浸冷却有翅片密排电池组件可以维持较低、较均匀的组件温度;在500X聚光、硅油厚度为1.0mm、硅油速度为1.0m/s和进口温度为25℃下,电池的平均温度为63.1℃;根据设计的密排电池组件模型,最优结果为翅片高度14mm、翅片数量为50、基板厚度1.5mm、液浸厚度为1.0mm。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奕琛;张斌;;基于时间序列成本预测的低倍聚光光伏未来成长性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4期
2 田玮;王一平;韩立君;刘永辉;张金利;;聚光光伏系统的技术进展[J];太阳能学报;2005年04期
3 ;世界上最大的聚光光伏项目提前动工[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1年09期
4 张志刚;;聚光光伏技术概述[J];科技传播;2012年18期
5 李穆然;李娜;;固定式聚光光伏发电方案简介[J];太阳能;2012年14期
6 穆杰;夏宏宇;仲琳;;聚光光伏商业分析[J];电源技术;2013年04期
7 穆杰;夏宏宇;仲琳;;屋顶型聚光光伏系统[J];太阳能;2013年13期
8 ;第二届天津国际聚光光伏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J];太阳能;2013年22期
9 陈诺夫;;清洁可再生能源——大型聚光光伏电站[J];现代物理知识;2010年01期
10 成松;刘晓晖;成佰新;毛占春;杨帆;;高倍聚光光伏的系统构成概述[J];太阳能;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舒碧芬;沈辉;金井升;陈美园;;聚光光伏系统接收器优化设计要素[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2 王子龙;张华;张海涛;耿直;;太阳能聚光光伏电池热管冷却方法分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聪;张华;;太阳能聚光光伏系统散热器设计[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烨;张华;王子龙;;高倍数碟式聚光光伏系统及其散热器结构优化方案[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方霞 通讯员 张文术;聚光光伏行业会聚嘉兴“论剑”未来[N];嘉兴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诸玲珍;聚光光伏:成本优势明显 推广仍需时日[N];中国电子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蕾;聚光光伏时代或将到来[N];中国电力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邢佰英;国内最大 并网聚光光伏电站落成[N];中国证券报;2011年
5 记者 孙玉宝;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开工[N];安徽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高茜;改变聚光光伏国际标准制定中国企业“失语”状态[N];中国电力报;2011年
7 记者 管晶晶;我国聚光光伏企业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N];科技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海霞;聚光光伏将引领太阳能发电技术[N];中国能源报;2011年
9 记者 陈捷;三安光电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开工[N];上海证券报;2011年
10 记者 孙玉宝;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取得突破[N];安徽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博阳;液浸聚光光伏系统冷却工质二甲基硅油的光学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2 弭辙;高倍聚光光伏电站优化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孙勇;线性液浸聚光光伏冷却系统流动与传热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王子龙;聚光光伏系统中太阳能电池的冷却问题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海燕;基于平面镜反射的聚光光伏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马宏财;高效能空间薄膜聚光光伏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7 陈海飞;高倍聚光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明崇;密集矩阵式聚光光伏模组散热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陈创业;聚光光伏系统平板型CPC聚光器光学性能研究与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汪源;聚光光伏追日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D];江苏大学;2016年
4 金祝岭;两种点聚焦式菲涅尔聚光光伏光热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陈毅;静态聚光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李琳;CPC型聚光光伏/温差联合发电系统设计[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7 王飞;菲涅尔高倍聚光光伏光热系统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年
8 秦连伟;V型聚光光伏—光催化水处理系统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辛干超;液浸聚光光伏系统中Ⅲ-Ⅴ族多结太阳电池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10 刘年勇;改良型复合抛物聚光光伏系统光学和光电性能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21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321293.html